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和对胡风的政治清算有一个渐次升级的过程。其中,在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中,胡乔木起了重要作用。1945年10月,胡乔木随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后逗留重庆,借批《论主观》来清除胡风文艺思想的影响;1948年香港的《大众文艺丛刊》对胡风发起的公开批评,也得到了胡乔木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头两年,胡乔木多次奉命找胡风谈话,试图解决其思想问题,他还借舒芜发表自我检讨文章的契机,组织过批判胡风文艺思想的文章。《人民日报》转发了舒芜的自我检讨文章,胡乔木亲自加按语,第一次正式公开提到“以胡风为首的一个文艺上的小集团”,事实上为后面的文艺批判定了基调;1954年之后的对胡风大批判过程中,胡风写给舒芜的私信被披露直接导致了胡风问题升级为“反党反革命”问题。这件事与胡乔木建议写胡风的宗派主义的文章有间接关系。但是,对于把胡风及与胡风问题有牵连的人定性为“胡风反党集团”,胡乔木是不赞成的,并在毛泽东面前替胡风作过申辩。  相似文献   

2.
胡风反革命集团的真实面目和罪恶活动的揭露,在本省各地小学教师中普遍地引起了重视,他们纷纷来信来稿本刊编辑部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罪行表示极大的愤怒和一致声讨,并表示要通过人民日报发表的“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的学习,提高革命警惕性,积极参加肃清一切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斗争。很多教师来信提到:在没有看到“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以前,对于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认识不深刻,缺乏敌情观念,存在着严重的右倾麻痹思想。有的教师认为“解放已有六年,经过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政治运动,反革命分子该杀的已杀,该关的已关,纵然有少数漏网的反革命分子,也是‘小泥鳅掀不起什么大浪’。”有的教师认为“上有毛主  相似文献   

3.
当年的“胡风反革命集团”“首犯”胡风,被强制性隔绝社会几近三十年之久,所遭受非人辱难是无法想象的,乃至出狱后多种疾病集于一身形骸大变,胡风依然桀骜不驯宣告:“我的观点不变!”  相似文献   

4.
《剃光头发微》的作者是当代著名杂文家、学者何满子先生。何满子先生1956年被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分子并被逮捕,释放后又被打成右派。两顶帽子,一戴20多年,成了命运受极“左”路线影响最久者之一。1978年何满子乡居12年后重回上海古籍出版社工作。在新时  相似文献   

5.
胡风,原名张光人,又叫张光莹,小名谷儿。1902年生于湖北蕲春县。有的资料说胡风本名为张谷菲,这是错误的。据1972年5月21日胡风亲笔写的《简历》,有“原名:张光人”句。1979年10月初,胡风正应《中国文学家辞典》的征求而写的一篇简历材  相似文献   

6.
胡风与毛泽东,以文艺的潜对话开头,以公开的政治斗争告终,其深层关系为当代学人所关注,也值得大家认真思考与研究。胡风的大儿子晓谷曾提问,毛泽东为什么将他打成反革命集团,病房里的胡风只是简单的一句:“可能他嫌我不尊重他。”这实在是一个清醒的理论家并不完全清醒的回答,更为圆满的答案应该是领袖和领袖崇拜的错位。  相似文献   

7.
胡风的女儿晓风在《胡风全集补遗》的《编后记》中说,“本书虽然出版了,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补遗'工作时不会画上句号的……胡风的佚文的不断被找到被发现更是不可避免的了。”~1的确如此,笔者找到的这五篇均不见于《胡风全集》和《胡风全集补遗》,当为胡风的佚文佚简。《现代的青年何以不喜欢团结—答刘巍君》刊于中等教育协进社编辑的《青年之友》,署名光人。胡风1923年春天由武汉到南京,进入东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二月写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共有四十三篇.《<一个整社的好经验>一文按语》,是其中的的第二十一篇.《<合作社的政治工作>一文按语》,是其中的第二十七篇.这两篇按语,是论述政治工作和文风问题的珍贵的革命文献.下面谈谈学习这两篇光辉按语的粗浅体会和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巴金与胡风,以独特的、深刻体验过的生命经历,对“胡风反革命集团”案和十年文化大革命对知识分子的迫害提出了控诉。巴金从潜意识中的噩梦的反复困扰和不断的追问、拷问,展示出内心层面“理得心不安”的困境;胡风从现实遭遇和理性思考出发,真诚地道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本质特征是“精神奴役的创伤”,揭示出头脑层面“心安理不得”的执着。一个作家、一个理论家,以不同的方式,殊途同归地表现出了知识分子本真意义上的执着。为新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启了另外的生命向度。  相似文献   

10.
胡风事件的举足轻重作用的三次论争,同时也构成了文学在40年代发生意识形态转折的三个关健环节,因此,胡风事件的历史根源也可以表述为胡风与文学意识形态转折的碰撞。文学的意识形态转折以40年代初期的“民族形式问题”论争为发端,在与胡风论争的左翼主流派一方,民族形式的讨论实际上就是以《讲话》为集中体现的毛泽东文艺理论体系这一“集体智慧的结晶”酝酿成熟的过程,这就自然决定了胡风与左翼同仁的思想分歧具有意识形态的严重性质;40年代中期的“主观”论争以胡风和“才子集团”共同发起重庆反教条主义运动为起点,他们的本意是响应延安整风,但由于学术与政治意识形态逻辑的错位,实际上变成了对《讲话》的不自觉冲撞,因而他们反而成为由胡乔木主持的、名至而实不宣的重庆整风的对象;1947、1948年的香港批判是将1945、1946年对胡风的缺席批判公开化,同时也是以《讲话》文艺模式全面改造和规范文艺运动的意识形态询唤的发出和示范,而胡风则以《论现实主义的路》这一答辩表明,意识形态对其的询唤最终落空。  相似文献   

11.
胡风事件的举足轻重作用的三次论争,同时也构成了文学在40年代发生意识形态转折的三个关健环节,因此,胡风事件的历史根源也可以表述为胡风与文学意识形态转折的碰撞。文学的意识形态转折以40年代初期的“民族形式问题”论争为发端,在与胡风论争的左翼主流派一方,民族形式的讨论实际上是以《讲话》为集中体现的毛泽东文艺理论体系这一“集体智慧的结晶”酝酿成熟的过程,这就自然决定了胡风与左翼同仁的思想分歧具有意识形态的严重性质;40年代中期的“主观”论争以胡风和“才子集团”共同发起重庆反教条主义运动为起点,他们的本意是响应延安整风,但由于学术与政治意识形态逻辑的错位,实际上变成了对《讲话》的不自觉冲撞,因而他们反而成为由胡乔木主持的、名至而实不宣的重庆整风的对象;1947、1948年的香港批判是将1945、1946年对胡风的缺席批判公开化,同时也是以《讲话》文艺模式全面改造和规范文艺运动的意识形态询唤的发出和示范,而胡风则以《论现实主义的路》这一答辩表明,意识形态对其的询唤最终落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中国开展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文化批判运动,随着运动深入,又开展了对胡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接着,又发动了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最终发展成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这三次文化批判运动构成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文化界政治生活的主题,对于此后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胡风(1902--1985)在解放后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胡风反党集团”绝对是冤案。1952年12月16日,周扬在文艺界召开的“帮助”胡风认识问题的座谈会所作的结论是:“胡风在文艺理论上推行的是一条反党的路线”。1953年,《文艺报》相继发表林默涵的《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和何其芳的《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批判胡风。胡风不服,乃于1954年2月至7月花了四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胡风事件的举足轻重作用的三次论争,同时也构成了文学在40年代发生意识形态转折的三个关健环节,因此,胡风事件的历史根源也可以表述为胡风与文学意识形态转折的碰撞。文学的意识形态转折以40年代初期的“民族形式问题”论争为发端,在与胡风论争的左翼主流派一方,民族形式的讨论实际上是以《讲话》为集中体现的毛泽东文艺理论体系这一“集体智慧的结晶”酝酿成熟的过程,这就自然决定了胡风与左翼同仁的思想分歧具有意识形态的严重性质;40年代中期的“主观”论争以胡风和“才子集团”共同发起重庆反教条主义运动为起点,他们的本意是响应延安整风,但由于学术与政治意识形态逻辑的错位,实际上变成了对《讲话》的不自觉冲撞,因而他们反而成为由胡乔木主持的、名至而实不宣的重庆整风的对象;1947、1948年的香港批判是将1945、1946年对胡风的缺席批判公开化,同时也是以《讲话》文艺模式全面改造和规范文艺运动的意识形态询唤的发出和示范,而胡风则以《论现实主义的路》这一答辩表明,意识形态对其的询唤最终落空。  相似文献   

15.
胡风事件的举足轻重作用的三次论争,同时也构成了文学在40年代发生意识形态转折的三个关健环节,因此,胡风事件的历史根源也可以表述为胡风与文学意识形态转折的碰撞。文学的意识形态转折以40年代初期的“民族形式问题”论争为发端,在与胡风论争的左翼主流派一方,民族形式的讨论实际上就是以《讲话》为集中体现的毛泽东文艺理论体系这一“集体智慧的结晶”酝酿成熟的过程,这就自然决定了胡风与左翼同仁的思想分歧具有意识形态的严重性质;40年代中期的“主观”论争以胡风和“才子集团”共同发起重庆反教条主义运动为起点,他们的本意是响应延安整风,但由于学术与政治意识形态逻辑的错位,实际上变成了对《讲话》的不自觉冲撞,因而他们反而成为由胡乔木主持的、名至而实不宣的重庆整风的对象;1947、1948年的香港批判是将1945、1946年对胡风的缺席批判公开化,同时也是以《讲话》文艺模式全面改造和规范文艺运动的意识形态询唤的发出和示范,而胡风则以《论现实主义的路》这一答辩表明,意识形杰对其的询唤最终落空。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转折—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篇向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的好教材。我在教这篇课文时,紧紧抓住了以下四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背景引渡教学之前,我首先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作了开场白: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在这之前,中国由于开展了“文化大革命”,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文化大革命”制造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混乱,给党和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1976年  相似文献   

17.
胡风是1930年代在与鲁迅的直接联系中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左翼文学批评家的.1934-1935年他写出《林语堂论》和《张天翼论》两篇过万字的“作家论”,初显其文学批评的个性特征,这里既有简单、幼稚的一面,也孕育着其文学批评进一步发展的“深刻”.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和一九七四年一月,在《教育革命通讯》上连续发表了署名“秦怀文”的两篇大毒草:《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及《再论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成果》(以下简称《一论》《再论》)。“秦怀文”何许人也?就是迟群。这两篇黑文,是他和“四人帮”在北京的那个女黑干将于一九七三年十月至一九七四年一月间在清华大学发动所谓“反复辟、反回潮”运动(即清华大学的“三个月运动”)时的两个黑报告的修改稿。现已查明,这个“三个月运动”是大野心家江青直接插手的、迟群和那个女黑干将阴谋策划的向毛主席革命路线疯狂反攻倒算的一个反革命政治事件,是“四人帮”推行反革命政治纲领、妄图篡党夺权大  相似文献   

19.
从五部反党影片看阴谋文艺的反动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张江姚“四人帮”是一个有组织、有纲领的反革命阴谋集团,他们搞修正主义,搞分裂,搞阴谋诡计,罪恶滔天。在文艺方面,他们大搞阴谋文艺,其阴险毒辣与卑鄙无耻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九七五年和一九七六年相继出笼和炮制的反党影片《春苗》、《欢腾的小凉河》、《反击》、《盛大的节日》和《千秋业》,就是这种阴谋文艺的代表作。剖析一下这五部毒草影片,有助于揭露“四人帮”的阴谋文艺的反革命实质。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古今著名注家,当推刘孝标、余嘉锡、徐震堮几位渥⑹椭晟摹⒕?是读者公认的。本文拟就其中几条注疏提出意见。一、《方正》篇“诸葛亮之次渭滨”一段,有“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这样一句话。其中“军司马”一语,余氏《笺疏》引《魏志辛毗传》、《晋书·宣帝纪》、《通典》及程炎震按语,说明辛为“军师”,因晋人避司马师讳,改“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