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岳霖先生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牛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相似文献   

2.
4月7日,我收到了来自新华社办公厅的电话。打电话的陈秘书告诉我:“你写给穆青同志的信穆老收到了,他看了信很高兴、很感动。他本来要亲自给你写信、打电话,但最近他身体欠佳正在住院治疗,特委托我给你打电话转达他对你的亲切问候。你信中提到以后有机会来北京登门拜访穆老,请他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书上签名留念,他高兴地答应了,他欢迎你来北京到他家做客!”  相似文献   

3.
金岳霖先生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相似文献   

4.
刘杲同志     
标题如此,非不敬也,而是刘的要求。但不是对写这篇文章的要求,而是对他称呼的要求。我有信呈上,抬头是刘署长,他回信给予纠正,说请称刘杲同志。于是自那以后,写信我只得改用毛笔书写,以示恭敬。不想有一次在北京,在一个总编辑培训班上,他给我们讲课后和学员们在一起用份饭。他坐到我的旁边,说你的信收到了,一般的信我都是随手扔了,但  相似文献   

5.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出版参考》2005,(14):40-41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相似文献   

6.
金岳霖趣事     
西南联大有许多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去,觉得还应该写一写。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阳光…  相似文献   

7.
菁菁 《出版参考》2005,(8):40-41
亲爱的二哥:阿朗寄来你在《新民晚报》上发的我兄妹二人的(摘函)。二哥,是我写信时曾允诺你几乎全文发我写给你的信吗?吓得我不敢再写了。本来,情人节怎么也会写几行,寄个卡,乃至说上几句悄悄话。  相似文献   

8.
《中国档案》2006,(4):63-63
父亲去德国教书了,我开始学写信。没有和父亲这样长长的分离,也许我不会这么早就会写信,也写不出那样好的信。今天现代家庭里少见这样的情景了,晚上没有电视看,只写信。孩子们都爬在一张大饭桌上写信,都写给一个人。  相似文献   

9.
那年,我当兵时,父母的确不理解我的选择。当我怀着不安的心情穿上绿色军装,踏上了开往西南边防的列车想起家乡两鬓斑白、年老多病的父母,想起我入伍时对他们的*置之不理一,我感到很难过。怎样才能让父母更理解我的选择呢—.我开始给父母写信,差不多每周都要写一封。但我们部队驻在西藏高原的边防一线,环境闭塞,交通条件差!一个月能收到一次来信算是正常了!特别到了冬天大雪封山的日子,每年有三至四个月的时间,既收不到信又邮不出去信,那滋味就更别提了。面对父母询问我的工作、生活怎么样的来信,我的确苦恼。我能理解亲人在…  相似文献   

10.
假如有这样一封信: ××同志:应当指出,我已經很久沒有写信給你。工作太忙,你是应当同时又可以理解的。我这次写信給你,就毫无疑問給我們恢复通信創造了有利条件。希望为完成这項任务而奋斗。我期待你回信的殷切之情,是无論怎样估計也不会过高的。一望而知这信是杜撰的,因为誰也不会用这种腔調写信;这信的言辞也是故意渲染的,为的是使讀者看到舞文弄墨的可笑。值得深思的正在这里,为什么人們經常会用这样的語調作文章,却不会用来写信呢?  相似文献   

11.
刘邦撒手归西,吕后成了寡妇。这消息被匈奴人知道了,匈奴的头头冒顿单于向吕后写信求爱,信上说:"听说你老公死了,你现在一定很寂寞;恰好我老婆也死了,我现在也很寂寞。不如我们搞一搞吧。"吕后阅信大怒,下令砍了送信的使者。老将樊哙也气得哇哇乱叫,拍着胸脯对吕后说:"给俺十万兵,要不踏平匈奴,活捉冒顿,揍得那小子口鼻蹿血,俺这樊字倒着写!"不是宰相陈平拦着,这仗非打起来不可。对于冒顿向吕后求爱这件事,后人有不同解释。一种解释是,冒顿确实想跟吕后一夜情;还有一种解释是,冒顿写信纯粹是为了激怒吕后。不管以上哪种解释成立,最后的结果都  相似文献   

12.
魏隐儒先生是我国当代知名的老一辈版本学家.河北束鹿县人,一九一六年生,算来已是七十二岁高龄了。他坦率、热情,给人以亲切感。我与先生相识以来,每年的岁尾或是春节,都要彼此通信问候。使我汗颜的是,魏老的信常常来在我给他写信之先。从信中得知,他虽然年事已高,却仍然忙于著述、讲学、授课,终年不得一闲。我真觉得自愧弗如,比起魏老来,我是懒惰得多了。我毕竟还要小先生十多岁呵!  相似文献   

13.
菁菁 《出版参考》2005,(23):40-41
亲爱的二哥: 阿朗寄来你在<新民晚报>上发的我兄妹二人的(摘函).二哥,是我写信时曾允诺你几乎全文发我写给你的信吗?吓得我不敢再写了.本来,情人节怎么也会写几行,寄个卡,乃至说上几句悄悄话.  相似文献   

14.
小陈同志: 你多次的来信来稿都收到了,因为外出采访一直没有给你回信。记得你在一封信中写道:“我相信我不是失败者。”这话说的对,有志气,我也有同感。 34年前,我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农村青年。天阴下雨,不能下地,就学写稿,想当山西日报通讯员。但不知怎么个学法,就给编辑写信询问。信封上的“编辑同志收”写得歪歪扭扭,把辑字错写为“缉”。我家住在离县城40多里的一个深山沟,信是托人捎进城里的。半个多  相似文献   

15.
在我的军营生活中,“庄稼不收年年种”这句农家谚语有其独特的内涵。记得刚当报道员时,在头四个月的时间内,近百篇稿件脱手发出,但不是因为是一些凡人小事缺乏指导性,就是说教性强,没有贴近性,连新闻干事这一关也闯不过,更别说变成铅字了。我越写越灰心,干脆打起了“退堂鼓”。这年春节!我探家时去看望在农村的大伯,大伯早听说我是部队的“小秀才”就热心询问我写新闻的事。当知道我打“退堂鼓”的始末,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干什么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你写新闻不妨学学大伯种田,要有‘庄稼不收年年种’的劲头,才会于出成绩来…  相似文献   

16.
纪念子冈     
我国著名女记者彭子冈,不幸于1988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已两年了。我和子冈、徐盈夫妇相识已经五十多年。1935年10月,我以记者名义随绥远省(今内蒙古西部地区)体育队到上海参加全国运动会。在上海,除了采访报道绥远省体育队参加全运会的情况外,还访问了一些人。其中的一位是《申报·自由谈》编者吴景崧先生。他将《自由谈》发表过的文章编选成《小品文选》送给我一册,那上面选有我写的《大青山》一文。同时,吴景崧先生知道我很想认识彭子冈,便托我带了一册,北返时送给在北平的她。这样,我和子冈、徐盈在北平相识了。那时,他俩正在恋爱着,尚未结婚。随后,我还请徐盈为我们几个年青人合办的《塞原》文艺旬刊写了《铺保》一篇短篇小说。正是由于  相似文献   

17.
在我的记忆中,我很笨。笨得信都不会写,甚至连走路的姿势也特别难看。但这种笨,似乎不像或根本就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先天或者说是父母给的,而真真正正地说:是由于贫穷落后和生活困难造成的。因为家乡的贫困,我自小就读书不多,但却荣幸地当了兵。在绿色军营这块肥沃的土地上,部队这所革命的大学校培育了我。刚入伍时,我就常为写信发愁。每当想家的时候,总要请求战友们代劳——帮我写信。刚开始,战友们听说我不会写信,都觉得新鲜,也愿意帮忙。可时间一长,信写多了,他们也都烦了,我就开始帮他们洗衣服、缝被子,以等价的劳…  相似文献   

18.
随笔     
1934年冬,已经离家在外漂泊10年的沈从文因为母亲病重,告别了新婚燕尔的妻子,溯沅水而上,赶回凤凰。行前,沈从文向妻子承诺,将一路的所见所闻写下来,于是他白天写黑夜写,船上写岸上写,月下写灯下写,留下了《湘行书简》。 沈从文是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人,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靠一支笔在文坛上打拼出了一片天地。但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的幽雅文字带给他的不都是荣耀,更多的是耻辱和磨难。 沈从文一生最鼎盛的时期应该是1939  相似文献   

19.
这部书稿,最初是由黄苗子先生与我联系的。1979年5月23日.黄先生给我一信。说:“美国耶鲁大学中国历史教授黄仁宇先生.托我把他的著作《万历十五年》转交中华书局,希望在国内出版。”苗子先生颇有识见地提出,“这样做将对国外华人(此二字为编者所加一一编者注)知识分子有好的影响”.又说陈翰伯同志也有这一看法。黄先生的信最后说:“现将全稿送上,请你局研究一下.如果很快就将结果通知我更好.因为他还想请廖沫沙同志写一序文(廖是他的好友)。这些都要我给他去办。”  相似文献   

20.
饿,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感觉。不过我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再发生上次的事就不可能了。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早晨,我睁开双眼,发现了一张写得工工整整的纸条:“丽丽,一天的饭自己安排,给你留下30元,我和你爸有事不能回家。”是妈妈的笔迹,看着这30元钱,我怔怔着,我不会买菜,就是买了菜,也不会做饭。怎么办呢?我只好空着肚子想办法。 哎!饿,饿,饿,我可真饿呀!肚子又一次向我发出信号,我饿得眼睛都发蓝了。再次冲向打开一遍又一遍的冰箱,可里面只有一些牛肉白菜之类的东西。突然,我在柜子里找出了一块巧克力,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