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电视文本解读中“未读”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所提供给受众的是视觉符号和声音符号有机结合而成的声画复合体,也就是电视节目,学理上称电视文本.电视文本是指由视觉语言、文字语言、有声语言等符号,根据一定的排列和组合原则而构成的一种具有丰富意义内容的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2.
电视访谈中主持人的站位调整及传播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站位”是一种符号互动现象.通过调整站位,我们为自己构建社会身份和角色.研究选取《杨澜访谈录》节目对台湾名人李敖的访谈为例,分析主持人站位的转换情况和传播效果,尝试从理论视角建构电视访谈的站位调整模式.  相似文献   

3.
黄洁 《新闻界》2006,(6):99-100
一“、媒介空间”的机制与功能“媒介空间”概念由约翰·哈特雷(John Hartley)提出。澳大利亚电视学者麦克·金认为,“媒介空间”的理论思想直接来源于前苏联符号学家尤里·劳德曼的“符号空间”。①事实上,“符号空间”这一概念,尤里·劳德曼1990年才开始使用,并非尤里·劳德曼首创,而是根源于恩斯特·卡西尔的文化符号学思想。显然,作为后起的符号学家,尤里·劳德曼的“符号空间”学说建立在恩斯特·卡西尔的“符号说”基础之上。麦克·金指出:“尤里·劳德曼的‘符号空间’原来是指符号内容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保持并滋养着意义系统…  相似文献   

4.
本文按照语言符号以及非语言符号这两大分类对“网瘾之戒”中的镜头进行实例分析,研究人物话语所代表的语言符号以及人物表情代表的非语言符号所传递的意义,并且通过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研究,探讨电视新闻文本是如何将其要表达的意思传递出来与大众沟通的. 本文实例分析“网瘾之戒”中“被访者镜头+空镜”“被访者镜头+记者镜头”“被访者镜头+被访者镜头”这三种镜头组合方式的运用,从镜头内部以及镜头之间的联系剖析其产生的效果和传递的符号意义,从而发现不同组合方式在传递符号意义时的不同侧重点.  相似文献   

5.
网络“虚拟世界”的符号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对比构筑媒介“拟态世界”的不同传播符号特点和功能 ,揭示了网络“虚拟世界”的符号特征和人们信息需求与接受的新特点。认为 :网络“虚拟世界”不仅可以实现多媒体符号的综合利用 ,而且能与感知系统产生互动 ,具有“观念化模拟”的意义 ;文本作为一个符号系统 ,它的主体化、模糊化和形式化 ,增添了“虚拟世界”生动立体、个性化色彩 ,也有助于人们解读其含义。在网络世界中 ,人被赋予符号和符号使用者双重身份 ,成为特殊符号 ,他们的需求系统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对意义的理解拉大了差距。文章试给出变化模式 ,并指出了“符号人”特征的两方面含义  相似文献   

6.
陈伟 《视听界》2006,(1):76-78
凤凰卫视于2004年3月8日,推出了量身定做的全新个人脱口秀栏目《李敖有话说》,该栏目由台湾知名作家李敖担纲主持,“一手包办、一言九鼎、一针见血,打破电视制作模式,以证据骂人,以口舌开心,闯出一片言论新天地”。在不长的时间里,《李敖有话说》就以其形态和内容的特立独行,在华语电视节目中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李敖有话说》为什么会引起两岸三地观众的极大关注?它的特立独行又体现在哪些方面?本文试图对《李敖有话说》这一栏目进行一番评析。  相似文献   

7.
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是一个语言和信息的传播过程,其中无声语言即“非语言符号”在人类的传播和交流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渐渐引起语言学家和传播学者以及电视工作者的关注。从传播学的角度说,“非语言符号”是指以人的表情等信息为载体的符号系统。它大致可以分为体语和物件语。电视是一门视听兼备的综合传播艺术,人们除了从语言传播获得信息外,还大量地从“非语言行号”获取信息。因此,在电视播音和节目主持中,研究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及其功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一位电视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有声语言技巧,而…  相似文献   

8.
李鹏 《当代传播》2013,(1):32-35
电视新受众研究是传播学受众质性研究中接受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志方法是其主要的研究工具.受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和“后现代及后结构主义转向”影响,民族志方法发生了“表征与合法化”的双重危机,并分别对电视新受众研究的哲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问题和“真理观、客观性”等评价标准问题的认知和理解产生了明显影响,本文拟从方法论角度对民族志方法的这两种危机起源、内涵及对电视新受众研究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新闻以事实说话,各种新闻媒体都应以自己擅长的叙事功能挖掘事实,反映真实、而电视与其它媒体比较,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它不仅有音响而且有画面。适当强调电视这种“声画并茂”的叙事功能,是电视新闻类节目体现电视特色的主要手段。一、重视非语言符号电视新闻中的解说、采访同期声及主持人的现场解说,专业上称为语言符号,但电视镜头除了传播语言符号外,还传播大量的非语言符号。这些非语言符号,有包括记者在内的现场人物的体语——手势、眼神、表情、穿着打扮等,有现场的景物、装饰、气氛、标志,还有各种声响等。我们在电视新…  相似文献   

10.
范颖  李一璠 《传媒》2015,(11):56-57
近些年来,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日本电视业界与学界一直在围绕着“新电视”“未来电视”“下一时代的电视”等话题进行着探讨.特别是日本在2012年全面实现电视数字化之后,争辩越来越明显.什么是新电视?电视媒体未来怎样发展?什么是下一时代电视的内容?业界与学界各有见解,却始终没有统一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问题都是伴随着互联网全面进入受众生活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电视作为符号系统 ,与人类语言具有很多共同属性 :它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符号系统和表意手段 ,通过一定的能指指向一定的所指 ,以传达意义 ,影响他人。据此 ,可以认为电视具有一定的语言特性。同时电视表意系统又具有一些与人类语言不同的属性 :它是一种遵循知觉类似原则的复合符号体系 ,传达信息的方式也更为多样。在电视符号系统与人类语言的相似性中 ,可以了解电视的语言特性 ;而在两者的差异性中 ,可以了解电视语言的特殊属性。这对于开拓电视语言的表意空间和表现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郝昕 《编辑学报》2012,24(4):386-386
问 摄氏温度单位“℃”的中文符号是什么? 答 按规则,单位名称的简称即为该单位的中文符号,如压强单位Pa的中文名称为帕斯卡,其简称“帕”即为Pa的中文符号。“℃”的中文名称为摄氏度,而摄氏度没有简称,所以,“摄氏度”就是摄氏温度单位“℃”的中文符号;然而,“℃”是一个特殊的单位符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它还“可作为中文符号使用,可与其他中文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  相似文献   

13.
万琰 《青年记者》2017,(23):14-15
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首先将符号学理论应用于广告分析,指出符号意义本质上是由特权阶级人为建构的,并将渗透了意识形态的符号文本称为“神话”.①他将索绪尔的“能指加所指等于符号”视为符号表意的第一系统,并指出第一系统中的符号在进入第二系统后则变为一个纯粹的能指,与之对应地产生一个新的所指.巴尔特把它称为“内蕴意义”,也叫“隐喻”,而广告符号则正是通过“隐喻”进行意识形态价值的运作.  相似文献   

14.
舒影 《新闻实践》2005,(6):42-42
一、具有品牌“符号”的电视“明星主持人”电视主持人是电视台自己制造的“明星”,电视因主持人而吸引着观众,主持人也因电视而名扬四海。主持人往往又是和节目、栏目联在一起,相互依存。因此,电视媒体“明星主持人现象”已受到业界越来越大的关注。两年多之前,崔永元因长期失眠不得不抱病休养,引起了媒体的许多关注和猜测。《实话实说》新的主持人虽然也让人接受,  相似文献   

15.
电视能不能称为艺术,电影、电视能不能合称“影视”,长期以来一直在业界存有争议。对此本文提出“影视是艺术”的判断,并且论证了这个判断的成立是由影视共用的一套符号系统所决定的。本文提出“符号”是各门类艺术的基本通性,影视艺术所具备的符号性具有多元化、复杂化、通感化、隐喻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1996年以来,中国电视界出现了一个新的术语——“报人电视”:“报人电视”是指正在或曾经从事报纸业务的人员参与电视节目制作而产生的新的电视节目形态,也指虽没有参加过报纸实践但能够理解报纸持点的电视从业人员有意识地借鉴报纸经验所开发的新的电视节目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媒体的泛滥与众多意义的被制造成为当今时代的特征之一。媒体的一种新传播策略,就是运用话语权将每一个具体的东西抽象成一个独具意义的文化符号,而这些文化符号经过组合后  相似文献   

18.
“同构”是符号学的关键概念之一,是符号传播意义的终极机制,罗兰·巴特曾多次提到“同构”,遗憾的是他对此的阐释却模糊含混.“同构”一词在文学及艺术领域中大多取“异质同构”或“共同构成”之意,而在符号传播意义的视阈下,则是指某些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意指关系的唯一性、固定不变的特性,即某些符号的社会意义不可随意变更,是唯一性的,是被意识形态强制赋予的.但公众却并不留意这个意义是如何产生的,而是直接认同了这个意义,并将之视为“自然而然”的社会法则.“同构”是意识形态的产物,也是为意识形态服务的.  相似文献   

19.
陈丹 《传媒》2014,(8):43-45
正儿童形象是电视媒体众多人物形象中非常独特且常常被研究者忽略的一类。随着消费时代和电视娱乐化时代的到来,电视节目中对儿童形象的刻画也已经烙上了文化和社会的深刻印记。电视媒体中儿童形象作为符号的表象意义承载意义的电视媒体符号。对于符号和意义的关系即符号总显示着某种意义,总与意义形影相随。正如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所言:"无论人们怎样称谓符号,符  相似文献   

20.
余艳青 《青年记者》2017,(17):12-13
足球比赛电视转播文本是人们日常生活审美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不以身体为载体的足球比赛,身体叙述是足球赛事的显著特征.“存在是纯粹意识的意向性存在,也就是一个被构造的意义世界:思必有所思.即是王阳明说:意之所在便是物.”①负载意义的“物”即为符号文本,是包含人的欲望的“时间性/目的性存在”的构造方式.作为一种符号文本的电视足球赛事转播影像文本是赋予了人的欲望、目的等情绪情感的符号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