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未来的未来     
日本开始研制太空电梯。科学家们计划在距离地球赤道36000千米的上空发射一颗静止卫星.从卫星上垂下一条纳米材质的电缆。利用这条电缆.再安装升降电梯,制成电梯性质的宇宙船。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时,数学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地球赤道的半径约是6400千米,一位身高1.5米的同学绕地球赤道走一圈,他头顶部划过的圆会比赤道长多少米?  相似文献   

3.
太空电梯     
太空电梯?也许你感到不可思议。这是科学家们对未来千年中,地球上会出现的新技术和新景观做出的预测。从理论上讲,太空电梯并不神奇:只要在地球赤道  相似文献   

4.
猪与地球     
《课外阅读》2009,(17):64-64
假定地球是一个极大的标准圆球,现在有一根长绳子,它比地球的赤道周长还要长10米。若用此绳子将地球等距离(在赤道上围住),那么在地面与绳子之间还有一道小小的缝隙,请问这个缝隙够不够一头猪(高70厘米)不用碰到绳子就走过去?(不许跨过去)  相似文献   

5.
太阳系的几乎所有天体包括小行星都在自转。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在做以一条假想直线为轴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平均角速度约为每小时15°。自转线速度随纬线的长短不同而有所变化,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线速度约为每秒465米,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减小,两极处的线速度为零。大自然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都是由天体的自转创造的。  相似文献   

6.
【课前慎思】在对圆这个单元备课时,一个有趣的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赤道是地球的腰带,大约有4万千米。如果把这条腰带增加10米,然后再均勾地绕赤道一周,新的腰带与赤道之间的空隙有多高?  相似文献   

7.
太空电梯     
乘电梯登高楼、上大厦,大家都习以为常。假如能乘电梯到月球或国际空间站去旅行,那该多好啊!最近,美国航天局提出了建立“太空电梯”的计划。该计划中的“太空电梯”长达35800千米,不是从地面向空中建造,而是从空中往下延伸,好像一条很长很长的悬梯。“太空电梯”的连接地点选在位于地球赤道的厄瓜多尔,这里距离地心最远,重力也最小。美国航天局准备先发射一个大型地球同步航天站,然后,从这个航天站上放下若干高强度的缆索,并铺设一个接一个的电磁环,使它们连接成一个电磁空心管通道。建造太空通道最理想的材料要数碳纳米管。…  相似文献   

8.
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轨迹和近地卫星的轨迹都可以看作圆,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地球半径近似相同,而且圆心都是地心,因此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的轨道往往易和近地卫星的轨道混淆在一起,导致这类问题出错,实际上它们二者是完全不同的.1它们的受力情况不同放在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时是受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另一个是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相似文献   

9.
话题1 研究问题时我们通常将地球看成一个理想的球体.假设有一个无弹性的绳子紧紧地绕在地球赤道上,现将绳子在某点处截断,再用一根同样的10m长的绳子连接其两端后重新围在地球赤道上(仍成圆形),那么,在新的绳子与地球之间会有多大的空隙?  相似文献   

10.
基多赤道纪念碑□王积民/西安市新城区教育局在地球仪或地图上,人们常常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地球的中腰有一条红线,标着纬度0°,这就是赤道。赤道长约4万多千米,确切地说是40076千米,这是地球上最大的圆圈。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相似文献   

11.
A假如你沿着赤道绕地球走一圈(理想化的要求是人体的轴线总是通过地球球心的),这时,你的头比你的脚多移动了多远?B假定把一根铁丝捆在地球的赤道上,然后将这根铁丝增长一米,使这根铁丝仍围成圆形,并与赤道之间的距离各处都是均匀的,那么,铁丝与地球之间能不能让一只老鼠穿过?C假定地球被一条钢丝在赤道上紧紧地捆了起来.虫。果让这条钢丝冷却l℃,由于冷却,钢丝要缩短已知钢丝的线胀系数为Om皿(即冷却1℃,长度要缩短十万分之一),又假定钢丝在缩短过程中没有断裂,也没有被拉长,地球的赤道长约4万千米,那么,这条钢丝将…  相似文献   

12.
王秀云 《学周刊C版》2014,(4):172-172
据说在国外的一份报纸上曾刊登出一则旅游广告,有意者只要寄1000美元便可参加行程4万千米的长途旅行。稍有地理知识的人都知道赤道周长大约就是4万千米,花上1000美元能作一次几乎是环绕地球一周长的旅行,确实便宜。申请参加者为数不少,钱寄出后过些日子,他们都收到一封内容相同的信件。  相似文献   

13.
地球的形状主要是由地球引力和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决定的。地球在自转时,由于不同纬度处的速度不一样,在两极处速度最小,在赤道处速度最大,它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也就不同,在这种自转作用下,必然使地球成为一个在靠近赤道处向外凸起的椭圆球。经现代科学手段的精确测量得知:地球的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七律《送瘟神》中有这样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笔者刚读到这首诗的时候还在读初中,怎么也不理解“坐地日行八万里”。后来读到高中时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地球赤道长约为四万公里(八万里),地球每天自传一周,坐在赤道上任意一点不动,每天也会随着地球的自转运行八万里。如今重读这首诗又有了新的感悟。  相似文献   

15.
一、赤道上物体与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规律不同地球同步卫星运行在赤道上空的“天上”,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其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完全由万有引力提供,则GMm/(R+h)^2=ma卫,此同步卫星与其内部的物体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地球同步卫星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杨先碧 《科学启蒙》2012,(11):57-59
对于普通人来说,上太空观光最便捷的方法是什么?答案很简单,乘坐太空电梯。这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尽管如此,日本一家公司还是迎难而上,准备在40年内建成太空电梯,每次可搭乘30名乘客升到距离地球3.6万千米的太空中。  相似文献   

17.
El Nino是从南美西海岸延伸至赤道东太平洋向西至日界线大范围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现象.Southern Oscillation是太平洋东西两侧海平面气压的反相关关系.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合称为ENSO.信风强弱关系到赤道西太平洋暖池的维持与El Nino的爆发,而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地球变暖将是今后气候变化总的趋势,气候变暖将使全球海面上升,地球的自转半径增加,从角动量守恒的角度考虑,地球自转的速度将减慢,赤道两侧的信风相对于海面的速度也相应减小,维持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及海面东低西高形势的支柱被破坏.因此,我们将面临更频繁的El Nino和更多的极端天气.  相似文献   

18.
贵刊2003年第10期在“问题·争鸣”栏目刊登了郑昌军老师的《〈两小儿辩日〉答案之我见》的文章。该文对教学参考书中的答案提出质疑,这是很可贵的。但是,对于郑老师的结论,我们有不同的看法。郑老师根据对地球自转和地球上某点在不同时刻面对太阳的情况进行的分析,得出结论:相对于早晨来讲,中午太阳离人更近。这种说法,表面看似有理,但没有注意到太阳离地球是非常遥远的这一情况。正是由于太阳离地球非常遥远,地球上的人在早晨、中午同太阳的距离的差别就显得微乎其微,可忽略不计,以至于无所谓远近之分了。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郾2千米。地球…  相似文献   

19.
这里我从几何的角度来分析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我们知道: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5″N)和南回归线(23.5″S)之间来回移动.就形成了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运行轨迹。如图一.假如从北回归线(A)处开始,逐渐向南移动,到达赤道(B)后(约9月23日前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150年前,法国大革命胜利后,旧有的测量体系开始被新的科学方法取代,公制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当时,法国有一位神职人员佳布鲁·艾斯,他认为地球是永恒不变的实体,用地球上的距离来定义“米”的概念最为准确,于是将“米”定为从北极经过巴黎到达赤道这一段长度的1/10 000 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