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书>杂志自1979年创刊以来,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起伏跌宕.作为一本立足前沿和高端的思想文化评论杂志,<读书>体现出来强烈的现实关怀、文化理想和批判精神.不论是早期的"无能、无为、无我"[1]的办刊理念,还是逐渐地介入现实、批判现实,<读书>构建出一片开放的思想公共领域,是中国精英知识分子话语的空间.许多大师都在<读书>上留下了文字笔墨足迹,这其中就有丁聪和他的漫画.  相似文献   

2.
张楠 《新闻爱好者》2012,(14):69-70
从1995年《读书》杂志更换主编开始,这份以思想和评论见长的杂志开始走向学术化,1979~1995年的16年,是《读书》杂志的光辉岁月。本文以《读书》杂志的创办人之一陈原先生和曾担任11年主编的沈昌文先生的编辑思想为主线,试探析此时期《读书》杂志的编辑思想,以期对当下杂志编辑的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8年12月30日下午,<出版参考>杂志在中国版科学研究所召开了2008年度编委会暨纪念<出版参考>创刊20周年座谈会.中国版协常务副主席杨德炎、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常振国,副主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中国版协少读工委主任海飞、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原所长袁亮、<出版参考>主编陆本瑞、原<读书>主编沈昌文、人民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吴道弘、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王明舟、电子工业出版社原社长王志刚等近20位专家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出版参考>编委会主任许力以主持.  相似文献   

4.
王晶 《传媒》2004,(5):36-37
在<新周刊>2003年度新锐榜的评选中,有一本杂志格外抢眼,它击败了<血酬定律>、<设计私生活>、<我们仨>、<变化>诸多实力选手,当选为年度最佳图书,<新周刊>的评价是:"<万象>是一本杂志,一本不完全与读书有关的读书杂志,一本不偏颇具体文化形态的文化月刊.趣味各异的文字工匠们为之打造出极佳极酽的阅读口感,其书卷气又与当代现实体贴入微.它的被追捧,无异于是对无书可读的当代图书业的一大讽刺."这本杂志在知识分子中间赢得了较好的声誉,锋头颇健,这一现象不由得让人想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5.
编辑的"无"     
不知是谁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蠢."此语非深得书中三昧者不能道哉.曾主持<读书>多年的沈昌文先生的<阁楼人语>,就是一本可以医蠢的书.笔者此文谈的仅是王蒙先生的序言.<阁楼人语>择优选录了沈先生主编<读书>期间撰写的"编后"一类文字,王蒙作序时借题发挥议论如何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编辑,题目很妙也富有概括性:<有无之间>.  相似文献   

6.
叶新  姜思铄 《传媒》2004,(5):48-50
编者按沙弥尔·胡斯尼(Samir Husni)博士,是密西西比大学新闻系教授兼"赫德曼讲座"教授.多年来,他一直认真追踪美国杂志市场上的新动向,每年出版<沙弥尔·胡斯尼新消费类杂志指南>(Samir Husni's Guide to New Consumer Magazines).美国<对开>杂志2004年三四月号独家发表了他关于美国新杂志市场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7.
沙米尔·胡斯尼博士是美国杂志权威,从1985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杂志创刊方面的研究,成就非凡.为庆祝<沙米尔·胡斯尼新消费类杂志指南>(Samir Husni′s Guide to New Con-sumer Magazines)一书出版发行20周年,胡斯尼博士选出了1985年~2004年20年间最著名的新办杂志.  相似文献   

8.
大约是1992年吧,当时房延军兄在《解放日报》编"读书"版,约我写些我所认识的新闻出版界人士与"读书"的小文章。在他的鼓励下,我先后写了褚钰泉、陆谷苇、曹正文、李伦新、江曾培、孙颙、徐雁、伍杰、沈昌文、林东海等十来人。其中沈昌文同志是我  相似文献   

9.
2005年5月各城市畅销杂志上榜率排名前10位的分别为:<读者>、<知音>、<故事会>、<家庭>、<青年文摘>、<人之初>、<爱人>、<家庭医生>、<女友>、<小说月报>等10种,这些刊物发行量都在百万份以上,可谓是期刊界的佼佼者,他们的卖点值得我们去研究.杂志的卖点就是能抓住目标读者的消费心理,吸引目标读者的眼球也就是杂志的主导思想.我们来看一下这些上榜杂志的主导思想,也就是他们的卖点.  相似文献   

10.
一、美国杂志先生 沙弥尔·胡斯尼(Samir Husni)博士是"杂志先生"(Mr.Magazine)注册商标的持有人,是美国杂志研究界和教育界的风云人物,长期致力于和杂志有关的教学、研究、著作、评论、咨询等工作.鉴于他的卓越成就,福布斯公司的说他是"美国首席杂志专家",也有专业杂志称他是"美国新杂志方面的最权威人物",<芝加哥论坛报>则授予他"全球新杂志首席专家"头衔.  相似文献   

11.
唐建光 《传媒》2010,(10):28-29
2004年2月26日,<先锋·居周刊>面世.这是中国西部城市中第一份服务于居家置业的专业杂志. <先锋·居周刊>的前身是成都市委的党建刊物<先锋>杂志.按照上级要求,2003年底先锋杂志社整体划转给成都日报报业集团.显然,脱胎于机关刊物的<先锋>杂志离市场非常遥远,凭一己之力要完成定位转型和市场化生存,难度很大.因此,在进入报业集团后,这本杂志如何在市场中找到生存和发展之道,是它面临的首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沈昌文  平雨 《出版参考》2007,(11):35-35
前任三联书店总经理、《读书》杂志主持人沈昌文.在他回忆录的一节《陈翰伯的一个意见》中说:上世纪40年代我就知道有个进步的国际问题评论家叫梅碧华.后来才知道这就是身材魁伟的陈翰伯。  相似文献   

13.
杂志全球化趋势下,版权合作成为时尚 纵观中国期刊200多年的发展史,五四时期,<新青年>杂志和<科学>杂志的创刊使中国杂志发展呈现出第一个高潮;时隔60年,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时代,中国的期刊业再次步入繁荣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读者>、<知音>、<家庭>、<女友>、<故事会>成为中国杂志市场上的主流杂志,但是1993年随着<时尚>杂志的创刊,它以铜版纸全彩色印刷,采用国际开本、充满国际名牌的精美广告和图片,使中国人的眼睛为之一亮.5年之后,<时尚·伊人>与美国著名女性杂志进行版权合作,再次将<时尚>送上了又一个高度,以后版权合作成为了期刊界的口头禅.之前,<世界时装之苑>、<瑞丽>等杂志都是版权合作成功的范例,但不如<时尚>那样在品牌扩张上给期刊界以巨大震撼.  相似文献   

14.
阐明<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开辟<口腔医学名词·文句·学术观点探讨>栏目的意义、作用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读了十几年的《读书》,思想上受益良多。近读沈昌文先生的文章《回忆〈读书〉》(《南方周末》2000年11月9日),又觉得我们这些办杂志的人还能从《读书》中得到不少编辑方面的启示。一、“三无”境界谈到《读书》成功的原因时,沈先生一再强调“自己的局限和无能”,“因一己之无能才能联络到那么多能人,把这么一个其内容远远超过我们知识水平的杂志有声有色地办了多年”。他的同事又在“无能”之上加了“无为”和“无我”,构成一个“三无”境界。办杂志不是武大郎开店,刊物的水平当然要力求高于编辑自己的水平,否则就没有意思了。刊物的水平取决于作者的水平而非编辑的水平。编辑的能耐  相似文献   

16.
《读书》编辑的三个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昌文先生写的《阁楼人语——〈读书〉的知识分子记忆》,重新勾起了人们对20多年来中国思想文化的诸多记忆。这本以汇集《读书》杂志“编读往来”和“编辑人语”的小义章而成的书,提供了中国思想文化潮流20多年演进的诸多信息和有趣往事,而从出版人,尤其是编辑的角度,这本书带给我们的阅读快乐和思考,并不亚于它的思想文化价值。下面撷取三个命题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7.
河西 《编辑学刊》2010,(1):65-67
《读书》换帅风波过去一年多了,现在雨过天晴,汪晖和黄平的离去也早成了昨日旧闻,对于流传已久的沈昌文不满汪、黄主政时期《读书》学术风的传闻,沈昌文的反应也是模棱两可,他说:说不上满意不满意。《读书》不是我的私产,我也没有老干部的那种责任心,退休后还要管这管那。  相似文献   

18.
笔者是<记者观察>杂志的忠实读者,又是<记者观察>的发行员,10年来征订<记者观察>7000余份.新近,笔者读了新改版的<记者观察>2011年第一期,爱不释手,有几篇文章我一连读了两遍,如记者刘荣星写的<新山西新在哪里>和<满眼春潮涌三晋>.  相似文献   

19.
范军 《编辑之友》2002,(5):46-47
一、重视期刊的个案研究 案头摆放着三本与期刊有关的书.一本是美国人约翰@海登瑞写的<读者文摘传奇>(中译本,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二本是中国作家师永刚写的<读者时代/一本杂志和她所影响的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还有一本是老作家、老编辑家马国亮的<良友忆旧/一家画报与一个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相似文献   

20.
杜建华 《编辑之友》2010,(5):110-112
<福布斯>杂志是美国首屈一指的大型商业杂志之一.自创刊以来,<福布斯>在编辑实践中一直不断创新发展其思想,正是由于其特色独具的编辑思想,<福布斯>成为今天美国主要商业杂志中唯一保持10年连续增长的刊物,在全球拥有近500万高层次商界读者,<福布斯>制作的财富排行榜也被誉为"美国经济的晴雨表"和全球的财富指标.在强手如林的商业期刊市场,<福布斯>不但表现出鲜明的风格,而且获得极大的商业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