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游记(中)     
各位读者,新年好!一转眼工夫,为棋艺撰写稿件已经第四个年头了。新的一年在刘钧围棋研究会专栏中,我和研究会的朋友们将依然以比赛报道和热点研究为主,而在每月一局的业余大赛点评中,我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让大家了解一些国外著名业余棋手的对局。在此,非常感谢读者朋友们几年来对我们栏目的支持,论文学功底,比起其他栏目的作者,我自叹不如。论围棋水平,国内也有大量比我水平高的棋手。但我仍然愿意班门弄斧,如果读者朋友能在我们的文章中了解到业余大赛的概况,感受到围棋带给我们普通围棋爱好者的快乐,或者在我们的研究作品中略有启发,笔者将感到不胜荣幸,这也是我们长期做这些栏目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张如安 《围棋天地》2007,(13):92-93
大约在两年前,陈祖源说起他在收集中国古代围棋规则的资料,并约我讨论《敦煌棋经》,我畏其艰难而不敢应承。想不到去夏他来宁波即把一部图文并茂的《围棋规则演变史》书稿送到了我面前。我是探索过中国古代围棋规则的,在拙著《中国围棋史》中,对每一个时期的围棋的棋制棋规也都有介绍。  相似文献   

3.
校园先锋     
王锐 《围棋天地》2005,(5):58-59
陈建新:复旦围棋教父。几乎所有在复旦念书的棋手都将陈建新老师奉为最尊敬的人。这位并不太会下棋的数学系老教授,是复旦围棋成长的见证人。1993年被学校挑选筹备复旦围棋学院开始,陈老师已经兢兢业业为复旦围棋工作了十多年,在这期间,申请上学的棋手就是通过陈老师陆续进入复旦。陈老师之所以受大家尊敬,更重要的还是为人正直,总以棋手利益为上,凡事总是为棋手着想。在特招生普遍进入法律系的惯例下,为唐莉初段争取到了进入广电系的资格。  相似文献   

4.
鄢宇 《围棋天地》2006,(12):75-75
今年《围棋天地》第5、第7和第9期上,先后发表了江志鑫先生和陈祖源先生关于围棋起源尤其是“黑先白先”的争论文章,形成了《天地》创刊以来少见的争鸣,十分有趣。对此我有些个人愚见,也想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5.
编读后记     
《围棋天地》2005,(11):96-96
统一规则势在必行 拜读了陈祖源先生关于围棋规则方面的文章,颇有收获和感触。通过陈先生对中日两国围棋规则的对比研究,指出其优劣,使广大棋迷对围棋规则的流变及原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从而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围棋规则的统一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何以对先辈     
十三 《围棋天地》2014,(16):M0002-M0002
陈祖源先生是中国研究围棋规则的大家,或许说是第一人也不为过吧。与陈先生相识也有些年了,对他的成果和孜孜以求的研究态度很是佩服。不过实话实说,虽然作为围棋人,对于规则必须明了,但是让我更感兴趣的,常常是陈先生的一些意外发现,比如天地去年也曾经刊登过的,认为很可能是“两淮盐案”腰斩了一段中国围棋盛世的提法,就很有振聋发聩之感。  相似文献   

7.
《围棋天地》2008,(13):12-12
人生七十古来稀,经历过苦难的岁月,又感受着飞速的发展。回顾几十年的围棋生涯,是围棋陪伴着我走到了今天,在围棋中我认识着这个世界,感悟着有限的人生,享用着无尽的快乐。围棋的魅力,会下围棋的人自然知道。可是围棋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回顾几十年的围棋生涯,我总结了围棋的十大魅力。  相似文献   

8.
《围棋天地》2011,(14):12-12
据报道.中南大学何云波教授主持的课题《中国围棋思想史研究》已获得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这是围棋文化研究第一次被政府基金立项。何云波教授是中南大学围棋文化研究中心的负责人、首席专家。《中国围棋思想史研究》课题组成员囊括了国内围棋文化研究方面的知名专家.如宁波大学的张如安教授.围棋规则专家陈祖源先生等。  相似文献   

9.
终局与收后     
近年来,伴随成为亚运会比赛项目和智运会诞生等一系列成就的取得,围棋在普及之路上连续迈出了几大步。在此背景之下,围棋规则统一的急迫性也就愈加突出。长期需要之外,智运会采用怎样的规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日前,中国棋院就此召开了专门的研讨会。围棋规则专家陈祖源先生出席了会议,并将自己的观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沙砾 《围棋天地》2013,(7):105-107
近年来,社会对围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学围棋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从十多年来与孩子们的交往和与家长们的交流中,我深深感受到他们对围棋的热情。对待孩子学围棋,家长们与教师们或多或少都会在某些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在陶都宜兴,有一家日月陶坊,主人是紫砂陶艺名家尹祥明。我在朋友们的陪伴下仔细参观了里边陈列的很多作品,然后题写了十个字"且捧五色土,烧得日月魂。"  相似文献   

12.
《围棋天地》2006,(9):62-62
普通棋迷都是将围棋当做一种游戏。但在游戏的同时,也会为围棋的文化属性所触动,进而引发这样那样的思索。然而囿于知识的局限,往往不得要领而浅尝辄止。幸亏还有一批致力于围棋文化的专门家,孜孜不倦地开掘着这一积蓄了数千年的宝藏。也许由于他们发掘的角度不同、深浅不等,所得见解不尽一致,可对一般围棋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启迪。陈祖源先生和江志鑫先生的对话,仅从一个貌似常识的现象开始,却给我们开拓了广阔的视野。对话在继续,我们的视野将随之扩展。  相似文献   

13.
10号似铁     
无数的十号创造了不朽的奇迹,让这个数字变得无比神圣。甚至人们在为马拉多纳和贝利谁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十号而争论不休。本文的主人公曾经也是十号的主人,但他们却是“十号似铁”。  相似文献   

14.
职责     
十三 《围棋天地》2013,(9):M0001-M0001
读了陈祖源先生的来稿,实话说第一时间真有点振聋发聩的感觉。由于对历史感兴趣的缘故.对于两淮盐案.之前也大致有点了解.但是真的从来没想到过这居然可能是清代围棋发展的一大转折点。  相似文献   

15.
十三 《围棋天地》2010,(13):M0001-M0001
大概几个月前的时候,陈祖源先生到京来参加一次围棋规则会议.其间专程来了一次编辑部.于是有幸听陈先生说到了规则中一个有趣的问题,当时真有石破天惊之感。现在.陈先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经成文,即本期的《最后一劫》。有兴趣的读者朋友不妨看看.确实可以颠覆我们对规则,甚至对围棋本身的一些固有看法。  相似文献   

16.
胡廷楣 《围棋天地》2008,(19):88-91
几十年文字生涯,几十年行走在围棋的世界,既是资深的报人和记者,也是资深的棋迷和围棋撰稿人。独特的身份赋予了胡廷楣先生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思考方式。发表于《西部华语文学》2008年3月号的长篇小说《名局》就是胡先生围棋心得的浓缩,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也折射出他自己曾经走过的人生道路,折射出他对棋以外世界的深沉思索。  相似文献   

17.
感谢天地     
两年来,每次捧读赠阅的《围棋天地》,心中都有一种激动,那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关怀”二字,叫我感动不已。我们威远煤矿有三万多人,围棋爱好者也有几十号,但是订阅杂志的爱好者却寥寥无几。说来痛心,很多爱好者想订,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温饱是第一位的。当然,这种情况在全国也许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8.
王雷 《围棋天地》2020,(7):92-92
欧洲围棋联盟主席马丁·斯蒂亚斯尼是著名的围棋活动家,在他的领导下欧洲围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一年一度的欧洲围棋大会,规模越来越大。今年第63届欧洲围棋大会,各种比赛二十多项,参加人数近九百人。中国围棋大会的举办一定程度上也是受欧洲围棋大会的启发。当然,2013年北京宗弈远承文化传播公司制订了支持欧洲围棋联盟发展的十年计划,也是欧洲围棋这些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围棋天地》2011,(18):22-22
各位老师,各位棋友:你们好!我是广州一个患脑瘫残疾的女孩,也是个围棋爱好者。我叫罗宇洮,大家都叫我洮洮。我学围棋已有十多年了。  相似文献   

20.
和外孙对弈     
平时只要有空闲,我就会和十岁的外孙摆上棋子杀一盘.所摆的棋子除了军棋、跳棋外,主要是象棋和围棋. 因为我从小就爱上了中国象棋,这自然是我的强项.而外孙并不深谙此道,所以每当我和他下象棋时,即使我让他先走两步,甚至让他一马,也不是我的对手.不过,若是和他下起围棋来,我却不得不甘拜下风.尽管我也晓得围棋的走法,但和6岁就获得少年段位称号的外孙对弈起来,那就非常吃力了.有时即便费上九牛二虎之力,也很难战胜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