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海英 《今日科苑》2011,(13):133-133
<正> 最新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称,英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将小鼠心脏中的一种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祖细胞转换成心肌,从而证明了成体心脏中存在可重新激活的休眠性修复细胞,经刺激后能够生成心肌,修复受损心脏。祖细胞又称前体细胞,它居于干细胞和成体细胞之间。与能分化成各种类型细胞的干细胞不同,祖细胞的分化方向已比较确  相似文献   

2.
英国心脏医学专家经过多年研究,首次成功利用干细胞培养出心脏瓣膜细胞,未来这项技术如果成熟,可望能进一步培养出完整的人类心脏,解决心脏捐赠短缺和排斥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绪军 《科学中国》2007,(12):13-13
英国心脏医学专家经过多年研究,首次成功利用干细胞培养出心脏瓣膜细胞,未来这项技术如果成熟,可望能进一步培养出完整的人类心脏,解决心脏捐赠短缺和排斥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发明与创新》2003,(5):18-18
据路透社华盛顿2月9日报道,科学家表示他们首次人为改变了人类干细胞的基因组,向着把这种所谓的人体主(导)细胞变成有用工具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威斯康星大学的小组利用这一使实验室老鼠变得对基因研究者极有价值的方法从人类胚胎干细胞中删去了一个致病基因。与美国干细胞专家詹姆斯·汤姆森一起主持研究工作的托马·扎瓦卡说,他们现在有办法控制细胞的生长方式,从而可以指导这些细胞变成脑组织、心脏或是胰腺细胞。德国出生的医学博士和分子生物学家扎瓦卡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这使我们得以根据需要改变基因组的任何部分。”汤…  相似文献   

5.
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的细胞或原始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干细胞可以分化成机体内的多功能细胞,形成任何类型的组织和器官,以实现机体内部建构和自我康复能力。干细胞是目前细胞工程研究最活跃的领域,随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这项技术将会在相当大程度上引发医学领域的重大变革,它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我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骨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人》2008,(3):126-126
研究人员近来发现,人类及小鼠的成年皮肤细胞可以通过程序改编而成为多能细胞——它们能以与胚胎干细胞类似的方式来产生任何类型的细胞。现在,从事这一工作的研究团队之一又进一步了解了这些被导引的多能干细胞或称iPS细胞在植入体内的时候是如何在不引起肿瘤的情况下进行程序改编的。这是iPS细胞在用于疾病研究或研发人类治疗方法的时候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I0002-I0002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研究人员使用最尖端技术建立了一个先进的矫正绵羊心脏的解剖学计算机模型。科学家以2D成像技术对一组非常薄的心脏切片进行成像再通过计算机程序转换成3D模型。模型重建还包括心脏组织的复杂纤维结构以及心脏的上部腔室心房。该模型还考虑到心脏不同心房区域的电活动信息,并将它们纳入模型中。然后,这个虚拟心脏  相似文献   

8.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科学家能让死亡的心脏重新跳动起来。为了让从老鼠身上摘除的心脏恢复活力,科学家首先使用一种香波中使用的洗涤剂剥离掉旧的心脏细胞。只剩下胶原基质——这些蛋白纤维组织能够保证细胞连接在一起,并且能保持器官的基本形状——随后科学家在里面植入新生老鼠的心脏细胞。在把心脏与电极连接在一起后,科学家发现,心脏开始有规律地跳动,  相似文献   

9.
心脏骤停或心脏性猝死是现代社会的一大杀手,因为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而像冠心病、心脏病、心肌病、动脉硬化等等很大一部分心血管疾病,都能够导致心脏性猝死或心脏骤停,从而直接造成患者的死亡。我们知道,从胚胎发育期开始,心脏就开始进行有节律的收缩运动,一直到人的死亡,心脏的这种运动都不能有片刻中止。那么这种节律运动为什么会几乎没有任何预兆地突然中止呢?从医疗实践上可以发现,引起心脏性猝死或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是心室颤动。  相似文献   

10.
美国科学家最近称,他们通过给"脱细胞化"处理后的尸体心脏注入活细胞,成功地使这些心脏恢复了跳动。这种心脏"复活术"如能用在人类身上,  相似文献   

11.
《大众科技》2007,(10):7-7
干细胞是全能型的,可以分化成任何一种细胞,而干细胞中的Oct4蛋白质起着调控作用,决定干细胞是继续分化成其他特殊细胞,还是保持干细胞的多功能性。通过化学途径可以改变Oct4蛋白质,从而决定干细胞的命运。德国马普分子生物医学所所长汉斯·施勒和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共同发现了一个Oct4蛋白新的调控机制,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可以和干细胞标记结合,从而延长蛋白质的生命和增强读取基因信息的功能。这项新发现被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生物化学杂志》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哈佛大学科学家乔治&#183;迪莱和凯文&#183;埃根利用患病人的体细胞制造出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可以长成被疾病破坏的细胞.例如在糖尿病患者身上长出胰岛素分泌细胞或在帕金森病人身上长出神经细胞.这可能为科学家研究疾病提供全新的视角.也可能是再生医学的里程碑。研究人员指出,这也将改变退化性疾病的研究方向,可以将整个疾病的形成及演变过程集中到一个培养皿里。研究人员将可以得到疾病特异性干细胞,这些细胞能变成某一特定疾病缺乏的细胞。  相似文献   

13.
干细胞是可以分化为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宝贵资源,利用干细胞生成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以治疗各种疾病一直是医学界探索的重点之一,而这种研究和实践也称为再生医学。由于人体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受到伦理限制以及干细胞研究的复杂性,迄今再生医学还处于实验探索阶段,但也有一些突破。这些突破表现为再生医学的三部曲:从细胞到细胞,从细胞到组织,从细胞到器官。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很多动物具有再生功能。一个器官遭到意外创伤之后,它可以通过再生功能恢复创伤。那么,在人类而言,再生医疗就是通过某种方式恢复人体的某些器官的功能。如今,利用干细胞技术是再生医疗的最大热点。比如说,糖尿病患者的胰脏内胰岛素分泌细胞功能衰退,利用将来先进的再生医疗技术,人们可以在培养皿中分化胚性干细胞,然后将这些细胞移植至患者身上,病患即可痊愈。胚胎干细胞研究引起争论在人体内存在着三种干细胞:胚性干细胞,体性干细胞及脐带血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在显微镜的放大下,宛如银河系中闪闪浮动的美伦美奂的星体。尽管用尽…  相似文献   

15.
<正>多能干细胞在人类疾病的细胞代替性治疗中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干细胞在扩增培养过程中常发生遗传物质变异,阻碍了干细胞的安全应用。相对于分化细胞,多能干细胞有其独特的方式维持遗传物质的稳定。但这些独特方式的分子基础尚不明了,也未厘清有哪些干细胞特异因子参与其中。研究干细胞维持遗传物质稳定性的独特调控机理可使我们能更全面地了解干细胞的特性,并有助于解决培养过程产生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6.
简易地获得大量的多能或全能分化的干细胞是研究人员孜孜以求的目标,因为这样的干细胞是治疗严重疾病的基础。现在,获取干细胞似乎已经进入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多元时代,因为用简单的化学和物理方法电可以获得多功能细胞或多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17.
8月31日上午,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著名胚胎工程专家窦忠英教授率领的科研攻关小组第六次从人胚胎干细胞分化诱导得到心脏跳动样细胞团,这是我国科学家在人类胚胎干细胞克隆在国内取得的唯一由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得到的心脏跳动样细胞团.这标志着我国干细胞研究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科协论坛》2009,(7):F0003-F0003
干细胞是机体内一类具有分化成为其他各种类型细胞的能力的一类多潜能细胞。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潜能分化两种重要的能力。根据千细胞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与成体干细胞。而根据干细胞分化潜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全能性千细胞与多能性千细胞。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0):I0009-I0010
<正>[导读]阿伯泰邓迪大学的科学家正在实验室中培育微型人类心脏,这种由干细胞培育而成的微型心脏直径只有1毫米,每分钟大约跳动30次。他们培育这种微型心脏是专门为了找到心脏肥大的治疗方法,心脏肥大会使心肌变厚、变硬,使心脏难以抽取全身血液,甚至能够导致病人猝死。  相似文献   

20.
人类基因组测序为认识生命现象以及疾病发生的物理基础提供和建立了完整的信息库,为“基因治疗”以及其他分子治疗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蛋白质分子质量巨大,难以进入细胞,只能作用于细胞表面分子而发生作用;而基因治疗又往往有依赖病毒序列作为基因载体的弊病。这一切都限制了“分子治疗”的应用。而干细胞生物工程却没有这些不足。首先,干细胞具有自我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