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彪和饶漱石不熟悉,没有什么瓜葛。但林彪和高岗在延安时就打过交道,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一起共事,两人合作得很好,关系密切。由于这层关系,当高岗想要获得党和国家的更高权力时,他找到了林彪一起谋事……  相似文献   

2.
在辽沈战役即告结束,淮海战役正在顺利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毛主席鉴于华北之敌已成“惊弓之鸟”,非常及时地组织指挥平津战役,令我东北野战军迅速隐蔽入关,同华北兄弟部队一起,突然包围分割华北之敌,就地全歼,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为此,毛主席在辽沈战役结束前的一九四八年十月二十九日和十一月一日连续电示林彪,令担任塔山阻击战后正在原地休整的四纵、十一纵先遣入关,向北平方向速进。而林彪拒不执行毛主席指示,又不向下传达毛主席命令,时隔半月之久,部队入关行动仍然遥遥无期。毛主席于十一月十六日再次严令林彪,主力早日入关,包围津、沽,唐山,在包围姿态下进行休整,使敌无法从海上逃跑。林彪仍抗拒毛主席的指示。他在十一月十七日给军委的电报中胡说什么“东北主力提早入关很困难。”这是极大的谎言!  相似文献   

3.
历史实践证明,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首选东北战场,是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一个极其英明的抉择。东北特殊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夺取东北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良好的经济条件和军事力量的绝对优势。为东北野战军进行战略决战提供了充分的后勤与军事保障;中共中央对东北局领导机构和主力部队的精干配置,为东北战场的胜利准备了充分的主观条件;中国国民党在东北决策上的失误则是东北野战军夺取胜利中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4.
《老年教育》2006,(5):11-11
l947年1月,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许世友在胶东军区所在地莱阳城,率领胶东军区所属5师、6师、警备第3旅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5、26、27师。许世友为9纵司令员,聂凤智担任9纵参谋长兼25师师长。  相似文献   

5.
《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林彪》这本反动小册子的出笼,是林彪反党集团妄图发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有指挥的阴谋活动。毛主席说:“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是一大发明”。反动小册子就是打着写“回忆录”的幌子,干着为林彪篡党夺权制造反革命舆论的勾当。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是东北军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同国民党反动派英勇奋战的历史,是毛主席革命路线战胜林彪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历史。但是,反动小册子的作者,为了反党篡权的需要,竟无耻地篡  相似文献   

6.
1949年华北局、东北野战军(四野)和北平市委在北平地区招录与征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南下工作团及"原冀察热辽来平干部"南下工作。在"南下"组织动员工作中,北平党政机关采取正确的动员策略,放宽招考条件,简化录取程序,解决南下动员对象的思想负担和家庭实际困难,严格培训,成功地将大批青年培养成为合格的革命者,为南方接管、土改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谈到解放战争,通常的说法是:解放军依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式飞机大炮武装的国民党军队,可是辽沈战役中,我东北野战军集中五百多门重炮猛轰国民党军事重镇锦州,这次城市攻坚战仅用了30个小时。东北野战军为何会有这么大实力,奥秘何在?[编按]  相似文献   

8.
解放军接管北平城门的钥匙。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凯歌奏响;紧接着,11月6日,淮海战役拉开序幕。华北该何去何从?蒋介石电召驻守北平的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赴南京商量对策,以为东北野战军需休整三至六个月方能入关作战,因而采取了“固守平津,保持海口,以观时局变化”的方针。而当此之时,11月16日、17日、18日,中央军委连连电示东北野战军火速隐蔽入关。  相似文献   

9.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发动锦州战役。战略决战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其原因是: 首先,东北战场最早呈现出明显的我强敌弱的态势。早在重庆谈判期间,中共中央就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从各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军队进入东北,建立巩固的战略后方,日本投降后又  相似文献   

10.
我爱观音山     
高岗,这是我的家乡,它见证了我的成长,它像母亲一样抚育着我。高岗是多么的美啊!来高岗的人一定会到观音山,因为它是高岗的象征,是高岗的闪亮点,是高岗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11.
南满根据地的军事建设是根据地建设的工作重心。3年的东北解放战争中,南满地区组建了最早的军事指挥机关,成立了第一个二级军区,组建了最早的主力纵队,为东北野战军提供了三分之一左右的兵员。另外,南满根据地的几个军分区在艰苦卓绝的敌后游击战争中的发展壮大,也给东北解放战争增添了格外的光彩。  相似文献   

12.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不仅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推行一条修正主义的政治路线,而且乞求于孔孟之道,推行一条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儒家主张“以礼治军”,林彪则大搞突出地主资产阶级政治;儒家宣扬“去兵去食”,林彪则反对毛主席关于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指示;儒家鼓吹“小国师大国”,林彪则被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国民党反动派的表面强大吓破了胆,“愿与国民党在东北合作”,听从国民党的指挥;儒家实行“不鼓不成列”的所谓“仁义”战术,林彪则竭力推行所谓“六个战术原则”,鼓吹打“堂堂之阵”,反对打歼灭战,  相似文献   

13.
在《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这篇光辉著作中,毛主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地科学地分析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客观形势,作出了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决战的战略决策,选择了战略决战的方向,批判了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具体制定了全歼卫立煌集团于东北的作战计划,直接指挥了伟大的辽沈战役。这深刻体现了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和军事路线,是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锐利武器。今天,我们重温毛主席的这篇光辉文献,对于深入揭露和批判林彪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认清林彪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提高我们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一年春,正当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异常尖锐的重要时刻,一起不寻常的反革命政治事件在福建发生了。林彪死党为了替其黑主子篡党夺权呼风唤雨、制造反革命舆论,抛出题为《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林彪》的反动小册子,无耻地篡改历史,狂热地吹捧林彪,顽固宣扬林彪一伙破产了的反党政治纲领和理论纲领,向党发起猖狂的进攻。从一月到九月,该书连出三版,印刷七次,印数竟达三百多万册,散发军内外,流毒全国,甚至被塞进省编高中  相似文献   

15.
张基森 《老年教育》2009,(12):18-18
1948年5月,我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携手攻打洛阳。当时我在华野八师24团侦察通信排担任排长。攻打洛阳东门时,25团奉命担任主攻,由我团跟进。此时下起了大雨,25团冒着猛烈的炮火,突破了敌人的十余道障碍。我和战友们在枪林弹雨中,不停地穿梭在死亡线上,确保通信联络顺畅。  相似文献   

16.
林彪是黄埔五期的学生,参加过北伐,井冈山时期是军团长,抗日战争时期是八路军115师师长,解放战争指挥四野从东北打到海南。有关回忆林彪建国后的文章总说,林彪怕风怕光,住宅的窗帘厚厚的,屋里白天也要开灯。人们纳闷,叱咤风云的将军身体如此是如何打仗的呢?  相似文献   

17.
“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是一大发明。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一九七一年春天,正当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炮制《“571工程”纪要》,策划反革命武装政变时,林彪在福建的死党,迫不及待地修订再版反革命小册子——《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林彪》(以下简称“小册子”)。这是一株“克己复礼”的大毒草。在半年的时间内,“小册子”印数达三百一十二万余册,发行全国,为林彪篡党夺权,大造反革命舆论。“小册子”的再版和大量发行,是林彪反党集团发动反革命武装政变阴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给予彻底批判。  相似文献   

18.
霞飞 《老年教育》2010,(1):13-14
组建东北边防军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以十三兵团组建东北边防军。1950年7月7日下午,周恩来主持召开保卫国防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朱德、聂荣臻、林彪、谭政、罗荣桓、萧华、李克农、杨立三、李涛、许光达、萧劲光、刘亚楼、滕代远等。  相似文献   

19.
所谓“六个战术原则”,是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本不是什么“军事辩证法”、“东北作战经验的总结”,更不是“打胜仗的根本办法”,而是林彪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产物,是他长期坚持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世界观、鼓吹“中庸之道”在军事上的必然反映,完全是为其“克己复礼”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我们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加以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林彪所谓的“六个战术原则”,其思想基础是和反动的孔孟之道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时期,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林彪却在东北别有用心地炮制了一套所谓的“六个战术原则”(即: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组一队等),和毛主席的十大军事原则相对抗。林彪拚命吹嘘说,“六个战术原则”是“保证不犯错误”的“大道理”,并一再指使其死党,采取极端卑劣的手法,捏造事实,颠倒历史,大肆吹捧林彪是什么“常胜将军”、“天才军事家”;吹捧林彪的“六个战术原则”是“辩证法的结晶”,“创造性地运用毛主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