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987年8月9日至13日,我国首次国际关系理论讨论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等地的80余名专家、学者就国际关系基本理论研究的对象、范围、体系等理论问题展开了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这是一次相互学习交流的会议,是一次开拓性的学术会议.一、关于建立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体系问题不少同志对东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作了比较后,认为西方和苏联均建立了自己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体系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和对外政策服务的.我国的四化建设和对外政策迫切要求建立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所谓对外政策,主要是指一国对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的考察认识、判断评价及相应的决策措施。19世纪及20世纪初,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及特征在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比较零散,未形成明显的特征框架。笔者按其历史发展的进程将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大致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3.
1“.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和“国家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国际关系包括国与国之间、各国政党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以及国际组织间的关系。尽管制约国际关系的因素很多,但归根到底,其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基本因素,是国际社会中各主权国家相互交往、合作与冲突的基本前提与缘由;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其对外职能在对外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国家的对外政策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国家性质不同,对外政策也不同;同时,国家的对外政策又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4.
主题 3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相互关系 (包括对外政策 )主题提示本主题主要叙述英、法、美、俄、日、德、意等国复杂多变的对外关系 ,并详细介绍了这些大国的对外政策。国际关系史是人类历史最为复杂的一页 ,冲突与合作是国际关系最为彰明的特征。整个国际关系史实际就是一部冲突、合作并存与交替、相互促进与转换的历史。其间的外交斗争既有明线 ,又有暗线 ,盟友是一种表现 ,仇敌是一种表现 ,还有似敌非友 ,似友非敌的暧昧关系。国际关系又是人类历史最为精彩的篇章 ,从波诡云谲的外交斗争中 ,我们可以领略到外交斗争的智慧与谋略、机遇与胆…  相似文献   

5.
门户开放政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针对中国的特殊政策,也是美国在孤立主义外交方针指导下,协调列强在远东国际关系,谋求对外扩张,争取远东国际事务首席发言权的早期外交政策,这一政策在远东国际关系史上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历史新课程必修一中,除政治制度专题外,还有反映近现代中外关系和当代国际格局发展变化的专题。国际关系是指超越国家界限而发生的种种社会关系,与主权国家政府之间的事务有关。中外关系是国际关系的一部分,其基本要素是国家主权、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和对外政策。主权国家之间各种形式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称之为国际关系体系,世界格局是这一统一体中的内部结构和外在形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于1985年7月28至8月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22个省市从事国际关系史研究、教学,以及从事新闻、出版等工作的14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代表们就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史、近代国际关系和英俄争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关系、苏联的对外政策、战后的冷战和军备竞赛、战后世界战略格局的演变、战后美国与各国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期间,外交部副部长钱其琛同志应邀作了关于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政策的报告。本届年会还对组织编写多卷本国际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史丛书的工作进行了讨论,并作出具体安排。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近代国际关系产生必然性的论证、殖民地产生发展造成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尖锐性的分析以及资产阶级国家对外政策本质的揭示等方面,论证和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并指出了这一国际关系理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朝鲜战争的罪魁祸首,但作为名义中立国的苏联与这场战争的源起,也有着重大干系。战争期间,苏联在道义上和物质上援助中国军队抗美援朝的同时,军事上则采取了消极的不卷入政策。苏联当局这一政策是自私的,也是极其现实的,具有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朝鲜战争是国际关系演变中的一场灾难,苏联则是这场灾难的最大受惠国。  相似文献   

10.
朝鲜战争是国际关系演变中的一场灾难,作为中立国的苏联与这场战争的爆发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其谋求远东战略利益与美国争夺的结果。苏联的拒不出兵政策,是从民族利己主义角度出发的,是自私和现实的,它对整个远东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难以磨灭的消极影响,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本主题主要叙述英、法、美、俄、日、德、意等国复杂多变的对外关系,并详细介绍了这些大国的对外政策。国际关系史是人类历史最为复杂的一页,冲突与合作是国际关系最为彰明的特征。整个国际关系史实际就是一部冲突、合作并存与交替、相互促进与转换的历史。其间的外交斗争既有明线,又有暗线,盟友是一种表现,仇敌是一种表现,还有似敌非友,似友非敌的暧昧关系。国际关系又是人类历史最为精彩的篇章,从波诡云谲的外交斗争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外交斗争的智慧与谋略、机遇与胆识、灵活与变通、惊险与刺激。  相似文献   

12.
二战前后,苏联通过实施"自保政策"与"和平战略"确保了自身的安全与利益.但同时苏联的民族利己主义也出现了恶性的膨胀发展.为了自身的安全与利益,它由侵害周边小国的领土、主权和利益发展为损害盟国的利益、严格控制各盟国.苏联的这些做法影响消极且恶劣.究其原因,一是苏联没有摆正历史上形成的特殊地位;二是历史因素的影响,吸取苏联的教训,我们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应始终坚定不移地执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以开展世界革命为己任的共产国际在其活动的实践中既是苏联对外政策的工具,又在一定的条件下成为苏联实现其对外政策目标的障碍.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苏联与美英的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但是,随着盟国对德战争的不断胜利,美国和英国对苏联的担忧增加了,并且使得苏联与美英的关系在1942-1943年上半年出现了危机.为了消除这种危机,保障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同时,为解决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扫除障碍,作为向西方国家作出的一种友好的姿态,1943年5月,斯大林作出了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共产国际的解散标志着苏联开始走上与美英在战后进行合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犹太移民政策经历了一个从严格限制到逐步放开的转变过程,导致政策转变的原因主要有苏联国内改革,苏美关系及苏联的中东利益。犹太移民政策的变化使大量苏联犹太人得以离开苏联.同时也对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三、雅尔塔体系的产物战后两大阵营的出现是战时国际关系发展的结果.战前的国际关系,基本上维持了传统的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格局。亚洲的日本是利用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去远东扩张,它的活动实质上仍是欧洲格局的扩大和延伸。美国在外交上奉行孤立主义政策,尽量避免卷入欧洲的纠纷,只想坐收渔人之利。苏联忙于自身的建设,又受到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包围,故使其国际地位和作用受到限制,所以,战前只有除苏联以外的几个欧洲大国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要角色。二战之后,由于德意日崩溃,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这就从根本上打破了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关系成为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的核心。在战争中,国际关系有两个趋势最引人注目,一是美苏关系的均势;一是英国对美国的依附。这两种趋势经过一系列国际会议和秘密磋  相似文献   

16.
美国在取得攻占巴格达并推翻萨达姆政权的胜利后,陷入了伊拉克战争困境。这主要是美国在对外政策中推行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所致。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困境,将对国际关系的发展和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陆正军 《新高考》2008,(4):18-21
从近年的高考政治试题来看,国际关系是必考内容,并且常常以主观题的形式设计学科内综合或跨学科试题,比如,在2007年的高考中,全国文综卷第39题和北京文综卷第40题结合贸易摩擦这一话题考查对外开放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等知识,重庆卷第39题以中非贸易为话题考查对外贸易和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四川卷第39题围绕中俄、中韩贸易考查对外贸易、国际关系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8.
李红庆 《历史教学》2006,3(1):39-43
《布列斯特和约》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都是苏联外交史上重要的条约,都是在特殊国际环境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签订的,但二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苏维埃对外政策和策略相结合取得巨大成就的优秀范例;后者则是绥靖政策和大国沙文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本文集中讨论19世纪晚期法俄关系发展史上的疏远阶段,叙述了这一阶段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它的基本特点;分析了造成法饿两国关系疏远的三个基本原因,即:法德关系的缓和、法俄两国都有求于德国、法俄两国社会制度的对立和国内阶级斗争的加剧;论述了法俄两国关系疏远对法俄两国的政策和欧洲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这一阶段的出现是19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欧洲历史发展的一些基本特点在国际关系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地理政治因素与日本对外政策走向间的内在联系.近现代历史上日本对外政策的走向一直都是取决于两类不同的地理政治因素的变化,一是东亚大陆地理政治格局,二是位于日本背后的主导性海洋强国(美国)的对外政策.本文指出,这两个地理政治因素不仅解释了近现代历史上日本的对外扩张,尤其是日本在二战期间在东亚大陆的扩张,而且同样也能够解释二战结束后日本奉行的和平主义政策.本文强调,在冷战后的中国日益崛起的情况下,日本的对外政策将再次面临某种根本性抉择,而如何避免由此对中国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很大程度上也正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对外政策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