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褚春媚  梁强 《新闻世界》2013,(11):220-221
真相是事件的本来面目。人们希望知道真相,但往往又看不到真相。究其原因,除了受社会、媒体、个人等的影响外,受众内在的局限也是制约因素之一。本文揭示了影响人们了解新闻真相的各种因素,树立对新闻真相的正确认知,同时为如何能够更加接近真相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班志斌 《东南传播》2014,(9):162-164
新闻图片是佐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材料,但是有图并不一定有真相,很多图片反而掩饰了真相。这种情况由来已久,但随着自传媒时代的到来,有图无真相的情况又有了新的变化。本文重点分析了自媒体时代下,有图无真相出现的原因、表现形式,并找出通过新闻伦理对普通的网民的传播行为进行约束,减少有图无真相发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话语”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学概念,它更主要的是一个关于意识形态再生产方式的实践概念;话语实践与各种权力关系相互交织。在这个宣称“有图有真相”的时代,为了避免落入“有图无真相”的骗局,我们更需谨慎思考:“有图有真相”是否属实?所谓的“真相”又是谁的真相?  相似文献   

4.
"后真相"和"后真相时代"在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后,被西方知识精英捧为热词。这两个概念是英美自由知识分子无视真理的来源而制造的假象,用以歪曲和限制民众对社会真相的认识。鼓吹"后真相"和"后真相政治"既是西方主流媒体及其精英对他们信念的执迷与幻觉,又是他们掩盖预测美国大选和英国脱欧遭到惨败的遁词。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8,(1):54-59
"后真相"是西方政治传播和新闻运作中的新现实。通过梳理西方的相关文献,本文试图将"后真相"这个舶来词汇放到西方语境中进行回溯和阐释,对"后真相政治"、"后真相时代"等概念进行了还原,对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根源进行了归因,对其间社交媒体的角色和传统媒体的作用进行了透视。本文认为,"后真相"是西方政治失灵和新闻失范的产物,而当下的西方媒体实践中的事实查验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媒体秩序,后真相政治传播仍是一个亟待厘清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6.
自牛津词典将“后真相”(Post-Truth)确定为年度词汇以后,国内外多个学术领域关于这一现象的讨论热度持续不减。但是,后真相的产生和变化始终依附于西方的政治文化环境,在我国的语境中进一步讨论时不能完全挪用。本文梳理国内对后真相的探讨,从内涵和成因两个角度审视中国语境中的后真相,并提出新闻业应该如何应对。媒介信任的缺失和舆论场乱象被视为后真相在我国的突出表现,而技术归因则是最常见的解释路径。本文认为,应当正视后真相的危机背后蕴含的启示,通过构建信任真实,借助区块链技术和事实核查的方式,打破后真相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新闻反转、网络谣言等事件频发,标志着"后真相"时代到来。本文基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分析"后真相"信息传播主体的狂欢过程,总结角色、观众间的传播机制,反思"后真相"现象。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的到来让信息随手可得,公众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他们会主动探寻事实的真相。然而浩瀚如烟的信息海洋里,真相似乎触手可及,然而狂乱的媒体轰炸让人们无所适从,眼见并不为实,耳听似乎为虚,所谓的新闻真相背后所掩盖的,并不为人所知。到底媒介所报道的新闻真相如何,有待于公众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人们未见得由于信息的卓富,就自然了解更多的真相。相反,有的时候,正是由于信息太多,或者是特定的信息太多,人们对真相的了解反而有许多困难。信息,有时候也成为人们了解真相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4,(12):63-66
真相远在彼岸,调查何以可能接近真相?本文尝试粗线条地勾勒这一问题,文章以为,调查首先是一种"砌筑教堂"的信念,次之为用科学的调查技术铺设真相的"蛛网",同时,调查有"道"。  相似文献   

11.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人们未见得由于信息的丰富,就自然了解更多的真相.相反,有的时候,正是由于信息太多,或者是特定的信息太多,人们对真相的了解反而有许多困难.信息,有时候也成为人们了解真相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我看了2003年《新闻调查》在北京广院的一次对话,当时有专家提出说,没有事实,所有的事实都只是各个利益集团的事实,没有真相,真相都是相对的,真相都是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它的解释。我自己是搞哲学的,认为真相还是有的,但是对真相如何解释,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其实对新闻调查类节目还有一种深层次的定义,就是说不但要把掩盖的真相给揭示出来,而且要把真相后边的一些深层次的东西给我们展现出来。那摄像机在这个时候不管用了,摄像机告诉我们的只是第一层面的东西,第二层面是摄像机把这些东西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如何把这个东西渗…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的失范行为此起彼伏,给记者坚守新闻真相造成了重重困难,记者对于新闻真相的坚守,离不开对于道德品德的追求,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三个角度出发,追求新闻真相,坚守新闻理想,是每个记者所必备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4.
徐雅琪 《视听》2023,(5):29-32
哲学领域的真相观经历了漫长的流变过程,康德提出的“合理性”颠覆了基础主义时代秉持的真理符合论,真相观就此进入相对主义时代。现代哲学家与新闻学者注意到语境、建构性对于真相观的影响,客观性作为人们争取还原本质之真的一种策略性仪式逐渐确立。新闻业界对于“后真相”的警惕本质上是情感转向挑战真相观传统的焦虑型反应,媒介技术迭代、新闻生产进一步液化等确实催化了种种乱象,但“后真相”并未颠覆新闻业根基,其本质在于无共识以及信任走向异化。由此来说,中国新闻业面对的挑战是结构性的,事实核查无法解决经由时代棱镜折射而放大的体制机制缺陷。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真相的追求,在网络时代高速发展的现在,信息的丰富与传播的迅速增强人们追求真相的欲望,拓宽了人们追求真相的渠道,当下,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是人们热议的传媒话题之一,网络时代的到来也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迈入新世纪的这十几年来,网络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在这个时代,人们获得信息空前的迅速与便捷,但是所获得的信息也并未真正满足人们对真相的渴求,媒体的舆论导向性与真相之间总是一对相生相克又相辅相成的矛盾综合体。  相似文献   

16.
张汝伦 《新闻记者》2005,(10):41-41
我看了2003年《新闻调查》在北京广院的一次对话,当时有专家提出说,没有事实,所有的事实都只是各个利益集团的事实,没有真相,真相都是相对的,真相都是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它的解释。我自己是搞哲学的,认为真相还是有的,但是对真相如何解释,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7.
王斌 《中国传媒科技》2013,(12):140-141
自古以来,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真相的追求,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丰富与传播的迅速增强人们追求真相的欲望,拓宽了人们追求真相的渠道,时下,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是人们热议的传媒话题之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论调,迈入新世纪的这十几年来,新媒体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在这个时代,人们获得信息空前的迅速与便捷,但是所获得的信息也并未真正满足人们对真相的渴求,媒体的舆论导向性与真相之间总是一对相生相克又相辅相成的矛盾综合体。  相似文献   

18.
杨成文 《传媒》2018,(9):91-93
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一个关键概念,也是新闻工作者需要遵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之一.当今正处于信息膨胀的时期,人们比以前更易于获得信息,但同时也更加困惑.人们似乎更容易看见"真相",但核实真相很难.情绪的影响力超过事实,这样便进入了一个"后真相"的场域.在"后真相"时代,传统意义下的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着冲击与挑战,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真相是什么?事物的真实面貌和情况,即为真相.《钱江晚报》从2010年1 1月底开辟的"真相"栏目,是要对各种抓人眼球,却真假难辨、似是而非的网络信息进行求证、厘清、公布,把事物的真实面目展示在读者面前,同时再通过网络广为传播,粉碎网上的虚假信息."真相"的核心理念就是版面报头上的十二个字:终结网络传言,还原真实生活.作为一个全新理念指引下的全新板块,"真相"栏目也采用了一些独特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20.
当下中国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往往会出现真相缺失的问题.在公共事件发生以后,由于正常的信息机制不透明,不仅会出现谣言盛行、真相缺失的情况,甚至会出现在真相出现的情况下,仍然会被舆论所忽视.本文分别从受众、新的传播技术和主流媒体三方面对该现象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找出在当下公共事件的传播中真相缺失的原因所在,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