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程一飞 《收藏》2015,(5):77
据史载,两宋时期铜钱、铁钱并行,由于铁钱铸量很大,为了防止铜铁钱相互混淆,当局有意将两种钱造成一些区别。在形制上,铁钱显得厚重,穿孔一般也大于铜钱;在文字风格上,则采用与铜钱不同的书体,书写一般粗犷有力。笔者收藏的这枚北宋"绍圣元宝"行书大铁钱(见图),  相似文献   

2.
周曼 《收藏》2015,(7):66
1985年河南三门峡市废品回收公司收购废品时发现一件王莽"大泉五十"铜钱范,以38元废铜价买回并交文管会收藏。2000年移交三门峡市博物馆收藏。该钱范系青铜铸造,通长435毫米,宽204毫米,厚14毫米(见图)。范体上部有一浇铸口,范面中部有一直浇槽,两侧各有7个支槽,每个支槽各有3枚"大泉五十"正面阴文钱模。  相似文献   

3.
黄正 《收藏界》2011,(1):70-70
近日,在贵刊今年第9期"老董观泉"栏目中看到成春到先生介绍的一枚"忠义勇烈"钱币,恰巧早年我也收藏到此枚钱币,和刊上图片相对照,发现无论从钱币大小和钱文风骨,都是一模一样的,应是同时期同批同模铸造的铜钱。  相似文献   

4.
潘常青 《收藏》2006,(5):96-97
《收藏》2005年第12期刊登了《谈谈北宋折二削边钱》一文(以下简称《谈》文),笔者详看该文所附图片后发现,其中的4枚铜钱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钱币两则     
"崇宁通宝""旋背"当十大钱在笔者所收藏的众多的"崇宁通宝"古钱中,有一枚形制非常特殊的"旋背"当十大钱(见图)。"旋背",就是在极个别古钱的背面,其方穿的周围,有一突起的圆圈,形似方穿旋转  相似文献   

6.
宋朝的钱币文化,是中国方孔圆钱最繁荣的时期,铸量多,精品多,款式多,版别多。但是,宋代的大型铜钱,除徽宗时代的崇宁钱及折十"大观通宝"外,其他种类及其他年号的大钱都不多见。图1、图2是两枚南宋"开禧通宝"大钱,据了解此两泉是从越南的一位商人手中辗转购回,异常珍贵。这两款大钱在各类钱币书刊均未发表过,其中一枚是"开禧通宝"特大型钱,这种大钱笔者仅在中国收藏网上见过有人挂过一枚上网出售,款  相似文献   

7.
三种至和钱     
《收藏》2020,(9)
正自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起,北宋与西夏发生战争,军费开支浩大。为解决军费不足,宋廷开始在与西夏接壤的陕西、河东置监铸造铁钱。据《皇宋十朝纲要》载:"庆历元年(1041年)九月壬子,初令陕西行铁钱,未几,并河东亦行之。"从庆历年间开始,大量铸造大铁钱,最初是一枚大铁钱值10枚小铜钱,后因铜、铁比值过大,民不乐用,改为一枚大铁钱值3枚小铜钱,以后便成为定式。  相似文献   

8.
近日,一位钱币收藏爱好者转让给笔者一枚"地不爱宝"吉语钱(见图)。此钱为传世品,虽经多人随身携带和抚摸,钱面、钱背磨损严重,但文字、图案还算清楚,而且保存完好,老旧包浆也自然。  相似文献   

9.
孟建民 《收藏》2009,(7):131-131
笔者藏有一枚西夏文“福圣宝钱”(见图),为西夏毅宗李谅祚福圣承道年间(1053~1056年)所铸,是西夏最早自铸的年号钱。其轮廓规矩,文字粗犷豪放,向来为古钱币收藏爱好者所赞赏。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笔者在一堆宋钱中发现一枚"熙宁元宝"背"川"折三型铜钱。因前谱未载,以为臆造品就搁置一旁。前不久,发现《北宋铜钱》载一枚"熙宁元宝"折二铜钱(《北宋铜钱》144页,1036号拓片,陈光阳供拓)。"熙宁元宝"既然有折二铜钱,存在折三铜钱亦在情理之中。故笔者将尘封已久的"熙宁元  相似文献   

11.
成春到 《收藏界》2011,(3):66-66
在清代,钱面有"大清"二字的方孔铜钱,仅有一特例,为宝福局铸造的当"一十"的"咸丰通宝"。在华光普先生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中,将其评定为一级,虽未列入古泉五十名珍,但也是一枚大珍古钱。为了能获得这枚古钱,我从"文革"开始,便在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北京等地苦苦寻找,直到改革开放后的前二十年,都一无所获。前几年,我到浙江旅游,才在杭州古玩市场上淘到了一枚(见图)。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从废品公司的废铜中,拣回一批明代铜钱,在清洗过程中,发现一枚十分耀眼的“万历通宝”平钱。它通体墨绿,像一块温润的碧玉,丝毫没有青铜币那样的红斑绿锈,边缘残破的地方还裸露出白色的质地。我对此币的材质产生了怀疑,于是便请人用光谱仪进行了测试,原来这是一枚含锌量高达99%的锌质币。它直径25.3毫米,穿径5.2毫米,重4.85克,制作精整,看不到翻砂铸造的痕迹,也找不到刀工雕刻的痕迹,本人疑为这是一枚刀工化尽的样钱。纯锌质古  相似文献   

13.
杨振林 《收藏》2009,(10):132-133
笔者从事新疆红钱收藏10余年,经手和收藏的各种红钱数以万计。从乾隆到宣统的各种小红钱版式、品种基本齐全。在对收藏的新疆红钱进行整理过程中,发现了一枚前所未见的小红钱。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笔者到城郊农村收集藏品,在一老者家中收集到一枚钱文为"辟邪"的厌胜钱(见图)。由于此钱在已出版的一些古钱、吉祥钱等图录上没有记载,所以,不少钱币收藏爱好者见到后,  相似文献   

15.
近日,笔者有幸在紧邻桂林市的广西灵川县大圩镇收藏到一枚"乾封泉宝"合背钱。此钱盛装在一陶罐中,建房挖地基时被挖出。罐内装有"开元通宝"小平钱几百枚,"乾元重宝"小平钱5枚,"乾封泉宝"合背钱一枚。该币为青铜质,通体包浆显灰  相似文献   

16.
西夏《贞观宝钱》传世很少,古钱爱好者很难看到真品,只能在有关古钱的书刊上看到其拓片,故属珍罕品。笔者早年收藏到一枚西夏小平《贞观宝钱》,今刊出供古钱币爱好者观赏。该钱外缘直径为25毫米,穿为每边长7毫米的正方形,厚0.8毫米,重4.7克  相似文献   

17.
何小军 《收藏》2014,(8):87-87
笔者作为志愿者经常参加社区义务劳动,有次的任务是清理一条小巷,这里刚刚完成老街改造,留下了许多砖头、瓦片等垃圾。在清运时我突然发现垃圾中有一个物件,捡起来一看竟然是枚铜钱。经清理后发现这枚铜钱为青铜材质,铸造精湛,包浆醇厚。其正面为楷书"周元通宝",背面是龙凤浮雕图案,如刻如凿,十分生动(见图)。  相似文献   

18.
成日至 《收藏界》2010,(2):79-79
在笔者所收藏的吉祥钱中,有一枚年代久远的五代时期的“永安五男”吉祥钱(见较图)。 “永安五男”吉祥钱,为五代初幽州节度使刘仁恭据燕地时所铸,时约公元907-910年间。作为流通货币的“永安”系列铜、铁钱,面文有“永安一十”、“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千”四种,  相似文献   

19.
刘万春  梁萍 《收藏界》2010,(12):86-86
笔者刚拿到一枚宋代"成平元宝"时,不禁惊异。此钱重量竟18.5克,钱面直径27毫米,背面直径27.5毫米,厚4毫米,泉面直径小于背面,类似折二型。宋代成平钱有宽缘、厚肉、锅底、四决、四出等版别,皆少见稀贵。说实话,想在现今假货横行的日子里,要轻易收藏到一枚品相好、稀少的成平古泉,机会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20.
本期看点     
董大勇 《收藏界》2011,(6):74-74
本期所刊之金代"泰和通宝"楷书折十银质钱、五代"开元通宝"背"闽"巨月银质钱,均为旧钱谱未见之物,也是藏家有心,对这两枚钱材质做了专门检测,否则,视之为白铜钱,则价值相差甚远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