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我国的国粹,京剧以它优美动听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造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家喻户晓的故事情节见长,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有一个“湖源”京剧社团,为学生提供优质、专业的京剧艺术教育服务。社团每周活动1次.确定了18首京剧经典唱段作为教学内容。在加强唱、念、做、打、舞等基本功训练的同时.社团还从理解力、想象力、感受力、表现力等方面训练学生的演艺素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湖源”京剧社团,感受下“小票友”们的艺术激情吧!  相似文献   

2.
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学校的审美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我在教授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材初中第四册第二单元“戏曲音乐”时,以美育为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步骤如下:一、通过欣赏,训练技能练习是学习的必要手段,技能训练必须由浅入深,不断变化,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评价自己不断增长的能力,在更高的程度上获得精神上的满足。1.欣赏京剧唱腔《包龙图打坐开封府》和《甘洒热血写春秋》,让学生了解我国戏曲文化的优秀传统,懂得继承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①简介传统京剧《包龙图打坐开封府》…  相似文献   

3.
梅馨月 《广西教育》2013,(46):92-92
京剧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博采众长,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京剧文化逐渐被人们所忽略,要想更好地弘扬和发展京剧艺术,就必须从教育入手。考虑到京剧和音乐相通的艺术特征,我们特地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加入京剧元素,让京剧艺术“进校园”“进教材”,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京剧、喜欢京剧。在教学中,初中音乐教师应该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构建全新的京剧教学课堂。在此,笔者介绍一些自己进行趣味京剧教学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薛伟 《辅导员》2010,(21):16-16
京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京剧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薛城双语实验小学举行了京剧文化进校园活动。孩子们通过学唱京剧,绘制京剧脸谱加深了对京剧文化的认识,更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起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5.
目前出版的高校京剧教材针对高校学生特点,在编写上注重系统性和理论性,同时加强实践环节,但其针对性和趣味性、现实性等方面仍有待加强。高校京剧教学的丰富多样,导致其京剧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也是各自为政,而且这种状况仍将持续很长一个时期。但随着高校京剧教育系统化、学科化的发展,高校京剧教材也将逐步走向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谈论古埃及的文化时,必然要说到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说到中国悠久的文化时,也必然说到古老的长城和丰富多彩的戏曲代表———京剧。京剧以它独特的魅力享誉全世界,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国粹。在全社会倡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今天,京剧艺术只有进入小学课堂,从娃娃抓起才能更具生命力。一、京剧艺术进入小学课堂的重要意义虽然,京剧自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完全脱离徽调而独立在戏坛上只有二百多年,但它形成的历史悠久,生活的土壤深厚。从京剧的形成、发展来看其特征:京剧集百家之长,纳百家之川。譬如,京剧的身段表演程式…  相似文献   

7.
第一部分在唱腔音乐方面,通过典型唱段音乐的分析,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京剧唱腔音乐的设计要突破传统程式化的模式,坚持唱腔音乐紧密配合戏剧情节的展开和塑造人物形象为基础。第二部分在幕间音乐和对话音乐方面.要紧密配合剧情和戏剧情节,使幕间音乐和对话音乐成为京剧整体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吸收和借鉴京剧现代戏的音乐创作经验是京剧音乐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京剧舞台必将呈现出传统京剧、现代京剧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忧思--评电影《霸王别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霸王别姬》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电影。影片以京剧艺术为独特的反思对象,描述京剧艺人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在展示古老京剧艺术斑斓瑰丽和博大精深的同时,更注重突出其在现实中的尴尬无力,尤其是京剧艺人间的同性恋悲剧对人性的扭曲,揭示出影片对传统文化的忧思和当代信仰危机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一、设计思路 京剧是浙江省编教材第八册中的教学内容。教材提供的内容比较简单,仅仅要求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京剧片断,了解唱腔、念白的特点,知道京剧是我国影响最广的戏曲。教材提供的学习比较单一,缺乏特色。我认为有必要让学生欣赏到更多、更丰富的京剧片断,从而对京剧有更多的了解。根据新教材的内容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相似文献   

10.
1.第四章第二节,《清朝晚期文化》“京剧的形成和著名画派”一目(第79页)第5行最后一句:“当时最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程长庚、谭鑫培。”建议改为:“当时最卓越的两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分别是程长庚、谭鑫培。”因为原句易造成认识上的误解,以为程、谭二人是同一时期的同代人。事实上,程、谭二人是前后相继的两代人。从出生年代看,程长庚生于1811年,而谭鑫培生于1847年,相差36岁。从二人在京剧形成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影响看,前者可称为京剧的开山祖师,后者是在前者去世后进一步发展了京剧老生的表演艺术,吸取前…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2014,(3):F0004-F0004
2014年1月11日,天津塘沽草场街小学年度京剧成果汇报演出开幕,少儿京剧团的小团员们为全校师生献上了一场场经典名家选段。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耀眼明珠。京剧艺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正是基于对京剧文化的理解,草场街小学1998年成立了少儿京剧团,是天津市唯一一所由小学创办的京剧团体。  相似文献   

12.
高校弘扬京剧艺术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让京剧艺术走进大学校园是弘扬京剧艺术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对大学生的京剧艺术教育应该重视京剧师资队伍建设,充实京剧艺术的教材内容,重点培养大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京剧的戏感     
京剧大师齐如山先生说,京剧是“有声皆歌,无动不舞”。好像是说京剧是歌舞剧似的。但京剧如果真的属于歌舞剧.齐大师的这句话也就等于赘言了。正因为京剧的本质不是歌舞剧。齐大师的这句话才成为描述京剧特征的一句名言。我们知道,京剧的剧情几乎全以历史故事为蓝本,但演员的动作和对话无一不经过转形.而产生与真实人生情境脱节的效果,进一步夸张地造成虚拟的感觉,这就达成了京剧的“戏感”。“有声皆歌,无动不舞”就是京剧戏感的所在,我们在此只谈“无动不舞”的部分。  相似文献   

14.
毛代洁 《现代教学》2015,(Z1):133-134
品德与社会课中的《中华珍宝大搜索——京剧》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实践体验京剧这门国粹,初步了解京剧的四大功夫和四大行当,感受其独特的魅力,感受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学生通过数据分析,了解京剧的现状,初步形成传承京剧的意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是面对京剧缓慢发展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初步形成传承京剧的意识。【案例】片段一师:你们听过戏曲吗?我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戏曲?生:沪剧。师:沪剧是我们上海的地方戏,你们再听听这是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要从预设、封闭和垄断转向生成、开放和整合就必须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实现其与文本阅读的有效链接,使其创造性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才能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我提升与建构。先请看一个教学片段实录。教学实录:《梅兰芳学艺》片段1.欣赏京剧师:(播放《贵妃醉酒》京剧片断)小朋友,知道我们正在听的是什么戏吗?生:京剧。(出示词卡,读准字音)2.认识京剧师:小朋友们,你们了解京剧吗?生:我知道京剧是国粹。生:我国的京剧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师:(自豪地、赞美地)对,京剧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国粹,许多中国…  相似文献   

16.
《广西教育》2005,(7C):80-83
京剧在世界上被称为“中国的戏剧”,它是我国的国粹。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安徽的徽剧和湖北的汉调戏班子纷纷进京演出,京剧就是在这两种地方戏基础上,吸收昆剧和北方梆子戏的曲调,结合北京的语言特点逐渐形成的。早期的京剧都是男演员,因此,京剧发展史上有不少的男性的旦角名家。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阐明在歌唱训练中借鉴京剧发声法的效果及可行性 ,怎样科学地使用声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沃土育梅花     
2002年7月,在第六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决赛中,一个年仅6岁的小女孩荣登金牌榜首;2002年8月,在第四届国际京昆票友电视大赛中,这个小女孩又与成年人同场较量,获得银牌。一时间,这个孩子在梨园界出名了。她就是来自天津的李特。李特出生在一个具有浓厚京剧氛围的家庭,爸爸和妈妈都是天津市京剧票友协会会员,爷爷、奶奶、叔叔、姑姑也全都是戏迷。李特在襁褓中就开始听京剧了。她过周岁生日时,叔叔拉起了京胡,爸爸妈妈唱起了京剧。在这种浓厚的京剧氛围中,她度过了出生后的第一个生日。李特的家,是一个非常朴素的家,墙上挂着…  相似文献   

19.
声乐教学必须了解学生的基本条件,应该因人而异,帮助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歌唱方法以及呼吸方法。唱歌首先要做到气息运用流畅,如丝线穿珍珠。我国的国粹京剧,唱腔讲究声区统一,字正腔圆,既能抒发雄宏悲壮之情,又能婉转动听如歌。特别是在唱高音的时候,强劲有力,穿透力强,此种唱法及其训练之道,能否借鉴到中国的民族声乐演唱训练中,是我们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和正在探索的问题。近几年,我在为全校开设选修课《京剧艺术与中国文化》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在高校开设京剧知识课是推进高校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开设的京剧知识课的必要性 京剧被称为“国粹”,其内容丰厚,形式完美,技艺精湛,风格独特,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和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