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柳宗元的传记散文,通过各种文学表现手法塑造了一系列小人物群像,这些小人物才能超群,性格各异。柳宗元借助为小人物作传,寄寓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人生感慨。  相似文献   

2.
文学传播接受的状态取决于该作家及其作品的生存环境.影响唐宋柳宗元文学传播接受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他的政治生涯;对待儒、释、道的态度和他的诗文主张.这也是柳宗元文学在其漫长传播接受历程中,为后世读者所特别注意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所谓"潇湘文学",可以泛指一切以湖南的人、地、事物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以及引喻联想,潇湘二水会流之处的永州是潇湘文学的写作重镇,代表作家即为柳宗元.柳宗元谪居永州的十年期间,创作的文学作品为其一生其他时期之冠.他一方面承袭屈原楚辞的传统,哀感自身;另一方面也因游历永州山水而体悟人生,笔者曾经探讨潇湘文学的意象情境,归纳出"恨别思归"与"和美自得"两种类型,柳宗元的永州文学作品正是体现了这两种意象情境的绝佳范例.受到潇湘文学影响而产生的潇湘图绘以"潇湘八景图"最为称著,"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与柳宗元的<江雪>诗息息相关,研究潇湘山水画不可忽略柳宗元的重要性,因此,便将柳宗元置于潇湘文学与图绘的脉络中一并思考,以期突显柳宗元在"潇湘"母题创作中承先启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把先秦的哲理寓言发展为社会讽刺寓言,使寓言成为一种具有独立艺术效果的文学形式,创造了一批生动的寓言形象,把我国古代的寓言文学推向了成熟阶段;柳宗元在寓言创作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源于作家良好的文学修养和深厚的思想内涵,同时也与其本人的文学主张和个人遭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 进入新时期以来,传记文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的传记文学创作,成绩可观,影响亦为不小。与传记文学创作相比,传记文学的理论研究应该说还相当薄弱,特别是对传记文学这一文学样式特征的研究,尤为显得不够。本来对于一种已经获得独立地位的文学样式,其特征应当是大致明确的,但论者们似乎还没有对此取得共识。有的以史学为参照系,因而强调传记文学的真实品格,甚而把它列为史学门类;有的以西方传记文学为参照系,因而强调传记文学的文学品格,进而指出当代中国传记文学的非文学化倾向。强调真实品格的坚持传记文学必须严格恪守事实的真实,强调文学品格的则坚持传记文学应当允许虚构。究竟谁是谁非,笔者以为不能一概而论,只要不固执己见,执其一端,我们便能看到上述看法各有其合理的一面。我们既不能因为真实而忘掉文学,也不能因为文学而忽略真实。否则,我们看到的不是枯躁干巴的传记,就是天马行空的文学。只有当真实与文学有机地融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诗文善于用典,用典有利于论证和阐发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和主张,有利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朋友之间的友情,表现自己的人生态度.柳宗元用典原因是多方面,这对其诗文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纵观我国文学理论发展史,文学理论发展及文体革新既有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政治的因素,又与文学家自身的理论主张及文学实践密切相关。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与中唐时期强烈要求政治改革的政治环境、强烈要求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呼声相适应,韩愈、柳宗元以各自的理论主张与文学实践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历代对唐代碑志是否"谀墓",聚讼纷纭,莫衰一是.实际上"谀墓"乃是碑志作为一种文体内容上所固有的特点.韩愈、柳宗元等唐代文人撰写碑志的态度是慎重的,对人物的叙写基本符合史传"实录"精神;虽然部分碑志对墓主有些不太过分的溢笑之辞,但大多数墓志是"谀"而不"迁",更不滞于一端,表现出传记文学创作的独特艺术价值;唐代碑志是否"谀墓",需从当时的社会风尚、墓主家人的心理、墓志铭的文体特点以及作者的创作思想和个性等多方面加以考察,对其应给予"同情"之理解.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是唐代思想文学的一代宗师.他运用诗歌、辞赋、寓言、杂文、传记和山水游记等多种写作形式,创造性地全方位描写永州,从记述永州的风俗习尚,反映百姓民众的生活,到描述奇丽的山水,寄寓自强不息的人格精神,表达忧国抚民的深邃思想,抒发"甘终为永州民"的丰富情感.柳宗元前无古人的这番作为,形成了彪炳千古的柳文化,奠定了其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并一直为后来者所享用,是永州的重要品牌.  相似文献   

10.
"整理旧文学"与"整理国故"——论郑振铎治学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代历史记忆,"整理国故"成为一场影响深远的学术运动.延至文学领域,胡适以历史方法考证文学,开文学考据化的风气之先.在此背景之下,郑振铎提出"整理旧文学",其整理范围和方法与"整理国故"遥相呼应,并借助<小说月报>等文学传播媒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学个性与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1.
“永贞革新”是唐顺宗即住后,以王叔文为领袖的革新集团所从事的一系列以政治为主体的全面改革。刘禹锡在“永贞革新”中作为核心人物而存在,永贞革新决定了刘禹锡一生的政治命运,对他一生的文学创作影响也很大。在当时文坛上他也是有代表性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12.
韩愈“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这使他的思想资源十分有限,对问题的思考也只能在传统儒学的体制内进行,因而他的道论难以超越先儒思想的局限;而柳宗元以儒为主,兼收并蓄的思想 主张,实质上是要构建一种新的儒学体系,这也是他一系列闪光思想的源头活水。韩愈的保守意识还使他对儒学典籍缺乏怀疑,对其中的材料往往不加辨析,直接用作立论的依据,在逻辑上也存在诸多疏漏。而柳宗元要挑战传统儒学,就必须确保论据的真实可靠和论证过程的无愉可击。倘从理性品格的角度进行评判,柳是远在韩之上的。  相似文献   

13.
韩愈和柳宗元关于"史官"之职产生争论,实际是柳宗元对韩愈产生误会所致,韩愈回信说明原委,柳宗元理解并心悦诚服。二人均是心怀坦荡,坚持正义之君子。韩愈终于完成《顺宗实录》之编撰,对于客观记载那段轰轰烈烈之历史原貌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鲁迅对盛唐气象非常神往,曾打算取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来进行创作。他对唐代文学的各方面均有深入研究,包括诗歌、散文、小说以及佛经翻译等。鲁迅关于唐代文学的研究和评论,值得再三领会,并作出必要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南朝刘宋文学的发展呈现出兴盛的面貌,这一好的开端使得南朝二百年间文学盛况空前。刘氏父子以其帝王特有的身份,为刘宋文学的兴盛开辟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并开启了南朝崇文重文的时代风气。虽然刘氏父子和曹氏父子在文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刘氏父子同样有开启一代文学之风气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新青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2):28-31,44
刘师培与章太炎都以"文"为中心构建自己的文学观念,但二者又存在着具体的分歧。刘师培认为"文"的研究应以审美为取向,突出"文"的形式美感,刘师培的"文学"观念是以审美为介入点,意在使民族文学与西方文学争一隅的决心;章太炎则以文本书写的载体来界定"文学",其文学观念是以文字为中心的泛文学观,他认为"凡著竹帛者"都可以进入"文"的研究范围,民族的独立关键在于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而民族文化的根基奠基在民族文字的基础之上。他们二人文学观念的异同深刻反映了传统资源在现代转型时期被转化的轨迹和过程,也体现出了转型期学者们试图通过学术进行救亡图存的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巨著《文心雕龙》中对前代作家多有评述,其论往往精辟独到,令后人信服。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和学术思想制约,其说亦时有偏颇。刘勰对扬雄的批评,从总体上看是正确的,但因其以正统儒家审美观评判是非,致使对扬雄的一些言行难以理解。本文试图遵照“知人论世”的原则,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状态、学术氛围以及相关情况进行探讨,结合扬雄的言行作粗浅分析,寻找这位西汉文坛巨子在当时言行表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并借此透视刘勰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8.
从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要求看,柳宗元虽然利用佛学阐释其思想,但始终如一地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9.
在1949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中,17年文学的经典文本,是对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史诗式的展现。在新时期文学中,“现代性”则更多表现为对“个人主体”的探索。80年代初期,启蒙现代性又回到人们的视域,“现代性”一度成为文学主题,为文学提供了终极价值和梦想。但直到90年代以来的“后新时期”文学,对“现代性”的追问才成为一个主要趋势,寻根小说、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女性小说、新生代小说等都从不同角度去积极反思“现代性”,并走向多元价值判断的文学道路。  相似文献   

20.
作为明末清初的民间说书艺人,柳敬亭以其酣畅淋漓、出神入化的表演技艺,取得了卓越成就,在中国俗文学史上享有突出地位。他亲历时代变迁,见证重大事件,富于情义品节,通过个人命运的起落跌宕,痛感身世之戚、家国之悲。诸多文士题赠诗文,又形成了一个颇为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从他者的视阈,将柳敬亭视为文学表现对象,视为抒写广大文士复杂意绪的符号化人物。他们或赏其艺,或抒悲慨,或从道德层面加以鄙夷,或从权力意图予以利用,折射出清初遗民、学者、仕宦等不同角色人等的政治诉求、道德观念,更加彰显出柳敬亭的丰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