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之友》2014,(4):F0002-F0002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一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老子太清宫镇)人。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萧贯和孔武仲,都是北宗时代江西籍的杰出人物。萧贯,字贯之,临江军新喻县(今新余市)人,登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甲科,《宋史》本传上说他“俊迈能文,尚气概;”“临事敢为,不苟合于世”。住京东转运使时,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被人们誉为“浑身是静穆”的田园诗人,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不过他不是不想有所作为,而是经历了“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之后,而来“守拙归田园”的(《归园田居》第一首)。他自称“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远”(《拟古》);又说他是“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可见他是曾有用世之心的。我们知道,  相似文献   

4.
送炅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为中唐前期的著名诗人。他的事迹我们今天知道的并不多。新旧《唐书》不为其立传,仅《新唐书·艺文志》有一百来字关于他的情况记载,并已有误载。他的字叫文房,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人,一说为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人。少居蒿山读书。  相似文献   

5.
南京的别称     
1.金陵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高灭越。埋金以镇“王气”,并于石头山(今南京清凉山)筑金陵邑。故南京古称“金陵”。南朝齐谢跳《鼓吹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相似文献   

6.
王琏,字器之,日照(今东港区)人。明代廉吏。王进自幼好学,博通经史,尤其对《春秋》很有研究。早年他当过教师,因被罪事牵连,曾流放到外地数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反骚》浅识及今译罗显荣扬雄,字子云(公元前53-18年)。蜀郡成都人。成年后自蜀中游学到京师,途经当令绵阳,寓居当时的涪县钟阳镇(今绵阳市涪城区新皂乡),至今留有他勤奋治学的“洗墨池”、“读书台”等遗址。作为与司马相如齐名的汉代大文学家,“他的盛名...  相似文献   

8.
吕母(?-公元18年),女,琅琊海曲(今日照)人,是一个财产俱丰的富户。她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女领袖。西汉末年,封建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压榨农民,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被迫流离失所,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王莽掌权后,“托古改制”,朝令夕改,  相似文献   

9.
王三毛 《现代语文》2006,(10):10-11
王质(1135—1189),其先郓州人,后徙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绍兴三十年进士,官国子正、敕令所删定官、枢密院编修,通判荆南府,后奉祠山居。今存《诗总闻》、《雪山集》、《绍陶录》等。《诗总闻》为宋代去毛序研究《诗经》的三家作之一。李家树认为:“王质的《诗总闻》在宋代甚至整个‘诗经学’的历史上是一本忽略和被低估了的《诗经》专。”“真正打倒《毛诗序》的,在南宋是郑樵和王质。”  相似文献   

10.
周全华 《上饶师专学报》1992,12(2):72-73,93
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生于明万历41年(1613),卒于清康熙21年(1682。他所撰《日知录》是一部“具有时代解放意义的成功的作品”(侯外庐语)。《日知录》之作,炎武自谓“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弟子潘耒庐《日知录》说:“《日知录》则其稽古有得,随时剳记,久之而类次成书者。  相似文献   

11.
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理解:“莫我肯顾”应译成“莫肯顾我”。 ②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理解: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 ③秦人不暇自哀(《阿房宫赋》)理解: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相似文献   

12.
田瑛 《初中生辅导》2011,(25):2+51-F0002,F0003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银青光禄人夫率更令。他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合称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自小聪明勤学,少年时就博览占今,精通《汉书》、《史记》和《东观汉记》三部史书,尤其喜好书法。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有“高谢爱其书,遗使请焉”的记载。可见他的书法当时在国外也是...  相似文献   

13.
读书三余     
背景链接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少而好学,有志于史学,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西晋灭东吴统一全国后,陈寿开始撰写《三国志》,唐朝房玄龄在《晋书·陈寿传》中评价他:“善叙事,有良史之才。”  相似文献   

14.
高圣峰 《现代语文》2007,(5):117-117
走进中国学作品长廊,历代骚人墨客的惜时叹逝之诗实在叫人眼花缭乱!“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楚大夫艋原“惟草爪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一世之雄”曹孟德横槊而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诗仙太白也说“弃我去昨日之日不可斟”(《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云》);少陵野老则挠首低吟:“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赠卫八处士》)而岳飞凭栏高歌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更把壮怀激烈的渎书人之惜时推向了极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存在主义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对人的存在(即“个人存在”)的关心。雅斯贝尔斯说:“一切事物在其中和通过它完全成为真实的那种东西,……排除了人的存在,这对我们就意味着陷入虚无。”(《回忆与展望》)存在主义伦理学社会学说的中心论题是个人自由。“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里所说的“自由”,绝对不是天马行空式、漫无目的的、无任何约束的所谓绝对自由,而是人对“外在场”(周围世界)的觉悟.是“我在”的强化与追寻。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主义”(W·考夫曼《存在主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汉书》颜师古注和《文选》李善注相同作品注列古今字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古字(即正文用字)不同,但今字相同,如《汉书》注“鼌,古朝字”《文选》注作“晁,古朝字”;古字(正文用字)相同,但今字不同,如《汉书》注引如淳曰“甿,古文萌字”《文选》注引作“甿,古氓字”;《汉书》《文选》正文用字相同,颜师古、李善注释用字也相同,但颜注用术语“古”,李注用术语“今”,如《汉书》注“廑,古勤字”《文选》注作“廑,今勤字”;《汉书》正文用古字,颜师古注以今字释古字,用“即”沟通字际关系,《文选》正文用今字,李善注误用“古”沟通字际关系,如《汉书》注“歫即距字”《文选》注作“距,古岠字”。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新高中《语文》第二册(试验修订本·必修)把《谏太宗十思疏》的“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注为:“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人民(的力量)。”这注释不符合原意,应当修正。“怨不在大”语出《尚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孔颖达解释说:“人之怨不在事大,或由小事而起;虽由小事而起,亦不恒在事小,因小至大。”意思是说,凡是使臣民怨恨的事都不能做。《谏太宗十思疏》虽只引用了“怨不在大”,省去了“亦不在小”,但基本意思是相同的。“怨不在大”应注为:“(臣民的)怨恨不在(事情的)大(小),(凡是使他们怨…  相似文献   

18.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朱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是先秦道家的著名人物。、他虽然“主无辩”,但自己却辩论不体,是一个著名的大辩者。《庄子》是先秦道家的重要著作。今本《庄子》共三十三篇,计《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全由庄子所著,《外篇》《杂篇》则搀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失街亭》一文,开头在部署兵力时,孔明的精明谨慎就充分地显露出来了。先说精明。首先当听探细人说:“今司马懿撤兵到长安,见了魏主,同张邰引兵出关,来拒我师也。”孔明的第一反映是大惊。很准确料定“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这是”一位天才军事家的精明之处。其次,当孔明问及“准敢引兵去守街亭?”而马谡说“某愿往”时,他就对街亭的重要地位一语道破:“街亭虽小,干系甚重。  相似文献   

20.
“面南”还是“面东”为尊──谈谈古人堂室座位的尊卑陕西省商州市中学任俊荣初中语文第五册《赵将括母》中“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意思是说:“现在赵括刚一当上将军,便面向东方(昂然)接受军官们的拜见,军官中没有敢抬头看他的人。”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