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单独二孩放开后,不少已有大宝的年轻夫妻,开始考虑生个二宝,但这二宝不是你想生就能生的。2015年1月29日,网友“滴答”在网上晒出一张保证书。保证书上,她和老公向女儿保证“我保证永远第一喜欢我家大宝”,保证书上还有女儿的意见“可以”和双方的签名、保证日期。“滴答”说,大女儿已经8岁多,很懂事,已经不需要她和老公操心,二孩计划也被提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2.
郑琳露 《科学教育》2004,10(6):61-62
爱孩子,是做父母的本能。从知道怀上女儿的那一刻起,我就发誓:要把最好的一切给予她,包括爱。对我来说,十月怀胎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从物质到精神,我无一不是无微不至照料着腹中的她。女儿降生后,再忙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乐在其中。但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我发现:女儿沐浴在我们的宠爱中,却舍不得对别人付出一点点爱:给她卖的零食放满一抽屉,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女儿朱莉安出生不久,我就开始着手按照我们的惯例来向我的女儿传达我对她的爱。每年,在她生日那天,我都会给她写一封信——一年才写一次的信。在信中,我将她在这一年里发生的所有趣事都写下来,也会将她全部的欢乐、全部的痛苦写下来,还会将我和她在生活中遇到的重要问题、我对未来  相似文献   

4.
父母对孩子的爱始终要建立在"思考"之上,行动于"体贴"、"引领"、"务实"之中。该呵护就呵护,该放飞就放飞。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对女儿有着深厚的爱。不用说,对于这样的"知道"女儿是第一人,夫人是第二人。我对女儿的爱,有时连夫人都"看不惯",时不时地提醒我:你这样护着她,哪一天离开了你,你让她怎样  相似文献   

5.
我快到30岁了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而我的女儿车克瑕10岁时就有作文发表,17岁出版了长篇小说《33个阴晴圆缺的日子》。有时候想起来我挺自卑的。没办法,时代不同。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时,车克瑕出生刚刚一百天,一个卷毛小姑娘,眼睛大,眼白瓦蓝,我喜欢她喜欢得不得了。卷毛小姑娘一天天长大,她最爱听我编的故事,每天睡前我都要给她讲一段。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对给儿童写故事发生了兴趣,不再写给大人看的小说,开始写幼儿故事。后来,车克瑕上小学了,我又开始写给小学生看的故事。她读中学了,我又写了很多给中学生看的小说。也就是说,因为爱女儿…  相似文献   

6.
父母的难处     
正2月8日晴在思品课上,我们学习了《父母的难处》这篇文章,老师叫我们调查身边父母的难处。这天,我来到妹妹家采访她的妈妈。我从冰箱里拿出一根胡萝卜,走到阿姨身边问道:"请问,在家里,你有什么困难吗?"阿姨想了想,说:"我女儿吃饭挑食,个子长不高,因此,总是坐在第一排;她不爱学习,爱看电视,忙着看《家有儿女》《赛尔号》《摩尔庄园》……看了之后才做作业,每天都要做到很晚。第二天又起不来,因为迟到,被老师经常批评,我担心她学习不好。唉!……"我边听边记,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7.
我的女儿叫战浩杰,是《下一人》杂志大连小记者总站新甘井子分站的小记者。我爱我的女儿比我的生命还重要。我关心她的生活,更关心她的成长。因为她将来终究是要离开父母而独立生存的;为人父母,授其以鱼不如授其以渔。她要独自在社会上立足,“做人”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女儿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写了一篇题为《家里有个病人》的作文。她妈妈见她写得还比较生动,有特点,就说她可以投稿,还示意我是不是可以在当地的报社里找个熟人,把它给登出来。她说第一次若是成功了,对孩子的鼓舞一定是非常大的。我说不能这样,不能让她从小就养成要想达到自己的愿望就得“找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牛韫韬 《父母必读》2023,(S2):104-105
<正>所有的家庭都生存在互联网之下,了解它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思考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用好网络,和孩子一起提升数字素养,我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课。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宝现在是小学生,二宝还不到2岁。一开始,我还没觉得互联网会对我不到2岁的女儿产生什么影响,但是当我认真观察后,发现她每天一起床就去让人工智能机器人给她唱儿歌、陪她聊天,我下班回家,她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把手机从我手里拿开,让我陪她玩。  相似文献   

10.
《新作文》2002,(13)
尊敬的《新作文》编辑部的同志们:您们好! 我的女儿是一个爱看书、热衷于写文章、甚至是写童话的十岁小女孩。她所就读的小学———西安市铁五小学的同学们订购了《新作《文》时,女儿回家同我商量,考虑到我已给她购了很多课外书,我便对女儿说她的课外书已足够多,可以不需要再订购了。谁知女儿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我的想法,使我深受感动。女儿说:“别的小朋友吃什么我都不眼馋,惟独他们有的书而我没有时,我就很眼馋,虽然借来可以看看,但我更想自己拥有,这样便可以反复诵读。”当女儿拿回《新作文》时,我一翻,确实是一本清…  相似文献   

11.
酝酿惩罚     
现实是无情的,女儿在班里属于“灰色儿童”,即不突出的好,也不突出的糟的那种孩子离打女儿那天已经是第五天了,但那种心痛毫无减轻。一直想着她那乖巧的模样,担心着由于这一场暴打会给她带来什么样的伤害,惟恐这种伤害永远都无法弥补。我是一位教师,教的是心理学,注重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讲究的是教育技巧与方法,经常到各家长学校给父母们讲如何以赏识面对孩子、以宽容对待他们的错误,但是,事到临头,我知道自己修行不高,缺乏定术。在我的眼里,女儿是优秀的,她漂亮、聪明、好学、幽默、懂道理、自理能力强,还经常做家务活。总之…  相似文献   

12.
孩子具有很多潜能,关键是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指导孩子办一份自己的小报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女儿从小就爱画画,在她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给她买了一块磁性书写板。这种书写板一面是白色的,可以练习写字,另一面是墨绿色的,能用粉笔画画。女儿得到了书写板,如获至宝。她在上面写呀,画呀,高兴极了。后来,女儿上了小学,学会了不少字,我就教她画板报。我简单地写上几句话,让女儿画报头。我们给小板报取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叫做《苗圃》。现在,女儿上三年级了,开始学习写作文。我想,原先的小板报版面太小,内容简单,又不便于交…  相似文献   

13.
"叮铃铃--"电话铃响了,我拿起电话,"喂,季老师吗?我女儿写了一篇《一个令我最佩服的人》,你猜猜看,她写的是谁?"我一听,知道是经过我语言康复训练后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苏骊小朋友的妈妈,我迫不及待地说:"她写的是我吗?快,让她读给我听."  相似文献   

14.
严清 《江苏教育》2012,(5):14-16
李吉林老师告诉我,她的孙女儿这样对她说:"奶奶,你就像个孩子,我喜欢和你玩。"李老师自己在文章中也说:"我,长大的儿童。"真的,李老师其实就是个孩子,很多事情可以证明这一点。她像孩子一样的认真和执拗。上个世纪90年代中叶,有一天,李老师来找我,见面就说:"最近,江苏教育出版社要给我出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我想请你给这本书写序。"我忙说:"我不合适,你怎么想到让我写序?"  相似文献   

15.
正9月1日,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如期推出《开学第一课》,主题为"父母教会我"。在网络讨论中,学生们的回答堪称五花八门。有的说"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妈妈教给我的是责任";有的说"父母间的爱及对我的爱教会了我怎么去爱别人";还有的说"要当三好学生就要给同学送礼"。记者得出结论"与其说是教会,倒不如是父母身上的某些东西深深影响着孩子"。这话很有道理,也很正面,  相似文献   

16.
想念冰心     
与世纪同龄的冰心比我的父母还要年长十来岁,我的父辈已经是她的读者了。我上小学三年级时买了一本旧版的“全一册”《冰心全集》,我至今记得我的父母看到这本书时眼睛里放射出来的兴奋的光芒。那时我就读了《寄小读者》《英士去国》《到青龙桥去》《繁星》和《春水》,在写母爱、写童心、写大海的同时,冰心同样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思。50年代我读过她的一些译作,像泰戈尔的,像纪伯伦的,我真佩服她的博学。直到70年代后期我才有机会与她老人家有所接触。她永远是那么清楚、那么分明、那么超拔而又幽默。她多年在国外生活和受教育,但是她身…  相似文献   

17.
以前,杨红樱的童书并不是本本畅销的。她19岁开始创作童话,24岁出版第一本书《快乐天地》。写童书十多年,出版了好几本,虽然获奖不少,但并不被出版界和市场关注。说实话,她不是一夜成名的。她的童书畅销是从《女生日记》开始的。所以杨红樱说,自己要感谢女儿,是女儿给她带来了事业腾飞的契机。在《女生日记》之前,杨红樱主要是写短篇童话。因为想给女儿讲一些知识和道理,觉得那些现成的童话不太合适,就自己专门给女儿编写优美的童话,像《鼹鼠妈妈讲故事》等等。很多年后,19岁的女儿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写一篇关于教育的论文,想起童年时每晚妈…  相似文献   

18.
黄淑文 《生活教育》2014,(13):32-33
正有一天女儿放学回家,居然跟我说,她的同学很羡慕,希望可以当我们家的小孩,又自由又开心。我反问女儿:"你呢?如果有来生,你还要不要再当妈妈的孩子?"女儿调皮地扑向我,哈哈大笑说:"下辈子当然还要当妈妈的女儿啊!因为妈妈总是听我说而不是要我听妈妈的话。"你给出的爱,孩子了解吗?我想,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为什么有些父母给出的爱却让孩子拒于千里之外呢?有些父母是不是急于给出自己想给的,而忘记聆听孩子真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给女儿减负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所有做父母的心愿。我也如此.我也希望女儿成为出类拔萃的才女.为此.在女儿三岁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她认字、背唐诗。女儿学得很快,几个月下来就认识了1000多个字.背会了30多首唐诗。女儿五岁的时候我又教她写毛笔字.经过一年多的练习.她的毛笔字己写得像模像样了、为了让她多学些本事,等她上学后我又把她送到文化宫学画画。  相似文献   

20.
吴瑾 《语文天地》2016,(6):74-75
有一根"魔杖",特有魔力,哪个孩子一旦被它点中,就会变得爱学习、爱读书。这根"魔杖"是什么?谁能有幸被它点中?让笔者从身边的三个孩子说起,听听三位孩子父母的心声。一、课外阅读的有关案例以及反思小怡妈妈:上五年级后的语文成绩退步了,以前经常考优秀的,现在只能达到良好,作文分总扣许多,这可怎么办?暑期是否该让她参加写作班去了?莹莹妈妈:都说多看书写作好,我女儿为什么还是写不好作文呢?我可是经常让她看《新日记起步》《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