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而这一基本任务的实现需要教师的"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学生的"活"增强自身的个性发展,使信息技术教学"活"起来,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
"情知教学"注重的是"情"与"知"的融合,情即情绪、态度、情感、学生的心理。知即认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要以"情"导学,功夫下在课堂上,通过有趣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本质,促使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程,内化信息科学与信息素养,教会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一重要的前提下,实施初中历史教学案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案教学法将"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很好地帮助任课教师解决了"教什么"和"怎样教"、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因此,初中历史教学案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教师要合理利用教学案教学法,有组织、有目的地制定"学案",从基础知识的掌握,解题技能的培养到学生探究能力的开发,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指导。学生可以借助"学案"提高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创新,通过师生互动,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应该是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的过程。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未"雨"绸缪——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旁"敲"侧击——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因"势"利导——提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唯有如此,才能行之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岳冬平 《考试周刊》2014,(54):56-57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迫切需要改革,如何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应该关注的热点。本文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几何概型》一课的实施为例,充分展示"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断搭建"踏脚石",将学生思维引入"最近发展区",使学生面对知识难点时各个击破,在教师提供的"台阶"的帮助下"踮踮脚"就获取知识,真正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3):23-24
"导学案"教学改革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和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思考和开展其他语文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导学案"在编写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也引起教学工作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张贵红 《中学生物学》2005,21(11):20-21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句口号,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拂走了"填鸭式"教学的阴霾."把课堂还给学生"实际上是对学生主体地位回归的呼唤;"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求教师们积极在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8.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学提出独到见解,即"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纵观作文教学现状,存在一个主要矛盾是,教师的主导角色与学生的主体角色产生错位、脱节,动机与效果达不到统一,教师的指导单一、保守,学生则被动接受。本文具体到作文训练,介绍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锻炼学生创造性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教师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得到高分,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注重写作技巧、手法、知识,没有将作文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对于写作提不起兴趣。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作文的考查方式已经走上开放型,有些学生可以写出一些创意性作文,但是还有一些学生被"以分取才"控制住了活跃的思维。语文教师要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写作,从写作中感受到乐趣,使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写,变成主动的"我"要写,充分掌握写作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0.
蒋莉莉 《考试周刊》2015,(1):135-136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又可谓是艺术的精华。别出心裁、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真正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11.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学主要是在这种以"对话"是教学活动为重要特点的网状关系中进行的。语文教师在对话式教学活动中,要乐于与教材搞好对话,善于引导学生与教材搞好对话,善于引导学生与老师搞好对话,善于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搞好对话,让对话式教学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正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构建要素之一,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心"。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展现学生主体特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生主体特性的培养是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要求。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宰"地位,"高高在上",学生处在被动应付的"从属"地位,"唯唯诺诺"。教师"居高临下",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训导"。学生主体特性受到  相似文献   

13.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也曾说过:"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中的兴趣之火。"英语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让短短的45分钟发挥最大效益,让教师教得精彩,学生学得快乐?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课堂实践呼唤国学经典走进学生的内心并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在引导学生重视优秀文化遗产,加深学生的人文积淀,全面提高人文素养方面,国学经典阅读是大有可为的。《论语》教学作为高中语文人教版语文选修课程之一,能否真正让国学经典教学《论语》从"走近"学生到真正"走进"学生,是每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促进式教学"是以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为中心,围绕课堂中的人际关系,以"促进"为主要方式和发展维度的一种教学范式。开展"促进式教学",做学生学习力的"促进者",最终促使学生学习力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6.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指导思想的先进教学模式,由学生与课堂资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环境之间互动等要素组成。互动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为学生开展丰富的话语活动创造机会,而且为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搭建平台,是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小学英语互动式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整体感知"的提出和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是针对教师以大量讲解替代学生独立阅读这一传统教学弊端的否定,它主张让学生用自己的认知去"感知"和"把握"。结合三个教学案例,得出:在运用"整体感知"策略时,必须"接地气"——把握学生原有的认知起点;"辟蹊径"——设计独特的教学切入点;"找不同"——构建具有思维张力的教学情境。基于学生认知经验和生活阅历的不足,需要教师在关键时刻点拨和引领。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的预设要有弹性,对学生的"错误"生成要合理利用,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学情"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对学生学情的无视、漠视或者误判、误读、误解都会让数学的教与学产生严重错位,产生学生的认知排斥、认知障碍等.直面并分析学生的学情是把握数学"教"与"学"落差的现实举措,也是数学教学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去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求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增强应变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图形的旋转"为载体,例说基于变式教学的课堂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