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是一种吸收与释放,相辅相成的对应关系.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仅重视阅读经验的积累,而忽视写作技能的训练,或者习作训练中没有阅读期待,学生无法把从阅读中所学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随笔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去的现象.那么,如何使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呢?  相似文献   

2.
谢蕾  李志人 《教育》2012,(27):53-54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具有渗透性、互助性。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当然,以读促写是需要时间的,因为阅读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日积月累的漫长过程。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积累,并使运用积累经常化、日常化,让学生从有意识地到自如地驱遣积累,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它准确地阐述了读与写的关系。叶圣陶先生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要追问阅读的程度。由此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水平与阅读情况密切相关。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新的阅读形式——  相似文献   

4.
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然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长期存在脱节的现象。在写作教学中,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涵,强调技巧学习却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忽略了写作素材的积累与写作技能的培养。这就导致阅读与写作不能很好发挥应有的作用。读与写是一家,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因此要从读与写两方面入手,以读带写,以写促  相似文献   

5.
正据调查:我校高一年级的一个班全班45名学生只有10名学生在初中写过一至二篇议论文。学生们对议论文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就写不好议论文。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也就是说,学生之所以写作能力差,是因为未能真正从阅读中获取有价值的写作技巧信息,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未能在写作中得到应用。因此,我们要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的"阅读仿写"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规范议论  相似文献   

6.
<正>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强调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学生应该从阅读中获取有价值的写作技巧,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写作对阅读也有促进作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高中生在写作议论文上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  相似文献   

7.
正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写作教学中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阅读和写作是一个互动式的过程,它们互相依赖又相互促进,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  相似文献   

8.
骆媛媛 《学语文》2014,(4):58-59
作文教学如何走出低迷的困境,培养学生的写作愉悦无疑是个大问题。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写作能力的形成最初来自于阅读的积累。但积淀习作素材,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语文经典的诵读与背诵,而应呈现多元化多角度,"积跬步"方能"至千里"。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1]而"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写作活动来提高。事实上,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阅读是写作的根,它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活动,特别是基于特定阅读文本的写作训练,反过来也会促进阅读质量的提高,最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阅读是吸收、厚积的过程,写作是倾吐、薄发的方式。"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地联系,阅读与写作两块内容占据了语文教学半壁江山。据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从思想上正本清源,革故鼎新,要立足于初中生的学情,聚焦阅读和写作两个版块,通过多管齐下将阅读和写作完美地契合起来,依托阅读拓展初中生的文学视野,汲取优秀阅读素材的精华,聚沙成塔、积水成渊,以实现对谋篇结构的学习和积累,以读促写,实现学生语文素养中读与写的"双提升"。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意思是说,要积累知识以储备自身的资产,明辨事理以丰富自己的才识,体验生活以提高观察的能力,顺应情感以演绎美妙的文辞。这一观点生动地阐释了文学创作与日常积累之间的紧密联系,迁移到教师的教学论文写作上也同样适用。一线教师论文写  相似文献   

12.
贠振东 《甘肃教育》2014,(13):45-45
正一、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阅读这种主客体之间的"对话"是悄无声息的。通过这种"对话",使读者的心灵和古今上下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产生了共鸣。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的思维随着作者的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二者并非孤立,而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正如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一语指出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但是长期以来,教师往往人为地将二者割裂开来,将阅读定位于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而忽视阅读对于写作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设计写作的训练,做到读写融通,共同提高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在阅读教学中找准"写"的落脚点。一、练在词义丰厚处课文中有些关键词语的内涵非常丰富,它既包含了语言的形象,也蕴含着语言的情感,甚至还富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时移则事易,事易则备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和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亦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此言便精辟地道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骨肉相连、血脉相通的关系。阅读教学和写作水平是相辅相成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有机地联系起来,以读带写,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的两个有机部分,如何处理好阅读与写作文的关系是语文教学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很多语文同仁都在尝试把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要么在课文中渗透写作特点,要么在作文中把某篇文章作为范本让学生感悟。那么,究竟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这里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一、体味文中情感,积累写作手法中学生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的前提是吸收和积累,没有文笔、词汇、情感  相似文献   

18.
一、选题背景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叶圣陶这是我们很久以前就明确的。那为什么会出现上面所描绘的情况呢?通过实践发现,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生活与  相似文献   

20.
一、选题背景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阅读与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