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专书词汇研究可使我们对专书所处时代的语言词汇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可为大型辞书编纂提供一些参考材料。因此,研究《史记》双音动词可使我们了解代表秦汉时语言面貌的《史记》的一些词汇状况,而以其研究成果与诸如《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历时汉语辞书比勘,则可发现此等大型辞书在编纂时大量吸收《史记》双音动词词汇,如本文所讨论的同素并列逆序双音动词;但亦发现存在一些可商榷的问题,如词条失收、书证滞后等。  相似文献   

2.
名动词在汉语语法中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词类。《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名动兼类词的调查表明:所谓的名动词这一概念是既不具科学性也不具实践性,甚至还容易导致词类系统的混乱。在使用大型语料库对所谓的名动词进行了专项研究后,发现大多数所谓的名动词实际上是一种语法隐喻,是词类的去范畴化和再范畴化。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应将其标注为名动兼类词。  相似文献   

3.
围绕汉语的心理动词及理论框架与心理动词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分析,重点探讨了汉语心理动词的内部时间结构,以期促进汉语心理动词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复合动词是各类动词中一个特殊的小类,从而也成为汉语课堂教学动词教学案例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旨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复合动词概念的研究,提出相应的复合动词汉语教学技巧,希望对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复合动词教学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轻动词理论下的汉语研究具有研究结构类型多样,研究范围由现代汉语到古代汉语、由普通话到方言,开展比较研究和出现系统研究四个特征,呈现出汉语词法有无轻动词、有形轻动词能否促发核心词移位以及轻动词促发的是否是核心动词移位三个议题,存在轻动词分类过于繁多复杂、某些学者对轻动词理论的补充略显狭隘两个问题。轻动词理论下的汉语研究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对古代汉语和方言中的轻动词系统的研究尚未出现,汉语语法中一些老生常谈的句式和构式语法所研究的一些结构都可借助轻动词理论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专书词汇研究可以使我们对专书所处时代的语言词汇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可为大型语文工具书提供一些参考材料。因此,研究《史记》双音动词就可使我们了解代表秦汉时代语言面貌的《史记》的词汇状况,且以其研究成果与诸如《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历时汉语辞书比勘,则可发现此等大型辞书的某些释义存在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7.
非形态的汉语同西方形态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别,因而谓语动词中心论不适用于汉语.从谓语动词中心论出发研究汉语动词的“向”,在理论分析和分类实践上都难免自相矛盾,据以建立汉语实用语法模式也恐难成功.应当着眼于寻找发现不同语言的要素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时的普遍性制约,立足于语义平面研究汉语动词的“向”,致力于研究汉语动词所可能联系的不同语义成分在汉语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语义平面和语法平面中的分合隐显关系,这对于深入认识汉语的语法特点。提高汉语语法研究的实用性,将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能愿动词是留学生学习汉语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汉语本体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一环。因此,为了使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能愿动词,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中能愿动词的教学效率,我们试从偏误角度来分析研究留学生汉语能愿动词的习得情况。根据偏误语料对能愿动词的偏误进行归纳,留学生在习得汉语能愿动词时常见的偏误现象有:遗漏、误加、误代、位置不当、否定、重叠。  相似文献   

9.
薛瑞 《考试周刊》2014,(62):156-157
汉语词汇是汉语学习的重点内容,动词更是语句中最常出现的词类,其现实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本文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在掌握大量中级汉语水平中亚留学生动词语料的基础上,通过语料分析的方法,了解中级汉语水平中亚留学生学习汉语词汇中动词的习得情况,对中级汉语水平中亚留学生汉语动词的习得顺序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对中级水平中亚留学生学习的汉语七类动词做出难易程度的排序,从而发现中级汉语水平中亚留学生习得动词的难点和规律,进而提出一定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汉语是动词占优势的语言 ,英语是名词占优势的语言。在汉译英的实践中 ,汉语动词的“去向”究竟如何呢 ?本文撷取《儒林外史》中有代表性的一个段落 ,研究了其中每个动词的英译情况 ,进行了统计分析 ,并由此得出了若干有意义的观察结果———汉英翻译中半数以上的动词仍译为动词 ;有接近六分之一的汉语动词略去不译或译 ;近十分之一的汉语动词译为英语介词 ;少量的汉语动词有时还可转化为英语名词、副词、甚至连接词。  相似文献   

11.
引用大量简牍文字材料,论述简牍文字的出现在中国文字学史上的文化价值及重要意义。一则可以改变传统的汉字发展观,启迪我们重新排列汉字演变的历史轨迹,理清汉字发展的脉络;二则可以纠正我们对秦始皇“书同文”的片面看法。  相似文献   

12.
商代是汉字的成熟期。在商代汉字的三种字体中,简牍文字是核心字体,其风格面貌决定了汉字形体的基本特征;甲骨文、金文、陶文是软笔书写为特征的简牍文字在不同书写载体上的特殊形态。对简牍文字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文字在商代社会文化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了解汉字形体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3.
给语文词典标注词性应根据词典的规模、义项归并的粗细确立相应的词类系统,标准要具体简单具有操作性,词性与释义、配例尽量协调一致,妥善处理兼类词及照顾不同层面。  相似文献   

14.
简帛札记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帛献作为出土献,更为真实地保存了古代的语言面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就简帛献中存在的几例特殊语言现象作了探讨,希望能对汉语史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前所见传世医方,最早成书于汉末乃至更晚,真正能反映上古医方语言面貌的材料来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陆续出土的简牍帛书。这些秦汉简帛医方显示,上古医方在主观量、客观量和绝对量三个方面都大量使用模糊语言,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上古汉语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6.
国内近年出版的大量对外汉语词典并不为国外汉语学习者广泛接受。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了解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认知特点以及对词典的查阅需求。本文拟就外国留学生对汉语词典基本注释、错误提示、释义方式、例证信息、同义辨析和文化信息的态度和认知状况等进行调查,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探讨他们在学习中对汉语词典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的口误与印欧语言不同 ,具有自身特点。尽管口误的主要类型存在于汉语中 ,但汉语韵头i,u与口误的关系 ,声调与口误的关系却是汉语口误所特有的。汉语韵头i,u与加音、脱落、移位有密切关系 ,而语音脱落涉及的音位多数为i,u ,包括其变体。u作韵头时 ,常与前面的声母一起经历某些语音变化  相似文献   

18.
由于语料浩繁,大型语文辞书《汉语大词典》及断代语文词典《唐五代语言词典》《宋语言词典》在收词和释义方面都难免有所疏漏。就释义而言,它们未能反映出有些俗语词在禅籍中的新义,不少词语虽被收录并解释,但其在禅籍中的新义往往阙失,亟待补充。  相似文献   

19.
上博简《武王践阼》篇,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武王践阼》的最早传本。文章通过释读以及字形分析后,就简中几处字形隶定或注释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简牍学已过百年发展历程.世纪之交,认真总结回顾中国简牍学发展、研究的演进轨迹,建立新的简牍学学科架构,在理论、方法、规律上为新世纪简牍学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重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