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声的教诲     
我认识伯昕同志不算晚,但接触并不多,没有能够更多地亲聆他的教诲。但有几件事,却印象很深,隔了几十年,仍记忆犹新。 1936年,我考入生活书店当练习生。韬奋同志去香港后,伯昕同志是生活书店的最高领导人,平日不大见到他。在当时条件下,进步书店在形式上要尽量做得灰色一点,不可能用召开职工大会做报告等方式联系群众。但是每逢我们晚上加班工作时,他总是要到我们的办公室来转一转,表示他对大家的关心和慰  相似文献   

2.
我自1935年秋在上海考取了生活书店练习生参加出版工作以来,在复杂的环境中蹒跚前进,得到伯昕同志的教益和帮助实在不浅。进书店之初,分配到发行科处理读者来信,不久调在伯昕同志直接领导下,学做宣传推广工作。从一个文化浅薄有点爱国心的毛头小伙子到能独立思考工作,是伯昕同志面授耳提、悉心指导、手把手地教育出来的。遇到工作处理不当,伯昕同志不是斥责,而是谆谆开导。如鲁迅逝世时,一期《光明》杂志上登载  相似文献   

3.
我和徐伯昕同志相交了45年。我们在汉口、上海、香港等地一起工作的情景又历历在目。 1938年5月,我考入汉口生活书店。那时我们热情地从事抗战宣传工作,在店内组织歌咏队、读书会、办宣传抗战的壁报等等。有一次,我这个在美术学校读过一学期书的“三脚猫”,为壁报画了一幅宣传抗战的报头,引起了伯昕同志的注意,问张又新这是谁画的。张又新告诉了他,他似乎对这报头很赞赏。这算是  相似文献   

4.
胡愈之是一位杰出的革命活动家和著作家,也是富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他是进步文化出版事业的卓越领导人,是我国革命出版事业的主要先驱者之一。我认识胡愈之同志是在我参加生活书店工作之后。1940年春,生活书店桂林分店经理张又新通知我,按照生活书店合作社章程,我已具备入社的条件,并向我说明生活书店合作社是邹韬奋先生采纳胡愈之的意见建立的。还说到胡愈之在建立生活书店这件事上所起的作用以及与书店的密切关系等  相似文献   

5.
韬奋的亲密合作者今年是徐伯昕诞辰一百周年,伯昕同志离开我们二十一年了。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压制摧残下,他和韬奋先生并肩战斗,坚持革命出版路线,推动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其业绩已成为中国革命出版史上光辉的一页。伯昕同志的工作是多方面的,除了为进步出版事业贡献力量外,又作为中国民主促进会  相似文献   

6.
我和伯昕同志从1928年开始在《生活》周刊共事,在韬奋同志和伯昕同志身边工作了14年,受到他们亲切关怀和耐心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宣传进步的思想和出版进步的书籍是革命的工作,是人民的事业,从而下定决心,把这项工作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生活》周刊上大力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伯昕同志在“生活”内部密切配合,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注意收支平衡,精打细算,可说是  相似文献   

7.
在伯昕同志领导下工作,前后不到六年,地点有重庆、上海和香港。1939年和1940年这两年,重庆的环境发生急剧的变化,生活书店的业务,一度飞跃发展,全国分支机构最多达到55处。后来,局势急转直下,外敌步步进逼,国民党反共气焰日益嚣张,书店业务不断收缩,全国分支机构,被封闭,被撤销,减少到仅存二三处。在这期间,伯昕同志作为韬奋同志最得力的助手,充分发挥了业务领导的才能。那时候,全店的基本业务,包括货源供应(书刊的出版发行)、财务处理、人事安排,概由伯昕  相似文献   

8.
深受我尊崇的老出版家王益同志,走完他九十二岁的光辉历程,告别了他为之毕生奋斗的事业和跟着他脚步前行的人们.1935年参加生活书店的王益同志,在全国解放前,为革命出版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全国解放后,是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作为他的老部下和他的事业的继任者,我更想由悲痛转化为思念.  相似文献   

9.
在三十年代,几百种生活书店的出版物,都在版权页上著录了“发行人徐伯昕”的名字。今天古稀之年的革命知识分子,曾经多少接触过三十年代革命出版物的人,很少有不知道“徐伯昕”其人的。生活书店的自有资金,来自创办《生活》周刊的积累和同人的股金,是极为有限的。每天从全国拥来的成百上千封邮购信,几万个邮购户和刊物订户的存款,就成了生活书店的经济基础。用人民的钱,办好人民的出版事业,是生活书店的业务方针。伯昕  相似文献   

10.
王益同志是我国出版界的老领导老前辈,是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著作丰富,这部文集《不倦地追求》是他著作中的一部分。他对我国印刷出版事业和我国出版学的形成有不小的贡献。这部集子是他从事出版事业60年的奋斗记录。 他自1935年考入上海生活书店练习生起,  相似文献   

11.
突然接到胡绳同志不幸逝世的噩耗,震惊、沉重、悲痛,顿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虽然几年前就听说他有病,但经过治疗,病情渐趋稳定,大前年与范用到疗养处探望,前年与生活书店几名老同事一起登门造访,每一次都眼见他和我们一起忆旧思今,谈笑风生,想不到突然就这么走了。况且正当我与范用约定等候时机再次探访的时候。 胡绳是一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又是地地道道的革命出版家。他的前半生为革命出版事业勤奋工作,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出版事业的摧残而抗争不息。他与邹韬奋、徐伯昕以及生活书店全体同人一起在白色恐怖下经受…  相似文献   

12.
“认真作好出版工作”——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后为1990年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出版工作会议的亲笔题辞。这幅亲笔题辞,黄洛峰同志一直把它珍藏着,直到中央文件有了规定必须上交的时候。黄洛峰同志和新中国的出版事业是分不开的。这不仅是由于他所担任的工作职务上的关系,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先是出版总署的、后又是文化部的出版事业管理局的局长,而且是由于他把全部身心都贡献给了人民的出版事业,认真做好出版工作。这“认真”二字十分重要。如果他身居高位而又“尸位素餐”,那就不值得人们尊敬,也没有人去怀念他了。现在,黄洛峰同志逝世五周年了,我仍时常怀念着他。  相似文献   

13.
顾均正同志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于一九八O年十二月十六日不幸与世长辞,终年七十九岁。我们沉痛地悼念这位为我国的出版事业、科学普及事业、儿童文学事业勤奋工作了一生,做出卓越成绩的文化战士。顾均正同志一九O二年出生于浙江嘉兴市。他是一位优秀的出版工作者。自一九二三年起,先后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开明书店编辑部主任。解放后不久,担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副社长  相似文献   

14.
原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代局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届主席、第二届名誉主席陈翰伯同志,离开我们已近三载,在人们的心里,铭记着他一生为党的新闻出版事业的奉献。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报人出版家陈翰伯》一书,客观、翔实地记述了翰伯同志的生平、情操、学识和风范。陈原同志在《记陈翰伯》一文中,说他是“倔强的人,正直的人,勇敢的人,永不向邪恶低头的人;为人民奉献了毕生精力的人……”。我们最初相识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在沙坪坝中外出版社孙伏园先生处。他是生活书店的朋友,赞佩邹韬奋。我们不在一个部门  相似文献   

15.
三十年代初,邹韬奋同志创办的《生活》周刊能销行到几十万份,当然是取决于它的坚实的内容;但是刊物的经营有方,推广发行工作得力,伯昕同志这方面的功劳是不可抹煞的。《生活》周刊停刊后,生活书店诞生了,这个一无资本,二无后台的书店,只靠了周刊读者服务部的一点底子,白手起家,苦心经营办了起来。由一个小小的摊子,发展到规模宏大的,在全国有深刻影响的进步书店,到抗战以后,竞在全国开设起几十家大小分支店来,成了当时大后方进步的文化出版方面最有影响的一个事业。  相似文献   

16.
陈其襄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回忆几十年来和其襄交往的种种情景,恍如昨日,历历在目。 1935年春天,新知书店创办不久,我在华应申同志陪同下曾经到生活书店见到过其襄,知道其襄是参加《生活》周刊工作的第一个练习生,这时已经成了业务骨干了。他态度和蔼,思想进步,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抗日战争期间,听说他曾经在南昌、金华等地担任生活书店分店经理。1937年10月,在南昌参加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7.
1980年6月间,我因患肺癌住首都医院做切除手术,洛峰同志闻讯前来探望,慰勉有加。术后我转无锡华东疗养院疗养,不久,疆耗传来,洛峰同志心脏病发去世了。晴天霹雳,万万没有想到洛峰同志会先我而去。医院话别,竟成永诀。遥望北天,悲悼无已。际此洛峰同志逝世五周年纪念,抚今思昔,更加激起我对他的深切怀念和衷心的敬仰。洛峰同志是革命出版工作的先驱之一,抗战前在上海参加读书生活出版社,是该社的主要负责人,从此把毕生精力倾注于党的出版工作。解放前,读书生活出版社和生活书店、新知书店一起,在党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18.
昌泗同志不幸逝世,中国共产党失去了一位优秀党员,我国出版事业失去了一位忠诚战士,我们失去了一位值得尊敬的同志。 1947年夏秋间,我从浙东三五支队来到上海,参加新知书店工作,接谈的第一位同志就是昌泗同志。新中国诞生后,我们又在北京和上海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共事。1954年初,中华  相似文献   

19.
热烈祝贺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从事革命出版工作五十年。我由于健康的原因,不能参加你们的纪念会,只能写几句话,表达我的心意。三家书店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为革命出版事业作出了贡献。新中国诞生后,三联书店继续在出版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20.
惊悉王益同志仙逝噩耗,不胜悲痛。 王老一生为出版事业服务。“故人已乘黄鹤去”,“白云千载空悠悠”,虽然从此再也见不到王老那种热爱党,热爱工作,热爱同志,赤诚执著的高尚精神,但他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出版人的心中。此时也勾起了我与他老人家交往的一些回忆。往事浮现眼前,犹如昨日一般。现将印象深刻的略记二三,以表我的哀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