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振 《新闻知识》2001,(9):45-45
读者在阅读时,总是先看标题,在知其新闻大概意思之后,再选择感兴趣或关心的文章细读。在各类新闻体裁充斥的报面上,现场感强的新闻,往往受到读者的关注。读者为什么相对喜欢这类新闻呢!众所周知,现场新闻的特点能使读者有如临其境之感,从而增强其感染力和可读性,但现场新闻自身的优势远不止这些。首先,现场新闻符合新闻规律———新闻要求新鲜的原则。人们常说新闻姓“新”,说出了新闻的主要特征。这里的新除了时效新之外,要注重的是内容的新,这才是新闻本质的“新”。现场新闻这种体裁,要求记者必须最集中的体现“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新闻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在中国新闻传播业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迁 ,市场经济的新环境要求新闻理论给予新闻工作以新的解释和指导 ,而新闻理论落后于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实际 ,已成为一个显在问题。本文是陈力丹教授在纪念中国社科院新闻所建所 2 5周年会议上的发言。文章在梳理中国新闻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就新闻理论与传播学的融合、谨防学术研究的浮躁、以理性的态度研究新闻的客观性原则等问题 ,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理论宣传是综合性党报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从理论的角度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起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重要作用。由于理论文章是以说理为特点的,它不同于新闻作品中的消息、通讯等能告诉读者一个新近发生的事实,因此,在可读性上不能与之相比。在长期的办报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除了一些理论工作者外,大部分读者对党报上的理论文章都不大感兴  相似文献   

4.
现在我国新闻传播业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市场经济的新环境要求新闻理论给予新闻工作以新的解释和指导,而新闻理论落后于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实际,已经成为一个显在的问题。因而,如何改造我们的新闻理论,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予以考虑。这里仅谈几个涉及到新闻理论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鸣剑 《新闻界》2005,(5):144-145
经济新闻已经成为各种传媒关注的中心,而且专业性的经济类传媒更是雨后春笋,方兴未艾,可现状并不乐观.许多经济新闻(含经济理论文章)却受到了受众的冷落,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经济报道爱“打官腔”,有的又过于“学术化”和“理论化”,专业味道太浓,阅读门槛较高.尤其是一些远离实际,脱离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经济理论文章,教化口吻过重,新闻含量较低,使读者味同嚼蜡,自然难以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这样的文章通常是“内行不过瘾,外行看不懂”,影响了经济报道的有效覆盖.就经济理论宣传工作来而言,读者群的缺失,不仅是经济利益的损失,更是政治上的损失.因此,怎样写出让受众喜闻乐见的经济新闻,是当今媒体不可回避的严峻问题.要做好经济新闻的宣传报道,走平民化、通俗化是必经之路.经济新闻要做到为老百姓喜闻乐见,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一、一个诱人的新栏目 2003年初,《湖北日报》B1版推出一个新栏目,叫《新闻解读》,编者在专栏的开篇语中写道:“敏锐地抓住工作、生活中蕴含丰富政策思想、人文精神、人生哲理的典型新闻现象,进行剖析透视,解说疏注,给读者解惑释疑,予人新的思想启  相似文献   

7.
避免学生腔     
学生腔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文章脱离实际。那些固守校园、整天埋头书本的学生,由于对外界的情况知之不多,或者根本不了解,所以写起文章来只能是从书本或老师的讲议中去寻章摘句。这样弄出来的文章,尽管句通字顺、文辞华丽,但与实际不沾边。 有位作者写了一篇论文,题目就是《论传者与受众的关系》。文章第一部分讲传者与受众不可分离的道理,引述了古今中外一些新闻理论家和传媒巨子对这方面的论述;第二部分讲党的新闻传媒对读者的重视,并引述了50年代初人民日报致读者(这是目前一些大学教科书必举范例);第三部分,简略地淡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2):F0002-F0002,I0001,I0004,I0005
频道介绍 辽宁电视台综合频道是辽沈电视媒体中,唯一一个自办新闻栏目群、人物新闻支撑的品牌地面频道,以主打品牌新闻栏目《新北方》为龙头,以人物新闻栏目《新闻正前方》、法制新闻《正在行动》、新闻资讯栏目《新闻早早报》、新闻服务栏目《健康一身轻》和人物访谈栏目《今晚博客》,构成综合频道整体的黄金收视链条,根据AC尼尔森和央视索福瑞的统计,  相似文献   

9.
《新闻与写作》是使我受益匪浅的传媒学术杂志之一,栏目设置涉及新闻采写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文章理论性很强,也极具前瞻性和指导意叉,从学界到业界的专家名家的独到见解和犀利观点更使《新闻与写作》准确地把握传媒界的最新动态。及时反映传统媒体扣新兴媒体的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了提高新闻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枫 《军事记者》2014,(1):36-37
《名家论坛》从本期起与您见面了。该栏目旨在通过刊发长江韬奋奖、中国新闻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获得者。以及新闻媒体、新闻院系领导结合新闻采编和教研撰写的理论文章,为新闻学术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1.
新闻工作的党性、"人民性"问题,是一个曾经激烈争论,中央对此有明确意见的问题。但是,近些年来,一些新闻理论文章,一些大学的新闻理论教材,仍在使用"人民性"  相似文献   

12.
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嬗变及操作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 《新闻界》2006,(2):69-70
西方新闻学在考察新闻价值要素时,设定了两个要素系列:一是新闻事实或新闻作品的价值构成要素系列,如时效、距离、重要性等等;有的设定四个,有的设定五六个。二是读者兴趣要素系列,如利害关系、金钱、性、奇突等等。后来形成的西方公认的“五要素”说,指的是前者;“八要素”说指的是后者。中国新闻学者在研究新闻价值要素时,逐渐舍弃了西方新闻价值理论中两种系列并行的做法,只用一个要素系列把新闻事实的内在要素和受众的兴趣要素综合起来,形成了现在公认的中国新闻价值五要素说,即: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趣味性。从新闻价值概念提出的背景来看,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内涵与受众地位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着重从受众地位的变化来谈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嬗变。  相似文献   

13.
注重新闻的纵深报道顾冰清《人民日报》上有个栏目叫“访读者想知的地方”。这是一个很有办报人见地的栏目。因为这个栏目实际上是一个新闻纵深报道的栏目。在这个栏目里所载的文章,看上去只是满足了读者想知地方的情况,但实际上对人的影响作用力不仅仅在于满足知道了,...  相似文献   

14.
南京日报有个叫“金点子”的栏目,读者想看什么样的新闻、觉得某个栏目需要改进、或者对加强舆论宜传有些想法,都可提出来。报社甄选吸纳的好点子,刊登在“金点子”栏目中,让更多的读者评议,然后根据好的建议进行改版。一下子,贴近老百姓现实生活的新闻和风格新颖的版面吸引了很多读者,发行量增加,政府也满意。正如报社总结的,改版成功的道理很简单,那就是走群众路线,从群众反馈的信息中找到他们的喜好,针对读者阅读心理和兴趣提供新闻,自然就产销适路。 反馈是新闻传括中的一个环节,对提高传括效果和引导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陈颂英 《新闻窗》2005,(3):13-15
受众是新闻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受众是新闻传播的接受者和服务对象,包括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一个复数名词,存在多种呈现方式以满足多元需求。数字时代新闻业的危机催生了以新闻创新为代表的自救行动,并产生了大量相关新概念。本研究通过对中外研究文献中的43个“X新闻”案例进行主题分析,总结了当前新闻实践中的三种创新形态:新价值取向、新新闻文本和新运行常规,它们具体表现为五个特征:关注人的存在、提升报道质量、开辟收入来源、运用先进技术和协作生产新闻。文章进而提出新闻的“有机创新”来解释数字时代的新闻创新景观,提供了从理论层面理解新闻创新的多棱镜。  相似文献   

17.
把这两项创优合在一起讲,是因为从2004年起,全国广播电视新闻评优中取消了新闻编排这一项。新设立了新闻栏目评优,一共要评选出十个优秀栏目,称为“十佳”新闻栏目。虽然取消了新闻编排全国评优,但是许多电台的台内评优并未取消。同时,新闻编排的优劣.又直接影响到新闻栏目的质量。所以,这里还是要讲一讲新闻编排的创优.并把它和新闻栏目创优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8.
理论文章,是报纸上常见的一种文章体裁。特别是党报,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为读者解疑释难,理论文章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部队的新闻干事、通讯员,注意力一般都在写消息、通讯上,即反映部队的工作成绩、经验;理论文章的作者,多是机关干部、理论研究人员、院校教员、领导干部等。我觉得,通讯员也应该对理论  相似文献   

19.
2003年6月30日,《北京青年报》A叠第二版出现一个加框的小栏目“本报更正”,对该报6月28日和29日消息中出现的差错提出更正,并为此向读者致歉。同时,该栏目还告诉读者与之联系的E-mail地址。这个栏目反映了该报的编者新添了一份新闻工作的职业意识,令人感到欣慰。这个小栏目在观念上涉及的是新闻法或新闻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更正与答辩权。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与写作》2005,(1):48-48
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非常喜欢《新闻与写作》,已连续订阅了八年,从中受益匪浅。但是,看完每期《新闻与写作》后,总会留下小小的遗憾。《新闻与写作》的佳作赏析、业务交流、来稿评析等栏目,根据栏目的性质,经常需要附上所要赏析、交流、评析的“原文”或“例文”,这样就更有说服力,也便于读者学习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