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1 毫秒
1.
翻译是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但意义保持不变的过程,因此,意义是翻译中的核心.但是人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影响意义再生成的诸多因素,行文对此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翻译过程究其本质是人的认知过程,故研究翻译认知的意义不言而喻。在译界,对翻译认知的研究整体上倾向于一元性,注重译者对源语和目的语的认识和把握。然而,真正的翻译认知过程是一个二元过程,即认知的解构与建构。本文将翻译认知的解构过程诠释为思辨过程,把其建构过程具体化为概念与意义的重构过程。思辨与重构的二元对立与统一是翻译认知的真正原型,对译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翻译中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完全对应通常是不容易实现的,而本文试图通过德国功能目的论来解决翻译过程中形式和意义之间的主次之分,或者说来寻求形式和意义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根据功能目的论,文章分了三种情况来分别讨论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处理,为翻译过程中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处理探索了条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李晓梅 《海外英语》2011,(13):188-189
翻译是一种有意识的人类活动,威密尔借助行为理论将翻译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目的原则是总体性原则,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具有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重大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翻译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因此,对于同一源文的翻译,不同的翻译目的可能有多个不同的译文,原文和译文也不完全对等。目的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突破了西方翻译研究泽者对原作的视角,原作不再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和有其确定的意义,而只是被看成是信息的提供者,译文被看作是语言交流的手段,译者可跟据目的相应的进行分析和处理。  相似文献   

5.
丛虔 《考试周刊》2007,(11):56-57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翻译过程中,人是积极活跃的因素,从事翻译的人,即译者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同时运用创造性思维,赋予译文美学价值。显然,离开了译者,翻译就失去了意义,无法实现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位于中心地位,但不排斥作者也不否认读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一种对文本意义进行解释的主观过程。理解是认知过程及其结果,但翻译中的理解是以文本的意义为对象和内容的。现代解释学论证了前理解对于理解的不可避免性和重要意义。伽达默尔提出了"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和效果历史"等原则。他的视界融合观从理论上印证了翻译中文化过滤现象的历史根源及其存在的不可避免性,突出了译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指出了文本重译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的意义不言而喻。语言研究的认知范式,尤其是关于意义本质及语法与意义之间关系的那些发人深省的观点,都大大阐明了翻译的属性及过程,有助于对翻译现象和问题做出更符合实际、更一致的解释。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重新审视了翻译对等这个最基本又最受争议的问题,认为翻译过程中的对等应该建立在概念层面上的并被定义为概念场景的对等。  相似文献   

8.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的移植过程。在语际翻译的过程中,由于英汉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形成了翻译的局限性这一问题。文章以大量的例证从英汉语言和文化差异的不同层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跨文化的意识才能真正做到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的对等。  相似文献   

9.
译者的抉择     
翻译是一个选择过程,不同的译文体现了译者不同的选择目的,不同的选择过程,不同的选择结果,以及不同的选择意义。翻译中选择行为的实现,哪些因素在起作用,译者的选择在翻译中具有什么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一是影响译者文本选择的因素;二是影响译者文本翻译的因素;三是译者抉择的意义。从而来解析翻译这样一个选择过程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翻译过程是一个综合的应用过程,词是翻译过程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最小单位,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出不同的意义。通过了解词语意义的发展演变、继而揭示出意义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分析研究如何处理翻译过程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11.
阐释学是一种探求意义理解和解释的科学。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化的互动活动,词义翻译又是翻译之根本。而译者是翻译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对原作的选材、理解、翻译策略的选择都体现了主体性能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程跃 《文教资料》2011,(12):45-47
本文从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的角度来探讨文化意象的翻译及相关问题。文化意象是一国语言文化的精华,文化意象的翻译过程是一个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过程。如何处理文化意象中"形象和意义"的矛盾问题成为文化意象翻译的关键所在。本文在翻译目的论的框架下,通过对《红楼梦》两个全译本(杨宪益夫妇版本和霍克斯版本)中文化意象翻译实例的分析和比较,揭示目的论在处理文化意象时的指导作用及在翻译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为文化意象的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解决文化意象翻译中的"形象和意义"的矛盾问题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子英 《海外英语》2014,(10):158-159
直译和意义是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自古有之。然而自五四以来,人们围绕着这两种译法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近年来,翻译界越来越倾向于直译。所以很多初学者就受到了这些言论的影响,会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的使用直译的翻译方法。然而,在非文学翻译过程中还好,中英文基本有相对应的说法,可在抒情性的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笔者就遇到了麻烦。该文通过分析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法的不同和文学翻译的特点,来阐明意译是文学翻译中不可或缺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处于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作者、译者、读者跨越时空,交流文本意义的互动活动,而互文性理论则强调文本的动态生成过程。二者之间是共生互补、相辅相成的关系。互文性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翻译的意义观,对翻译中文本的转换做出了新的阐释,为翻译研究向更加多元的领域继续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Bell关于翻译过程的论述为理论框架,对译者在翻译独立句子时的认知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文章采用了TAPs(有声思维法),反省法,回顾法和观察法,对四个不同英语水平和翻译能力的译者在翻译过程各个阶段的所想所做以及所采取的策略进行了定性研究,得出了一些关于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的推论。文章的推论对于译者控制翻译过程,翻译课程教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翻译规范理论在政府文献翻译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总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遵循翻译规范。译者在对源文本意义进行理解、意义传达和翻译策略选择过程中都会受制于翻译规范。好的译文是译者在翻译规范的指导下做出的折中抉择。  相似文献   

17.
刘静 《红领巾》2005,(5):135-136
符号学的翻译观为语用意义的理解和再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基础.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将解释项引入翻译过程,与其相对应的语用意义就成为翻译中意义转换的首要任务.在小说翻译中,翻译者应该分析原作语言符号,主要是句法结构所蕴含的丰富的语用意义,并在译作中忠实地再现出来,从而再现原作的社会历史现实和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18.
在翻译过程中,语义的透彻理解,是译文表达的前提和开端,译文表达是理解的目的和结果。本文从语义的三个层次即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实用意义出发,探讨了英译汉中语义的透彻理解对于获得翻译艺术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翻译的过程是解释符号意义的过程,莫里斯的符号学意义理论为广告翻译中语言符号的三种意义转换提供了理论前提。由于中西广告语言自身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很多时候这三种意义不能同时再现。因此,译者应最大限度地再现广告的主要意义和功能,实现有效的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20.
乐萍 《考试周刊》2010,(29):43-44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一个文化传递的过程。本文具体阐述了功能对等理论在英汉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从语言的功能与意义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寻求功能对等。同时通过分析各种英汉互译的实例及汉英典故的翻译来证明功能对等论应用于跨文化翻译是非常有效的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