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助词"了"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留学生在使用"了"时出现的偏误率很高,出现偏误的原因很多,其中教材的编写内容是影响留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调查留学生偏误句式,考察教材编写内容,并提出建议,希望对留学生"了"字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量词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汉语使用频率极高,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时候也会经常涉及到。对比分析法作为对外汉语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种研究方式和教学方法,在本文辨析量词"对"与"双"时会大量使用对比分析方法进行探讨。主要是从当前外国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偏误入手,分析、考察外国留学生在使用量词"对"与"双"时产生偏误的类型及原因,并从中总结出相关的教学技巧及方法,以此来帮助学习者正确认识"对"与"双"的运用,提高"对"与"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越南留学生在学习"倒、而、却"时出现的偏误情况,从误用和错序两种形式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并从母语干扰、目的语过度泛化、教材编写失误和教师教学失误等四个方面探讨了产生偏误的原因;最后,对对外汉语关联词语教学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婧 《华章》2009,(14)
离合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本文从俄罗斯留学生入手,阐述了俄罗斯留学生运用动宾式离合词的偏误,分析其出现偏误的原因并指出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5.
语气副词“究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留学生在习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误。结合中介语语料库中的语料以及留学生平时的作业,我们对留学生在习得语气副词“究竟”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类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语气副词“究竟”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之后"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也是对外汉语中级阶段词语。该文以中介语语料为基础,分析了留学生在不同阶段习得"之后"的情况,归纳了留学生在习得"之后"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偏误类型,并在以上两者的基础上提出了"之后"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立刻"和"马上"属于时间副词中的短时副词,两词意义功能相近,词典中通常相互释义。但二者也有区别。"立刻"时间跨度小,表示精确的时点,"马上"时间跨度大,具有伸缩性,主要表达模糊的时点。"立刻"和"马上"在句法和语用上也有较大差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难点。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偏误主要有错序、误用、缺位、误加等。本文通过对偏误语料进行分析,找出偏误规律,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解决偏误问题。  相似文献   

8.
闫瑾  王振来 《教师》2013,(8):123-124
否定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本文主要分析比较"不"与"没"的语义表达功能的异同,列举留学生学习中的典型偏误,并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不"与"没"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声调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语音方面的一个重大难题,无法正确、自然地在交际语流中使用汉语普通话的四声已经成为各国留学生习得汉语普通话过程中的一大顽症.除了留学生自身习得声调习得困难之外,更多的是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的不当造成了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普通话方面的诸多偏误.文章将结合近几十年有关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和自己的留学生语音音调实验调查谈谈自己对留学生汉语普通话教学对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能愿动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能愿动词"会"的使用对留学生在日常交际中准确地表情达意有很大作用。以中高级留学生口语语料为基础,探讨留学生使用能愿动词"会"的偏误情况,其偏误主要表现在漏用、误用、错序、否定疑问形式、与其他能愿动词混用等,分析偏误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对那些母语为表音文字的习得者来说是巨大的绊脚石.汉字作为表意的书写符号是留学生获取汉语书面能力必不可少的工具,要想获得全面的汉语交际能力,汉字的书写显然是不可逾越的.本文着重分析了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偏误及形成偏误的原因,进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字方面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关联词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意义相近的关联词语教学难度更大,以"再说"和"还有"为例,二者的意义和语法功能很接近,但使用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差别。本文从留学生对这两个词语的习得入手,分析偏误类型及其成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近义关联词语的教学建议,为关联词语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燕洲 《现代语文》2006,(5):101-103
离合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越南留学生在汉语离合词方面出现的偏误与其它国家留学生所出现的偏误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特点.本文结合越南留学生出现的实际偏误,从语言的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学习策略、教师讲解以及教材解释等方面,探求越南留学生汉语离合词偏误形成的真正原因,以期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14.
"亲自"和"亲眼"都属于"亲X"类方式副词,二者在句法、语义等方面有相似之处,留学生在使用时很容易混淆。从结构、语义等方面分析"亲自"和"亲眼"的异同,探究留学生形成偏误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郑希瑶 《考试周刊》2013,(96):155-158
量词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外国留学生在量词使用上较易出现偏误,尤其容易在两个相近量词的选用和辨析上出现问题。本文选取了两个比较容易发生混淆的量词——"只"与"头",设计测试问卷及教学实例,旨在了解外国留学生对这两个量词区别使用的偏误情况,以及两种不同教学法——传统教学法与认知教学法所产生的不同纠偏作用,以求获取些许进一步完善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启示和灵感。  相似文献   

16.
偏误分析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从语义指向的角度对留学生使用范围副词时出现的偏误进行考察,并在整理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探究产生偏误的原因,能够对教学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能愿动词是留学生学习汉语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汉语本体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一环。因此,为了使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能愿动词,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中能愿动词的教学效率,我们试从偏误角度来分析研究留学生汉语能愿动词的习得情况。根据偏误语料对能愿动词的偏误进行归纳,留学生在习得汉语能愿动词时常见的偏误现象有:遗漏、误加、误代、位置不当、否定、重叠。  相似文献   

18.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语法项目,是语法研究中的热点,同时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外国留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对外国留学生"把"字句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以促进外国留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把"字句。  相似文献   

19.
留学生习得汉语"比"字句时会出现很多偏误,这说明针对"比"字句的传统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外汉语中"比"字句的教学实践,对"构式—语块"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比"字句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分析,以期改进对外汉语中"比"字句的教学现状,使学生从结构、语义、语用层面更好地理解和习得该句式,减少偏误的产生,也希望对对外汉语教材编写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和"没(有)"是汉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否定词,也是留学生使用中出现错误最多的否定词,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果对偏误出现的类型、原因等有了一定的掌握,那么对外汉语教师就能有所重点的进行讲解,同时能帮助留学生更好的掌握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的语法规则,减少偏误,提高正确率。文章从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的本体区别进行分析,找出留学生习得"不"和"没(有)"时容易出现的偏误类型,研究其原因,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