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围城》,作为钱钟书先生的一个最好的著作,在其中,他塑造了方鸿渐等典型的人物形象,带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其中,包含了浓厚的讽刺意味,增加了这部作品的研究价值。对于本文,集中精力描写了《围城》中很多人物形象,以及表现手法,给读者很多借鉴。  相似文献   

2.
小说《围城》作为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在描写人物对话时,钱钟书先生使用了大量称谓语来体现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变化,更加生动形象地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围城》这部长篇小说为语料,通过列举称谓语在《围城》人物对话中的应用实例,探讨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在人物对话中的作用,进一步从语用学视角关注语篇信息的理解与表达,以期为学者研究称谓语的语用学意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现代文学大儒钱钟书所著的《围城》,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的影子,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创作主旨、人物形象塑造的比较,大胆地推论了《围城》之源在“红楼”。  相似文献   

4.
王倩蕾 《文教资料》2011,(36):253-255
《红楼梦》和《围城》都是中华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当今的《红楼梦》研究之中,原型探究派的研究非常火热.刘心武等众多学者在原型探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且获得了很多读者的支持。我们对于这种“原型探究热”应该这样看待?或许可以从对《围城》的研究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从叙事结构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两个方面肯定了电视剧《围城》对小说《围城》的改编。在结构上,电视剧《围城》沿袭了小说《围城》的"流浪汉体"结构,以人物遭遇体验为线索,描写了抗战背景下的世态人情;在形象塑造上,小说里的每个人物都颇为丰满生动,演员们也用精湛的演技为电视剧增添精彩。此外,从心理刻画、情节叙述和语言特色三个方面笔者也具体分析电视剧相比小说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雾都孤儿》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但其中所有的人物形象都十分复杂。在复杂和贫穷的生活背景中,多数人都被迫选择了通过作恶而活下去,但在窃贼团伙中,也仍旧有人坚持着内心的善,向往着真善美的生活状态。文章以分析复杂形态的人物形象为主,以《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为主对其善恶两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望文中内容能够为各个《雾都孤儿》读者提供一些人物解读方面的可用思路。  相似文献   

7.
《围城》是一部富有内涵的杰作。笔者从钱钟书对《围城》中的女性的态度入手,比较有关唐晓芙的外貌描写和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描写,不仅发现了唐晓芙的原型就是杨绛,而且指出这个女性是小说中唯一不受围城约束的人物形象,因此钱钟书在给小说增加一些亮色的同时,也造成了对"围城"某种程度的解构。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以来国内《围城》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国内《围城》研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可喜局面:一是关于作品的主题意蕴及人物形象的研究更为深入;二是多种批评视角的灵活运用;三是对于《围城》的创作缺陷作出了更加合理的解释。但是,拘泥于单一批评体系的《围城》研究也正在显露出它的危机。只有借助形式、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模式,才可望获得突破。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我国历史中重要的经典名著,在宏篇叙事中作者成功塑造了很多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改变了传统正面人物都善、反面人物都恶的叙事模式,作品中所应用的诗词对人物形象描写塑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与读者更好地了解《红楼梦》,本文从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勾勒、人物命运暗喻、人物对照、女性意识展现几个方面对《红楼梦》诗词和人物形象塑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围城》作为中国的名著,从未被学术界和文艺界的狂热者忽视过。由Jeanne Kelly和矛国权翻译的英译本《围城》,在西方文艺界引起了轰动,并且好评如潮。很多学者认为,《围城》的英译本顺应了西方读者和西方文化。然而,这究竟是一种顺应还是一种暴力值得我们深思。文章主要从几个部分进行展开和讨论:首先,在分析前人对《围城》英译本的评论后,提出观点,翻译即归化暴力;以贝尔曼的异质性与韦奴蒂的差异的伦理为理论框架,从文化的各个层面展开讨论,即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最后得出结论:翻译的归化暴力在《围城》的英译本中有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讽刺小说,对当时中国的病态化的知识分子进行了深入剖析,用诙谐、机智、锐利的讽刺语言,刻画了方渐鸿、李梅亭等具有讽刺意味的人物形象。本文将结合《围城》的具体内容,分析《围城》对人物虚荣心态和崇洋媚外心理的讽刺刻画,以及讽刺语言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12.
悲剧与喜剧一直被认为是两个对立的美学范畴,代表着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类型,然而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却时常出现悲喜交融的审美特征。钱锺书先生的《围城》就是很好的例子,语言上悲剧性意味的喜剧性表达,人物形象亦悲亦喜,主题意蕴悲喜交融,其中悲喜因素交互融合,达到了一种精妙绝伦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的《围城》和杨绛的《洗澡》这两部小说均以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厚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语言艺术诠释了对社会、生活以及人生的深层思考,两部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思想内容的表达、语言艺术的运用三方面来论述《围城》与《洗澡》的相通相连之处。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堪称是一座神秘莫测、气象万千的“城堡”,是一座魔镜式的艺术宫殿。自初版问世以来,有许多艺术探险家都企图进入其中领略其无穷奥秘,但多因不得要领而难登堂入室,令人遗憾地阻隔在《围城》之外。《围城》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笔者以为:《围城》的魅力皆在“围城”二字上。“围城”是作品的通贯大喻,是寓言,又是预言。钱钟书在《围城》中创造了独特的“围城意象”,构筑起艺术的“围城世界”,塑造了现代“围城人”,从哲学意义上,对整个人类情境和心态进行了形象概括和艺术把握,对人生价值命运作了深层探索,揭示了现代人类文明和现代人生困境这一深刻的哲学命题。正因为如此,《围城》才以其诱人魅力超越时空地吸引着读者,又以其深厚隽永的  相似文献   

15.
童蕾 《现代语文》2007,(5):32-32
引言钱钟书在他的《围城》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刻画作品中人物的形象,这些比喻恰到好处,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他因此被誉为"比喻大师",同时,他作品中的超常搭配也体现出他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围城》中修饰语与中心语超常搭配产生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6.
《围城》作为一部贯通中西方文化的力作,其极具特色的语言向西方读者展现了中国的社会文化。该文运用关联理论对《围城》中修辞格的翻译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运用明喻、拟人和讽刺等修辞手法语句的翻译来诠释关联理论在《围城》翻译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蕾  黄菲菲 《海外英语》2014,(17):176-177
《围城》作为一部贯通中西方文化的力作,其极具特色的语言向西方读者展现了中国的社会文化。该文运用关联理论对《围城》中修辞格的翻译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运用明喻、拟人和讽刺等修辞手法语句的翻译来诠释关联理论在《围城》翻译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者曾对《围城》全书的喻例作了穷尽性的统计收集。文章在此基础上对该书的各类比喻作了简要评析 ,仅从比喻修辞这一角度引导读者欣赏《围城》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的《围城》以擅长描写上层知识分子的生活为读者所称道。特别是他笔下的留学生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现代小说中,象《围城》那样刻画一大批留学生和教授的形象,又那么富有喜剧性的作品,恐怕很难找到第二部。《围城》中的方鸿渐是作家精心塑造的贯串全书的唯一人  相似文献   

20.
著名作家和学者钱钟书是现代文坛上有名的低产作家,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围城》被海外学者誉为“一支独秀走天下”,国内读者也因为《围城》而称钱钟书为“文化昆仑”。钱钟书及其《围城》获如此高的声誉,除了《围城》题材的开拓,作者刻画人物的维妙维肖以及小说绚丽流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