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论题:宋代田园诗研究 答辩通过日期:2003年5月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晋唐之后,宋代是田园诗发展的又一重要时期,作品量多质高,特色鲜明。但学界对宋代田园诗的研究相对薄弱,迄今仅见少量的个案研究和泛泛的通论。该论文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深入地对有宋一代的田园诗作了总体性的论析,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论文将宋代田园诗划分为五期,勾勒出发展的内在脉络和历史轨迹;并从农村社会环境、文学传统、诗人主体三个方面,揭示宋代田园诗繁盛的深层底蕴;从纵向比较的角度,探讨宋代田园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田园诗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荡昭章,独起众类”,(1)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社会政治的剧烈动荡和陶渊明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与他的人格精神之间的矛盾,形成了陶渊明田园诗独特的审美意象,诗人通过其所营造的审美意象,不仅表现了大自然的淳真、美丽、和善的一面,而且借以表达诗人内心的那份崇高的情操和人生的理想。本文就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意象谈些淡薄之见。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现在的人们把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诗称为山水田园诗。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是汉魏六朝八百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他以解缓归田行为的坚决,性格的真淳,情操的耿介,审美趣味的高尚,赢得了时誉,亦受到后世文人的仿效;在艺术上,他最先将田园作为独立的审美观照对象,开辟了田园诗的艺术园地,独创了田园诗的新形式,并使田园诗臻于极境,更成为后来文人艺术上的楷模。正因为如此,自唐宋以降,陶渊明一直是诗人和学者探讨的热点所在。近年  相似文献   

5.
储光羲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其山水诗虽不能与王、孟比肩 ,却具“清而适”的艺术审美特征 ;尤其是他的田园诗 ,既多且好 ,深得陶渊明“真朴”之精髓。在中国田园诗史上第一次描写了丰富多彩的农民形象、农耕事象与民俗村风 ,扩大了田园诗的表现范围 ,丰富了田园诗的美学意蕴。同时 ,诗人以田园生活抒情言志 ,开创了比兴体的田园诗格。储光羲与王维、孟浩然在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的地位当是鼎足而三的  相似文献   

6.
小朋友们,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几乎渗透到各个领域。在一些诗歌中也蕴含着有趣的数学知识呢!宋代诗人邵康有—首田园诗: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史上 ,山水田园诗的历史源远流长。王维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 ,和盛唐其他诗人将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推向了高峰 ,使其具有广泛的欣赏队伍。笔者认为 ,这是因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着别具魅力的审美构成因素。具体表现为 :赏心悦目的感官美 ;隐逸情结与山水情怀 ;自我人格的强化 ;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在讨论了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特性之后,让我们再来看看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理想。陶渊明的田园诗确实具有一种和平、宁静、恬淡、幽美的风格,如《饮酒》:“采菊东篱下”、《时运》:“迈迈时运”等篇更为突出。读着这些诗句,一幅幅宁静幽美的农村图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诗人在全力表现着大自然的美,他用自己摆脱黑暗官场后那种欣喜若狂的激情拥抱着本来就有秀丽、幽美一面的自然景物。读过这些优美的田园诗  相似文献   

9.
储光羲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其山水诗虽不能与王、孟比肩,却具有“清而适”的艺术审美特征;尤其是他的田园诗,既多且好,深得陶渊明“真朴”之精髓。在中国田园诗史上第一次描写了丰富多彩的农民形象、农耕事象与民俗村风,扩大了田园诗的表现范围,丰富了田园诗的美学意蕴。同时,诗人以田园生活抒情意志,开创了比兴体的田园诗格。储光羲与王维、孟浩然在盛唐山水园诗派中的地位当是鼎足而三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伟大诗人,陶渊明始终是一面不倒的旗帜,与后代诗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陶渊明田园诗的有力继承者,王绩和陶渊明有许多近似之处。孟浩然一生仰慕陶渊明。与陶渊明的田园诗相比,王维的田园诗更多画意和牧歌情调,在情绪上也更为幽寂。陶诗高妙、玄远的文思让白居易羡慕不已;作为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相隔千年的两位伟大诗人,苏轼和陶渊明有许多相近、相通之处。陶渊明执著关注现实的精神,在范成大这里得到了深化。陶渊明已经深入到了后代诗人的内心深处。  相似文献   

11.
六朝隋唐的山水画只是作为人物画及牛马车辔的背景不成为独立的资料 ,因而谈不上什么审美价值 ,随着中国封建社会从唐王朝到宋代鼎盛走向衰弱的变异 ,门阀世族的地位由荣而衷 ,庶族地主却通过科举入仕而由弱而强 ,代表地主阶级审美趣味的中国山水画也逐渐趋向成熟 ,宋代是确立中国山水画独立地位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宋代咏物词的题材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咏物词共有2999首,所咏事物多达250余种,涉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统计表明,不同词调、不同词家在对具体咏物题材的选择性或日适应性上,都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为植物、气象、饮食、天象、动物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人的生活情趣、审美习尚和词学观念。  相似文献   

13.
李艳 《培训与研究》2007,24(7):15-16
罗隐的咏史诗,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并深远地影响了宋人诗风的审美取向。本文仅以《西施》、《帝幸蜀》为例对罗隐咏史诗的创作情感和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南宋文化作为杭州文化的原型,其优雅、婉美而精细的艺术形态,以及追求诗意的审美品格对杭州籍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杭州籍现当代作家的审美追求和创作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烙上了南宋文化的审美因子.  相似文献   

15.
“风趣”与“机趣”是“趣”的两种审美形态。“风趣”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它作为美学范畴确立在宋代,宋以后文论家对“风趣”展开了理论探讨。“机趣”则最早出现于明代,明清两代文论家对“机趣”也进行了理论阐说。“风趣”与“机趣”相互渗透、相互糅合;但两者在审美质性、审美生发、审美意味、情态表现等方面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16.
官员诗人是宋代诗歌创作酬唱主力军,他们的创作酬唱塑造出宋代诗歌创作酬唱的主流形态与基本风貌。官员通过立朝、外任与贬谪等方式,驻足、行走于两宋的各个地域,并通过诗歌酬唱创建全国性的诗歌网络,使每个地域的文化活动都可以进入公众的视野。官员阶层特有的品阶、官职及政见,是影响官员诗人酬唱对象与酬唱圈层的三大身份要素,这令其诗歌酬唱无法脱离层级、功利与政治。官员的身份层级不同,其酬唱风貌及审美情态也不尽相同,高层与低层差异最为明显,而只有精神上超越了世俗层级制约的官员诗人,才可能成为官员诗歌乃至宋代诗歌的审美主流。  相似文献   

17.
钧瓷有民钧和官钧之分,民钧创烧于北宋早期,在北宋末年,质量上乘窑变奇特向宫廷供奉的花器称为官钧.由于同时代文献记载的缺失,官钧的始烧年代始终成为争议的焦点.从文献资料、钧瓷的审美特征、考古发掘资料等方面研究,官钧金代说、元代说、明代说都回避了民窑的“器皿类钧瓷”,只对所谓“官钧”的陈设类器皿质疑猜测,以偏盖全,忽视了民钧和官钧的关系问题,相对而言,北宋说仍然比较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8.
学与化有密切的关系。南宋时期,中国传统化重心南移,南方化兴盛,南宋词呈现出南方情味,其审美风格以阴柔为美。金元兴起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游牧化与北方化融合,北方化重心区形成。以阳刚为美的元散曲具有明显的北方化的特点。因此,从南宋词到元散曲艺术审美风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宋代女词人的创作是女性文学史的第一个高潮,她们的作品体现出不同于男性创作的艺术特色,更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女性形象,对女性形象进行了重塑与深化,体现出宋代女词人独有的艺术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0.
宋元易代之际,沈义父《乐府指迷》、张炎《词源》、陆行直《词旨》三部词学专著对宋代词学作理论性质的总结,建立起初步的词学体系。周密编选《绝妙好词》于宋亡之后,摘选精粹,体例完备,风格一致,颇具流派意识,以选本形式参与促成宋末以来关于词体理论的建设。其选摘标准及审美取向集中于复雅审音、寄托隐微和力主清空。《绝妙好词》对清代词学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