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情)和境(景)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如何把意境融入政治课教学中是中职政治课教学的一大特色之一。那么,教师如何在中职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意  相似文献   

2.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情)和境(景)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如何把意境融入政治课教学,是政治课教学的一大特色。一、导入要妙趣横生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  相似文献   

3.
贾跃文 《考试周刊》2010,(35):174-174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情)和境(景)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把意境融入政治课教学中是政治课教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4.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情)和境(景)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如何把意境融入政治课教学中是中职政治课教学的特色之一。那么,教师如何在中职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意境呢?  相似文献   

5.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在教学中,意(情)属于主观范畴,可以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境(景)是客观范畴,可特指学生,教师与学生的统一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汇贯通,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做到王夫之所言的“景中生情,情中会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把意境融入政治课教学是政治课教学的一大特色。在教学中,意(情)属于主观范畴,可以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境(景)是客观范畴,可特指学生。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一也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融,从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意境呢?首先,导入要妙趣横生。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明白本课…  相似文献   

7.
所谓意境,就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如何把意境融入政治课教学中是政治课教学的一大特色之一。在教学巾,意属于主观范畴,可以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境是客观范畴,可特指学生。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一也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贯通,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做到王夫之所言的“景巾生情,情巾会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那么,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意境呢?  相似文献   

9.
散文是美文,其美的灵魂是"诗的意境"。散文意境的创造,关键在于抓住情与景、意与象,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到思与境偕,物我合一。  相似文献   

10.
常青 《中国成人教育》2006,(12):158-159
诗歌中创设的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境界的完美结合,但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一般的解释是: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境是指客观生活或氛围。意和境有机的融合从而造成一种艺术境界,称为“意境”。换一个角度来说,“意”是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的认识、感受和评价,包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人形象描绘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二者的关系是“意”借“境”而表现,“境”则以“意”为灵魂,情景相生,形神交融,方可成为意境。追求意境美,是有情有景的抒情诗的艺术极致,更是中国古典诗的特点,那…  相似文献   

11.
李建海 《考试周刊》2009,(19):198-199
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一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与学融会贯通,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做到“景中生情,情中会景”。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意境呢?  相似文献   

12.
意境是客观与主观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诗歌中的形象集中了现实美中的精髓,是诗人创造意境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在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中,意境是指作者主观情志和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是诗歌的突出特征,好的意境是优秀诗歌作品的勋章。诗歌要较之其它文学形式更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做到言约而意丰,言近而旨远就必须创造出美好的意境。而“情”与“景”正是构成意境的两大重要方面,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境”的具体表现。因而古代诗人在其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情和景的关系。正确认识和理解古典诗歌意境中的情景关系,对我们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家的艺术匠心,提高创作能力和鉴赏水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意(情)属于主观范畴,可以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境(景)是客观范畴,可特指学生.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一也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会贯通,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没意境呢?  相似文献   

15.
葛学志 《考试周刊》2011,(66):155-156
在教学中,意(情)属于主观范畴,可以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境(景)是客观范畴,可特指学生。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一也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会贯通,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做到王夫之所言:“景中生情,情中会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政治课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意境呢?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我旧美学思想中的一个反映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的重要范畴,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主客融合、情景交融的意境课堂是对传统课堂“主客二分”的超越。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化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相似文献   

17.
意境就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能够把读者引入充分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情与景的统一,意与境的融合是意境形成的基础.要欣赏诗歌的意境,就要从意境的构成和其特点入手,  相似文献   

18.
<正> 意境,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是我国传统诗歌美学审美理论的核心和最高审美原则。早在南北朝时期,刘勰就提出过“神与物游”的艺术要求,后来又有唐皎然的“取境”说,司空图的“思与境偕”论,明代王世贞的“意象”说,胡应麟的“兴象”说,清人王国维的“境界”说,他们都对诗的意境理论作过多方面的探讨和阐发。我们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诗学的意境理论体系构成无非包括“意”与“境”这两个重要因素。所谓“意”,是指诗人的思想与情感;“境”,是指用以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与画面,即把情感客观化、对象化。“意”是诗的生命,“境”则是附丽“意”的形象的外壳,是表现诗人主观情志的手段和工具。诗人的思想情感只有借助于具体形象的描绘才能得到生动的抒发,而具体形象又因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熔铸而获得强烈的美感力量。诗的意境创造,就是要求“意”与“境”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强调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境的高度统一与交融。古人云:“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情景相融而莫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些艺  相似文献   

19.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在《<唐宋词鉴赏辞典>序》中指出:要讲词的欣赏,不能不提到"意境"的艺术理论问题。"意"就是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境"就是诗词中描绘的景物和生活画面。所谓意境即主观感情(情)和客观外物(景)的和谐统一。在平时的诗词教学中,学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词的欣赏,从来讲究“意境”。简而言之,“意”就是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境”就是诗词中描绘的景物和生活画面。所谓意境即主观感情(情)和客观外物(景)的和谐统一。在平时的诗词教学中,学生由诗词语言想象到“境”并不难,但要让学生由“境”生“意”却有一定难度。明代王夫之曾指出“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如何让学生由“境”生“意”,是诗词教学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