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人走路时摩擦力是否作功的问题有两种说法,本对这两种说法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质点系动能增量与质点平动动能量的区别以及人走路时动能增量的本质来源。  相似文献   

2.
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黄光荣 《数学教育学报》2002,11(2):21-23,49
数学哲学家们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提出了多种说法,概括起来可分为4类:经验倾向性说法;形式倾向性说法;综合(调和)说法;先验论说法。然而, 没有一种令人完全满意的关于数学本质的概括。为此,要从不同历史阶段分析和认识数学的本质;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数学的本质意义;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也随着各人对数学的感觉不同而异。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更多地取决于对数学的心灵感悟,这才是接近数学、走进数学、研究数学和发现数学真理的不竭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3.
人的本质是什么?历代的哲学家从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出发,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多种回答。有说:人是理性的动物。又有说: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力图从一种与前人不同的角度对人的本质进行动态的诠释,提出了一种新的回答:人是符号动物。  相似文献   

4.
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实现是人的问题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把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实现按其内在的统一性加以系统地研究,有利于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实现的研究更深入、更全面、更富有创造性。二者的统一至少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实现:一是从人的价值实现的角度寻求人的发展,即以现实的个人的存在和活动的积极意义为指导实现人的发展;二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寻求人的价值实现,即全面、自由、充分、协调地发挥每个人作为人的积极作用、积极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的本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本质”一词的原意,应把人的本质定义为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体,即人都是处在一定生产方式中的自然人。因为这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概括了人的全部因素,它存在于社会始终,它在矛盾运动中顺次展开为需求与生产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个人与社会生产的矛盾,这些矛盾的运动实现为各社会形态,表现出集团和个人的特殊本质。人的本质包含许多层面,每一层面都是一种人性。个体人的本质以其中一种人性为特征,但人性不等于人的本质。以往关于人本质的学说大多是把人性夸大为人的本质,这是他们不能科学揭示人本质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对教育本质问题研究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本质问题是教育理论研究的核心和难点。关于如何科学地揭示教育的本质,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学说。本文通过对以往论点的剖析,试从教育规律的角度入手,从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两个方面,探讨应该如何研究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我国学者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一直有着各种说法,再一次全面准确地认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无疑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人本问题在马克思的原著中的主要表述体现一种多维考察,主要有自由精神理论、人的类特性理论、人的需要理论、社会关系的总和论四种,而人的本质是一个包含着多种要素、动态发展和日益完善着的系统的质。  相似文献   

8.
<正>人学问题历来是中西方哲学的热点和核心问题。从总体上看,西方人学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古希腊到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对于人学的研究是沿着精神主体性、抽象人性论和理性主义的方向演化的。第二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西方人学沿着人格主义、生命直觉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则是沿着人的社会性、实践性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了与现代西方人学完全不同的两个发展流向。我们评介现代西方人学,就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正确地理解人性和人的本质,人的自由,人生的评价和意义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从而创立科学的人的学说。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是从何处发祥的?我以为是从揭示人的自然本质开始的。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的自然的本质属性。什么是人的自然本质?马克思从两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首先从人的活动方式来看,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然的本质属性就是人的“有意识的生活活动”①。人的自觉自由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生活活动,构成了人类活动方式的共同特点。正是这个特点使人最终从动物界脱离出来,成为万物之灵秀,正是这个特点使人具有改造自然、创造对象世界的能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是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教育学的永恒主题。从人的发展的不同角度,学者们提出了教育要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等。桂建生、胡国强的新著《人的发展教育论》,独辟蹊径,从人的终身发展的宏观背景来审视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树立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  相似文献   

11.
德育:从人本身出发谢维和考虑德育的功能与价值,至少有两个基本的参照系.其一是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状况:其二是人在教育中的地位与状况。从德育与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来看,人们也可以起码有两个不同的角度,一是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角度,分析它们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依赖的...  相似文献   

12.
记叙文分两种,记人的和记事的。 记人的记叙文简快方法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从被记人的品行角度考虑;另一方面是从记叙者对被记人的情感角度来考虑。  相似文献   

13.
流行不一定意味着正确,但却一定有其深层的原理。关于教师职业,有两个流行很广的说法,其一是“教师像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其二是“家有五斗粮,不做孩子王”。仔细反省这两个说法,会发现前者是从道德角度思考教师职业,它往往出于治人者之口;后者是从功利角度思考教师职业,它往往为治于人者认同。我这里并不想分析这两种观念的正确与否或生成缘由。我想说的是,在我们关于教师的职业的长期思考中,缺少一个审美的角度。当我读到王鰓《美丽教师》这部著作时,我发现,王鰓是在全心全意地从审美的角度去思考和体验教师…  相似文献   

14.
关于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问题,学术有不同的看法,通行的主要有两种,即“物质起点说”和“实践起点说”,而笔者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似有不妥,本文从对“现实的人”的涵主及“现实的人”作为唯物史观逻辑起点依据的揭示上,论证了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就是“现实的人”这一例题。  相似文献   

15.
一般观点认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科学而明确的规定,就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指出的,“人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本文则认为,在研究人的本质时,马克思曾先后使用了三种提法,揭示这三种不同提法之间的内在逻辑和逻辑的历史,乃是本文的中心议题。同时,这种揭示也使我们找到了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科学根据。最后,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人的本质与人的解放理论的阐述,试图揭示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之逻辑思路的真正蕴涵。  相似文献   

16.
埃吕尔和温纳从不同的角度分别阐述了技术自主性及其表现形式;他们关于技术自主性的见解既具有合理性亦存在局限性;他们对于技术的本质、技术绝对自主与技术相对自主的关系、技术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技术与人的关系诸问题的认识均存在异同;树立正确的技术自主观必须遵循两个基础原则:一是要坚持"人"的技术性本质,揭示技术的"属人"本质;二是要坚持技术的自主性是人的自主性的一种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关于感生电动势的产生,通常介绍有两种情况:(1)一段导体作切割磁力线运动;(2)线圈中磁通量发生变化。这里要提出的问题是,这两种情况有没有区别?是否仅仅是说法上的不同而实质完全一样?有些教材常用如图一所示的实验来说明这两种说法的本质是一样的。金属棍  相似文献   

18.
记叙文分两种,记人的和记事的。记人的记叙文简快方法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从被记人的品行角度考虑;另一方面是从记叙者对被记人的情感角度来考虑。  相似文献   

19.
“异化”是一个用得很普遍的概念,关于其内涵前人多有论述;就如何克服与扬弃“异化”,他们也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多是从经济学、哲学的角度加以研究的。我们认为,随着历史的发展,“异化”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内涵,对它的研究也应该出现新的角度。本文选择“人的自我异化”作为论题,从占有与生存这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出发,试图站在不同于传统的立场上揭示出“人的自我异化”的原因并探索对其积极扬弃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教育理论界关于教育本质的争论一连续不断,由起初探讨教育的归属到近年来关注人的主体性,讨论逐步深入,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如鲁洁先生的《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雷鸣强先生的《教育的本质是主体间的文化传承》等论文作为教育本质研究的新成果,都给人以新的启迪。然而,理论界对教育本质的研究大多是从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层面上进行的,对教育本质的揭示基本上还停留在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关系的辩证分析上,而不是真正从教育主体的角度来揭示教育的本质。本文试图从教育主体的角度进一步揭示教育的本质。一、关于教育主体1.历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