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科学院出版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武汉分会承办的"2012国内外优秀科技期刊范例专题培训班"于2012年10月25~30日在武汉湖北饭店举办。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在国内期刊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与国内外优秀期刊相比,在办刊理念、体制机制、出版模式、经营模式、能力建设和战略规划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许多期刊的发展还没有突破传统出版思维模式和习惯的限制,不太适应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为帮助广大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学习、总结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科技期刊的办刊经验、最佳实践以及他们的成功发展模式与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办刊管理水平,中国科学院出版委员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中长期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中国科学院期刊中长期发展规划思路.思考内容包括期刊的定位,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改革体制和机制;创办国际知名期刊;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学术质量;推动电子版网络版的发展;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以及实现任务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赴欧科技期刊考察团通过与德国Springer、荷兰Elsevier、英国IOPP、Taylor & Francis Group、Nature Press Group等知名国际科技出版集团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重点考察了国际科技期刊运行发展模式和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发展状况,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在出版理念、人才建设、数字化建设、出版经营、国际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0):1332-1332
正各期刊编辑部及相关出版单位:为帮助广大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学习、总结和借鉴国内外高水平科技期刊的若干特点和最佳实践以及他们的成功发展模式与机制,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定于2014年11月24—28日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举办"2014科技期刊经营管理与策划专题培训班",共计40个学时。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的推动科技期刊发展方式转变,总结和探讨新的形势下科技期刊发展的理论问题,寻求科技期刊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最佳实践,推动科技期刊发展机制体制的转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第21次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8月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中国科学院期刊中长期发展规划思路。思考内容包括期刊的定位,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改革体制和机制;创办国际知名期刊;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学术质量;推动电子版网络版的发展;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以及实现任务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邮发代号:82-398《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面向全国发行的我国第一个综合研究科技期刊的期刊。2016年,《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继续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CSSCI核心来源期刊目录收录;在中国学术评价研究报告(武汉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期刊网络化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结合中国科学院情况,回顾了我国科技期刊网络化发展过程,分析了我国期刊网站建设现状,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影响科技期刊创新发展需要解决的几点问题,并构思了中国科技期刊门户网站建设方案和未来网络化科技期刊的一些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2013年10月16日,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2005年度我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前任副院长兼中国科学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主任叶笃正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叶笃正先生从事地球科学研究七十余载,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科学事业,研究成果丰硕。他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创立了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以及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开拓了全球变化科学新领域;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适应气候变化理论框架等一系列科学思想;不愧为我国大气科学界的一代宗师,是国际大气科学界和全球气候变化领域屈指可数的杰出科学家。他为我国一些重要学科和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了卓越贡献,也为他赢得了诸多荣誉,获奖无数,特别是2005年获得了由国家领导人亲自颁发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于2006年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叶笃正先生不仅为大气科学研究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科学期刊出版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个杰出的很有作为的领导者。在其七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在国内外先后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而中国科学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主任一职是他在1982年至1988年担任的。在这一任期里,叶先生始终把这一任职视为其重要职务之一。在这一期间,中国科学院期刊正面临着发展机遇与严重挑战并存时期,一些重要学术期刊何去何从,是放弃领导还是加强领导,如何稳定期刊编辑出版队伍,提高人员素质,如何发展院学术期刊事业等问题摆在他的面前。经过深思熟虑,在这一关键时刻,叶先生果断地采取了几项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当时,挂靠在中国科学院的各种学会有四十多个,以学会名义办的学术期刊约有五十多种。那时无论在院外还是院内,领导层还是普通群众,对此类期刊如何管理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不少人主张中国科学院不必去管理这些期刊。考虑到科技期刊是科学技术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媒介,反映着一个国家或机构的科技实力,高水平的科技期刊既是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记录和传播载体,又是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在推动科学进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考虑到挂靠在中国科学院的各类学会期刊与院相关科学研究息息相关,院有必要而且有义务管理好这些期刊,为此,叶笃正先生顶住来自各方的压力,力排众议,决定对这些期刊不仅不放弃领导,而且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把其纳入院的发展计划,由院和相关研究所给予更有力的支持。由于这些期刊自身的努力,同时又得到院和相关研究所的领导支持,均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我国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的中坚力量和佼佼者。 为切实提高编辑出版人员素质,充分激发它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稳定和吸引优秀编辑出版人才,叶先生敏锐地意识到,有必要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编辑出版专业职称系列。但当时我国编辑出版界,包括中国科学院编辑出版单位和人员,普遍认为编辑社会地位低,建立编辑职称系列不利于提高其社会地位,不如套用工程师职称系列。事实上,当时在我国一些对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出版管理部门就已实行了工程师职称系列。在这种不利的社会环境下,叶先生拿出了像科研攻关那样的执着精神,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创建编辑职称系列,并得到了当时的管理部门国务院科技干部局的支持和批准。随后中国科学院在全国率先采用所创建的编辑职称系列开展评聘工作,收到了极佳效果。中国科学院开创的这些工作已成为全国无可争辩的典范,后来编辑职称系列也得到了国家出版管理部门的肯定并向全国推广执行。可以说,编辑职称系列的建立无疑为我国编辑出版人员争得了荣誉和应有的地位。为了迅速推行编辑职称系列,叶先生还亲自参加了中国科学院首批编审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并批准聘任名单,这为今后的任职资格评审打下了坚实基础。叶先生在百忙中还十分关心期刊编辑人员的职称评聘情况,当了解到一些研究所因缺少相应聘任指标一时无力解决优秀编辑人员的职务晋升问题时,他必出面疏通解决。叶先生的支持和关怀,极大地调动了中国科学院编辑人员的办刊积极性,鼓舞他们不断提升期刊质量的斗志。 1985年9月24日,叶笃正先生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该会便于1986年中国科学院第三次期刊工作会议期间宣布正式成立。“我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我院期刊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对该会成立的充分肯定。在叶先生和院各届领导的支持下,研究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成立至今的27年期间,研究会在团结广大科技期刊工作者、在创建和开展科技期刊编辑学研究、进行科技期刊编辑学术与编辑出版经验交流,促进科技期刊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强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建设,推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现代化和期刊出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进一步深化科技期刊改革,反映广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的意见和呼声等方面,做了大量功不可没的工作。该会所办的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为推动我国科技期刊事业的繁荣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被列为“信息与知识传播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名列“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还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奖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显然,研究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叶先生潜心打造的基础和支持分不开的。 在中国科学院的领导和支持下,经全院科技期刊工作者的共同奋斗,院科技期刊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期刊数量已从改革开放初期不足40种发展到目前的320多种。学术类期刊基本覆盖了自然科学和高新技术的主要领域,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特别是自知识创新工程开展以来,涌现出一批学术水平高、学科代表性强、具有国际一流期刊发展前景的学术期刊。这些骄人成就是和叶笃正先生在职期间所作出的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决策,以及对期刊事业的高度重视、无比关怀和支持分不开的。可以说,叶笃正先生是已获得初步繁荣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出版事业的奠基者和领路人。 叶笃正先生对群众十分诚恳热情,虚怀若谷,每个见过他的人都深受感动。他克己奉公,严于律己,宽厚待人,是做人治学的楷模,诲人不倦的典范,一个真正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大科学家。他“用生命谱写了精彩的人生”,他的一生是为科学事业奋斗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他的逝世是科学界的一大损失,也是科学期刊出版界的一大损失,我们深切怀念、沉痛悼念叶笃正先生,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第21届学术研讨会 创新科技期刊发展方式 促进期刊出版业态转型 征文通知 各期刊编辑部及有关单位: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研究行为的重大转变,科学交流模式的日益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期刊从内容到形态正在迎来全新的转变:科技期刊正在从单刊、印本和弱小,快速地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开放获取,并逐步地走向集群化、集约化、集团化,以能动地适应科学研究的需求,应对信息环境变化所带来的诸多挑战。所有这一切,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者必须创新科技期刊发展方式,积极推动期刊出版业态转型,从传统的期刊发展方式中转变过来,直面变化的挑战,把握发展机遇,规划发展路径,提高发展能力,重视发展质量,提升发展效益。 为更好地推动科技期刊发展方式的转变,从理论上总结和探讨与科技期刊发展方式相关的各种问题,从实务上寻求科技期刊发展方式的最佳实践,特别是开放获取出版(open access publishing)的模式和影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拟于2011年第三季度在内蒙古自治区召开第21届学术研讨会。 会议的主题是:创新科技期刊发展方式 促进期刊出版业态转型 副主题是: 1.开放获取出版模式与影响 2.数字出版与网络出版 3.期刊出版转型策略 4.科技期刊出版体制与机制改革 5.科技期刊发展战略与规划 6.其他相关问题 会议还将邀请科技界、情报界和期刊界的专家学者就一些重大的问题作专题报告。欢迎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者和业内人士积极撰文参会。论文经专家评审推荐大会交流,或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发表。 应征论文请于2011年6月30日前电邮至:STMJournal@mail.las.ac.cn(邮件主题注明:年会征文+作者姓名)。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国家科学图书馆710室(邮编100190)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 电话:010-62539101,13801399746 论文请在最后附1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并注明详细的联系方式(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手机、电子邮件等)。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 2011年3月20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为了应对文化事业体制改革的新形势,配合中国科学院第三期知识创新工程的部署,以调查问卷、会议研讨等形式对中国科学院所属单位主办和承办的科技期刊的现状做了全面调查,内容包括:印刷出版、价格及发行情况,国内外来稿及发稿数量变化,出版周期,学术指标,编辑队伍现状及运行模式等,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的印刷出版质量、国内外来稿、学术水平均明显提高;期刊定价与出版页码、印刷纸质、发行量没有相关性;运行方式呈多样化;政策是制约科技期刊发展的首要因素,建议有关部门组织调查研究,建立适应科技期刊发展的政策体系,指导推动科技期刊的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中国科学院改革后的期刊和学会格局入手,讨论了科技期刊的现代化发展方向,走电子化、网络化和集团化道路的问题,并以中国数学与系统科学信息网的运作为例,探讨了门户网站市场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回顾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工作走过的路程,总结了院期刊工作建设方面的成就和不足,并对今后院科技期刊工作建设发展提出了一些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技期刊相关行业职业道德标准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期刊工作与科研工作息息相关,是科研工作的龙头和龙尾,科技期刊是科研工作成果发表的重要平台,承担着记录、传播和转化科研成果为生产力的任务;但科技期刊也能够成为学术不端行为的传播渠道,严重影响期刊的声誉,从而影响到期刊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制定科技期刊编辑职业道德标准。建立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目的是以一流的道德水准,培育一流的人才,创一流的刊物。而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需要借鉴相关行业(如新闻、广播电视、出版、科学研究)的职业道德标准,同时,所制定的职业道德标准应体现科技期刊工作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第五届编委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14年2月28下午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举行。《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以下简称期刊研究会)的会刊,由研究会和国家科学图书馆(文献情报中心)联合主办。根据期刊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秘书长办公会议决定,为适应《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发展的需要,经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建立了由56人组成的新一届编委会。编委会成员以科技期刊编辑、评价、管理等方面的专家为主,院内外兼顾,新编委占全部编委的57%。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下简称“金属所”)承办的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范例培训班于2023年5月28日至6月2日在沈阳顺利举办。培训班得到了中宣部干部局的批准和中国科学院期刊主管局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的140余名期刊编辑和相关从业者参加了本次培训。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科学院59种国际合作期刊及相关国外合作出版机构的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专家座谈,了解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的国际合作目的、合作方选择原则和合作内容,分析合作效果及存在问题,提出科技期刊国际合作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贺信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 值此研究会第17次学术研讨会——“科技期刊的创新与发展、现状及对策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河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向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借此机会,向支持和关心河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的各位领导、同仁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为科技期刊界提供了两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一是创办了《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以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实用性强而被赞誉;二是每年举办学术研讨会,以层次高、内容前沿、收益大而受青睐。这两个平台,不仅推动了中国科学院系统  相似文献   

19.
稿约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8):1092-1092
正《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创刊于1990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共同主办的、面向全国的我国第一个综合研究科技期刊的刊物。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以及中信所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所收录,  相似文献   

20.
稿约     
正《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创刊于1990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共同主办的、面向全国的我国第一个综合研究科技期刊的刊物。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信息与知识传播类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