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兵 《新闻知识》2000,(12):28-29
靠“三把剪刀”起家的《中国剪报》,历10年创业艰辛,获得发行65万份并在全国渐有声誉的收获,在众多文摘报刊中走出了一条很有特色的新路。信息量大,报道面宽.集政策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是文摘类报刊的共同特色。《中国剪报》洋洋洒洒20多个专版,琳琅满目数不清的专栏,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些特色。翻阅《中国剪报》,很快会被她的一种不同于其他文摘报刊的特色所吸引,即其对于读者关注的国内外重大事件、重要的国家与社会事务、经济军事文化等焦点问题,进行集中、全面、突出、综合的报道,以寸土寸金的版面,对之进行多…  相似文献   

2.
一张高品位的文摘类报纸,并非人们想象中“剪刀加浆糊”的“作坊产品”。时政类的《报刊文摘》创刊27年.尽管每期仅4开4版,但其发行量、摘编内容、编辑水平及报纸影响,在全国同行和读者中有口皆碑——正如其办报宗旨所言“博采众家报纸之新,为读者提供方便”,其成功之处,除选稿的眼光独特外,编辑人员对新闻的再创作是一大因素。  相似文献   

3.
文摘一词来源于拉丁语“referre”,原意是:通告、转达、报告。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文摘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定义。常见的大约有十几种,综合这些定义的实质,可作如下归纳: 文摘就是对原始文献简明而又完备的浓缩与择要。 有的学者从文体学的角度对文摘进行研究,认为公文、科技、政治、文艺这四种语体属于“原生语体”文摘,是一种贯通公文、政治、科技及文艺语体的“横向语体”。 但是,目前国内不少文摘类报刊,在编辑过程中,基本都采取一种更宽泛的理解。如在《报刊文摘》、《中国剪报》、《读者》文摘的内涵被极大地拓展了。举凡提要、摘要、摘录、概要、梗概、摘引、剪报、综述、缩写甚至文选,都可归纳在文摘语体之内。从文摘学的角度来看,这也许过于驳杂,缺乏科学缜密。有的学者据此提出了两个概念:“普及性文摘”与“情报性文摘”,借以区分狭义与广义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读友》杂志是一本新生代的文摘刊物。在编辑过程中,杂志努力开辟“第三种文摘模式”,即淡化文摘杂志“吃现成饭”的痕迹,强化编辑在选稿后的主动性,加大编辑“整合”力度,给“旧稿”赋予一种新形式、新含量、新角度、新思想,依靠刊物的“保鲜”特色在文摘刊物中赢得自己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有一把剪刀、一瓶浆糊就可以当文摘编辑了。”其实说的是外行话。从某种意义上讲,文摘编辑是给编辑当编辑,甚至是给总编辑当编辑的工作,对编辑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剪刀和浆糊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那只是工具。文摘编辑是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其中可分为备料(收集信息)、筛选(整理信息)、加工(编辑信息)三个阶段。编辑加工是文摘编辑流程中的高阶段,其间既有物理性的反应,也有化学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有人认为,编辑报刊新闻稿不过是“浆糊加剪刀的手工操作活,是雕虫小技,是机械工作,对编辑报刊新闻稿不屑一顾。事实上,报刊文摘是一门学问。拿报纸来说,报纸中的文摘报被称作是报中报,文摘编辑是“编辑之编辑”,要求水平更高。目前全国五、六千种报刊都设有文摘版,还有不计其数的专门文摘报,而且发行量都很好。可见文摘是深得人心的。说文摘学是一门学科。因为它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它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它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规律,文摘有严格的规范和明显的特征,不是随意的作品。文摘是文献或文章的浓缩,其特点是言简意赅,…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文萃》,在全国众多的文摘报刊中(包括报纸的文摘版),具有它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犹如“一枝”“出墙来”的“红杏”,别有韵味。两年来,《文萃》推出了4700多篇较为精致的文摘,字数达330万之多,向海内外广大读者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精神食粮。《文萃》以其精选精编的编辑作风,赢得和扩大了读者。据说《文萃》的人手很少,负担的工作量却很大,运转的节奏又很快。在这种情况下,《文萃》能够编出较高的水平,并且办出特色,确实不容易。这其中蕴含和体现着一种令人钦佩的编辑的劳动和精神。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文萃》,在全国众多的文摘报刊中(包括报纸的文摘版),具有它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犹如“一枝”。“出墙来”的“红杏”,别有韵味。一两年来,《文萃》推出了4700多篇较为精致的文摘,字数达330万之多,向海内外广大读者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精神食粮。《文萃》以其精选精编的编辑作风,赢得和扩大了读者。据说《文萃》的人手很少,负担的工作量却很大,运转的节奏又很快。在这种情况下,《文萃》能够编出较高的水平,并且办出特色,确实不容易。这其中蕴含和体现着一种令人钦佩的编辑的劳动和精神。  相似文献   

9.
胡风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文艺理论家、诗人,而且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报刊编辑,先后主编过《七月》、《希望》等著名杂志。虽然他很少从事过严格意义上的新闻报道工作,但曾经为《国民日报》和《新华日报》编辑过文艺副刊,对新闻媒体的运作深有体察。另外,作为一位忧国忧一位忧国忧民、关心时事的知识分子,诚如他自己所说,报纸“是一直在看,所积的感想自然不少”。他关于新闻报道的一系列观点颇具特色,值得我们珍视。一1942年,胡风已经是一个成名的编辑,常有年轻编辑向他询问“有没有什么当编辑的秘诀”这样的问题。根据…  相似文献   

10.
面临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各报刊都在思考自己的应对之策,以求在激烈竞争的报刊市场中生存壮大。其间报刊传媒无不推崇“精品战略”与“策划观念”,“策划”或“编辑策划”亦于世纪之交挟势兴威,异军突起,中国科学杂志社的改革就是一见证。他们根据人员专长。全面实行“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的分类管理,使一度低迷的《中国青年》改变出版策略,强化策划行为,重新焕发出青春。显  相似文献   

11.
文摘三题     
罗新 《编辑之友》1995,(3):42-44
文摘三题罗新【重庆】在十年的文摘编辑生涯中,我先后参与过责任编辑、栏目编辑和复审工作。回想起来,有艰辛,也有欢愉。现以《文摘三题》为题,谈谈个人之见,以请教于前辈和同行。选摘也是一种创造文摘编辑工作,离不开“选”和“摘”。这究竟是一项什么样的工作?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剪报社总编辑王荣泰,1985年8月8日,创建了国内第一家“剪报中心”,率先对全国报刊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服务工商企业,成效卓著,一时好评如潮。新华通讯社曾以“中国最大的剪报中心在常州建立”为题,用六种文字向国内外播发新闻。 常州剪报中心成功创办五年后,一张综合性的剪报资料报纸──《中国剪报》于1991年元旦在常州正式创刊,由国家信息中心和常州市经济委员会联合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次年5月,《中国剪报》迁至北京出版,主管部门为:国家信息中心。 10年前,创业伊始的《中国剪报》十分“寒酸”…  相似文献   

13.
辛直文 《新闻知识》2000,(10):23-24
中国剪报社总编辑王荣泰,1985年8月8日,创建了国内第一家“剪报中心”,率先对全国报刊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服务工商企业,成效卓著,一时好评如潮。新华通讯社曾以“中国最大的剪报中心在常州建立”为题.用六种文字向国内外播发新闻。常州剪报中心成功创办五年后,一张综合性的剪报资料报纸——《中国剪报》于1991年元旦在常州正式创刊,由国家信息中心和常州市经济委员会联合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次年5月,《中国剪报》迁至北京出版,主管部门为:国家信息中心。10年前,创业伊始的《中国剪报》十分“寒酸”:…  相似文献   

14.
胡风不仅是现代中国一位个性突出的文艺理论家,而且是建树颇丰的文艺报刊编辑,曾先后主编过《工作与学习丛刊》、《海燕》、《七月》、《希望》等著名刊物,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作家邵荃麟说过:“中国那时的刊物谁都比不过胡风,胡风的刊物编辑得最好,它好在什么地方?它有完整的对文学的观点、美学追求,而且政治上也不糊涂,是革命的,符合人类进步思想。”鉴于学界至今未见有人对胡风的报刊编辑思想进行系统研究,故本文仅就胡风的编辑方法和艺术略作管窥。胡风不仅是现代中国一位个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路线,带来了我国报刊事业的空前繁荣。其中文摘类报刊和报纸文摘专刊(版)的大量涌现,堪称一枝独秀。 从新闻出版部门提供的情况得知,改革开放15年来,全国文摘报刊已发展到180多家,其中仅专门类文摘报纸就有27家,期发数已达1400多万份。譬如北京的《文摘报》、上海的《报刊文摘》、江苏的《中国剪报)、福建的(每周文摘》、四川的《文摘周报》、湖南的《文萃周报》、安徽的《文摘周刊》、吉林的《文摘旬刊》、贵州的《文摘》等,都已成为寻常读者熟悉的文摘报纸。与此,中央级和各省市级大报、地县报纸、专业报、行业报等,也都相继推出了《每周文摘》、《每日文摘》、《百科文摘》,《书报摊》、《博采》等文摘专刊(版)。这些文摘类报刊和报纸文摘专刊  相似文献   

16.
周奇 《出版史料》2006,(4):61-65,66-70
1981年10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党组交给我一项任务:主持创办《青年文摘》杂志。到1985年11月调离中国青年出版社,我主编《青年文摘》杂志整整四年。这四年,是我在“中青”三十年编辑生涯中最有意义的四年。“中青”决定创办《青年文摘》,还是1980年的事。那年夏天,时任副总编辑的阙道隆率组到天津调查研究,在青年座谈会上,青年们都希望青年出版社创办一种综合性文摘刊物,把报刊上的好文章集中起来介绍给他们,这样他们就可以花很少的钱、用很少的时间,阅读更多的好文章。调查组带着青年们的建议回到出版社。出版社党组听了调查组的汇报后,决定创…  相似文献   

17.
《传媒》2000,(8)
中国剪报社总编辑王荣泰,1985年8月8日,创建了国内第一家“剪报中心”,率先对全国报刊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服务工商企业,成效卓著,一时好评如潮。新华通讯社曾以“中国最大的剪报中心在常州建立”为题,用六种文字向国内外播发新闻。 常州剪报中心成功创办五年后,一张综合性的剪报资料报纸——《中国剪报》于1991年元旦在常州正式创刊,由国家信息中心和常州市经济委员会联合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次年5月,《中国剪报》迁至北京出版,主管部门为:国家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18.
刘民安 《新闻知识》2000,(11):30-32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文摘类报纸近30家,包括综合性文摘报和专业性文摘报、多年来,由于文摘类报纸立足读者需要,紧紧把握市场信息,发挥其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知识广博、服务周到的优势.并注意适应新形势和读者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内容结构和更新栏目,从而,多数文摘类报纸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而且发展较快。有几家发行量超过百万份,多数也在20万到70万份之间。文摘类报纸的基本特色总的看,全国办得较好的文摘类报纸约有10多家,如上海的《报刊文摘》、福建的《每周文摘》、江苏的《中国剪报》、湖南的《文萃周报》、…  相似文献   

19.
文摘报刊的新闻价值及编辑思想陈华飞近几年来出现的“文摘热”,是新闻改革的产物,也是新闻事业繁荣的反映。在改革开放的第一次浪潮里,《四川日报》、《解放日报》分别率先创办了《文摘周报》和《报刊文摘》,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此后,众多报刊也纷纷投入“文摘...  相似文献   

20.
我与金志涛、许运江、孙宗勇、田宏耀、卢杰采写,王桂平编辑的1.5万余字的通讯《永不陨落的“两弹”之星——共和国“两弹一星功勋”郭永怀追记》一文,在2000年10月27日威海日报上首发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新华社、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工人日报、法制日报、《报刊文摘》、《文摘旬刊》等多家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