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太平天国革命是旧式农民战争发展的极峰。他们不仅对旧的封建反动统治发动空前猛烈的攻击,而且自信“因有自新之学,用以新民新世”,豪迈地要求开辟“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这种雄心大志在定都天京以后表现得特别明显。太平军于1853年3月19日攻克南京,定都开国,不久便颁布了著名的《天朝田亩制度》。在这个纲领中,农民革命的英雄们从强烈的反抗封建压迫的要求出发,企图通  相似文献   

2.
一八五三年三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后,即改南京为天京。并在此定都,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此后,太平天国政权与清朝政权南北对峙达十年之久。其间太平天国政权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商业政策和措施,对当时中国的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太平天国的商业政策应如何评价,史学界褒贬不一。本文试图将太平天国的商业政策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同清朝政府的商业政策进行对比考察,以期作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1851年在广西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农民革命。它在反对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的同时,也扫荡了这个政权赖以“安身立命”的孔盂之道,在中国人民革命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救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物报》2002年4月5日第4版《雍和宫的古槐》一文的首句这么说:“曾为六朝古都的北京……”把“六朝古都”说成北京显然是不对的,“六朝古都”应为南京。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所谓“六朝”是指:(1)三国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2)东晋。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  相似文献   

5.
“金陵小天堂”思想是太平天国革命的重要思想和文化现象。它是由洪秀全提出的“上到小天堂”口号发展演化与具体化的产物,并与定都南京战略决策的形成密切相关,对太平天国的发展既产生了积极作用,也产生了消积的影响,很有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后期苏南浙江政权的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后期在苏南和浙江的统治,一度被认为是所谓“农民政权封建化”性质的蜕变。其实这是一次“本土化”的过程,是太平天国政权建设的新思路。这一“本土化”进程不仅体现出太平天国后期政权建设更加理性与务实的倾向,也与天京朝廷宗教狂热势头相悖,呈现出世俗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前,西方传教士怀着极高的宗教热情,期望太平天国领导人允许其传播圣教和宣传福音;定都南京后,西方传教士通过对拜上帝教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认为拜上帝教是有缺点的基督教,必须改正其"错误";1862年1月,以罗孝全悄悄离开南京为标志,西方传教士对以洪秀全为首的农民领袖们的劝化开导的图谋宣告失败,转而公开敌视太平天国.西方传教士充当了各资本主义国家探听太平天国情况,镇压太平军的急先锋;此外,传教士纷纷赶赴和悄悄离开南京这一现象,反映了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普同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太平天国革命和土地问题为中心议题,以太平天国革命建立的政权是农民政权为论点,论述了太平天国革命中实施的土地政策的内容和实质。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究竟是农民政权,还是封建政权?这是近年来史学界争论不决的问题。倡为封建政权说者振振有词,自认为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有史实根据的。其实,他们的所谓论据,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原是值得商榷的。第一,他们自称系依据马克思所说的革命暴力“是每个孕育着新社会的助产婆”并不能创造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观点来论证太平天国政权的封建性的;但不从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特点出发,考察其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性。结果理论脱离实际,把太平天国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视同一样,连革命暴力这一“助产婆”的作用也否定了。  相似文献   

10.
考察传统的农民政权,有三个基本特征,即:主要是反封建;有平均主义倾向;有封建影响。太平天国政权最充分地体现了这三个基本特征,它是较典型的农民政权。此外,它还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即受资本主义影响。上述特征及太平天国的失败表明,中国人民传统的古典式斗争,随着天国的覆亡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宗教正名问题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教是太平天国宗教的自称,亦即自我命名,但在对外场合使用时,出现过“自称”和“统称”并用的现象。它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自称”是“统称”的实质和前提,“统称”是“自称”的外延拓展,亦即天教的“一统之称”,所以说到底,天教仍然只是太平天国宗教的“自称”。这是它既已独树一帜,又追求“大一统”的双重化心态使然,其根植于儒学“大一统”的化普世精神。  相似文献   

12.
《妇女与太平天国社会》一书,以太平天国是否实行男女平等政策,有没有形成妇女解放运动为研究主旨,对洪秀全的妇女思想、太平天国妇女的精神风貌,以及太平天国妇女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中的活动,作了翔实具体的考察,系统、全面地叙析了妇女的历史命运,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关于太平天国妇女与社会的研究专著。该书在谋篇布局上,采取纵横结合的分析框架,比较好地适合论旨要求;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历史学和社会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结合的方法,对太平天国妇女作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使全书在整体上显得丰满而有深度。资料丰富,评论客观公允。不失为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一部好书。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政权要建立自身信仰体系就不得不对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的儒学加以认真对待。在定都天京前后,洪秀全对儒学采取了由一味排斥到加以改造和利用的不同态度。本文试对此过程的表现和原因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主张并重视妇女教育,在客观上对解放妇女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并非是太平天国男女平等思想的体现,更不是解放妇女的一种自觉的主观措施。从太平天国妇女教育的目的、内容和用途来看,它只是太平天国宗教思想的一种体现,反映出客家妇女教育的遗风,没有摆脱传统封建女子教育的范畴,本质上仍是封建传统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在北方战场的政策是“官兵不留,百姓不伤”,只杀文武兵勇不害百姓的规定在执行过程中的总体情况是比较好的,但是太平天国北方战场上大量平民百姓遭遇厄运的情况并不能回避。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时期的周庄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庄镇以陶煦家族为核心,组织团练与太平天国对抗,又由费秀元出面,接受太平天国的封号,实行骑墙的“两边办”,两面三刀,纵横捭阖,但其根本立场始终是站在清朝政府一边的。周庄有关人员对太平天国进行颠覆活动,充当清军的乡导,为清军办理后勤,给太平天国造成重大损失。可以说,陶煦之类地方势力的存在,是太平天国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探求客观真理的精神回顾发生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期的“天京内讧“历史事件,就此提出洪秀全确有“密诏“诛杀杨秀清,深刻揭露洪秀全为掩盖其是“内讧“的主谋,采用欺骗阴谋的手段屠杀杨秀清部全体太平军将士的真相,告诫人们要永远记取“天京内讧“的教训.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是西方学者从事客家与太平天国研究的早期阶段。他们从探询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及力量来源问题起步,进而肯定太平天国运动是客家的“民族革命”,再进而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体力量客家人置于人类学研究视野之内予以探究,既促进了西方人类学的发展,又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的客家与太平天国研究以及汉族客家民系的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清史.通纪》第六卷拟写作6章、35万字。第一章写道光二十二年至道光三十年(1842—1850)中国社会的面貌,着重交代咸丰朝爆发内外危机的历史背景;第二、第三章以叙述、分析战争和政治事件的过程为主;第四章主要写"清政府为应付危机所采取的对策";第五章主要写"太平天国在江南的统治",以太平天国为叙述主体;第六章题为"同治初年的新格局"。在写作清史时,写好太平天国的历史、正确把握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很关键、很重要。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女官的来源和途径主要靠地缘、血缘裙带和恩赏等方式升迁。女官的工作职责、内容和作用还只是作为太平天国政坛上的"勤杂工"而参政为官。大部分女官除了在女馆、女营管理方面发挥一定作用外,几乎没有人居于决策领导者地位,根本不能参与机要或共谋军政大事。女官在太平天国的整个职官体系中,作用微不足道,地位无足轻重,权力名存实亡。不能将太平天国妇女参政为官现象,作为太平天国男女政治平等和妇女解放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