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美化——当代教育的新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人类的审美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拓展着自己的地盘,也必然发生在作为人类基本实践活动之一的教育领域。马克思在分析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时,曾指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笔者认为,教育作为人类的自我建造活动,更应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如果说美的因素在教育中暂时还比在艺术中所发挥的作用要小的话,其原因决不在于教育。这正如苏联美学家叶果洛夫所说的:“在人的任何活动中……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审美价值。问题的实质并不在于,美在有些地方表现得多些,有些地方表现得少些,而是在于怎样为最充分地表现美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中国推行全面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一项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人的系统工程.德育的最高境界,在于其人文关怀价值,在于构建一个深刻内涵之精神文明世界,其美学成就即塑造人格美.智育即通过培育人对客观世界之认识和实践,在美学上体现为审美自由和审美情趣.而体育的真实涵义,体现了人对自身和自然的美的追求.而劳动技术教育则蕴含着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创造了美"和"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创造美及其美感体验的教育内容,是劳动美育与技术美育之综合.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就是指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对美的体态、美的动作、美的造型、美的节奏的展示、感受、鉴赏和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初步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体现美的能力。根据学生爱美、求美的心理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使未来的中学教师不仅要自身懂美、懂得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身,还要学会按照美的规律,去塑造未来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原则,不仅在物,更在于人,即应该用美的规律来塑造人类美的自身。审美教育引导人们体验美的感受,认识美的实质,树立美的理想,追求美的创造,从而形成美的人格,体现了美的规律。所以,学校德育工作,应该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这不仅仅是指增加一些唱歌、跳舞  相似文献   

5.
审美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不断值得探索的课题。人类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人性美、形式美等不断追求的历史实践证明。人在孜孜不息地追求着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在永无止境的追求着精神享受。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努力的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着自己、改造着客观世界。毫无疑问,缺少美的文明是畸形的文明。因此,审美教育成为学校人文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审美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不断值得探索的课题。人类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人性美、形式美等不断追求的历史实践证明。人在孜孜不息地追求着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在永无止境的追求着精神享受。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努力的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着自己、改造着客观世界。毫无疑问,缺少美的文明是畸形的文明。因此,审美教育成为学校人文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活动的形态。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其内容在于运用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的手段给人以情感的熏陶,根本目的则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广大人民,特别是培养青少年美好的心灵,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8.
根据马克思揭示的“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哲学思想 ,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教育立美原则”———教学活渗透着教师爱美的感染力 ,充分挖掘并表现美的教学内容 ,选择美的教学艺术 ,运用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 ,表现教师美的仪表形象 ,在教师的乐教美和学生的乐学美中 ,实现德育美、智育美、体育美、劳技美 ,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实现全面素质美。  相似文献   

9.
根据马克思揭示的“人也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哲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教育立美原则”-教学活动渗透着师爱美的感染力,充分挖掘并表现美的教学内容,选择美的教学艺术,运用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表现教师美的仪表形象,在教师的乐教美和学生的乐学美中,实现德育美、智育美、体育美、劳技美。  相似文献   

10.
谢薇 《考试周刊》2009,(20):209-209
翻开世界文明史的篇章,我们看到,人类对各种美的不断探索的历史证明,人在不断地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不倦地追求着美的享受,都在不断按照美的要求和规律塑造自己。所以高校教育更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在审美教育过程中,美术教育则是推动审美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高校美术教育能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其基本素质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审美修养素质.包括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王莉 《教育艺术》2000,(2):14-15
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类社会伴随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改造的过程而发展与进步。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用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去观察、感觉世界;以美的标准去度量、检查世界;按美的规律去创造世界。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马克思也指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审美活动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境界。政工干部也不例外,政工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融入审美,能够“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中去,在满足人们审美…  相似文献   

12.
试论美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陈建国马铁骊一美育是培养人们的审美理想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心灵的科学。蔡元培说:“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他强调把艺术作为美育的基本手段,其主要目的在于“使人类能在音乐...  相似文献   

13.
美与爱是人类情感发展的永恒主题。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人类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世界的,而美也是人类通过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运用自身掌握的真知,为实现自己的目的进行自由创造的结果。马克思很早也明确指出:“人懂得按照任何一种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话的意思就是说,人不仅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世界,而且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自己。这是马克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石,它要求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必须坚持以美育人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季斌普 《现代语文》2006,(12):51-52
人类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活动是劳动,劳动创造了美。正如马克思早就指出的,世界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社会的进步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爱美,是人类在千万年劳动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天性,人的大脑已经具有美的生理机制。凡是人类认识的一切以及创造的一切,无不包含美的因素。作为教育,德、智、体、劳中部孕育了美,渗透着美。语教学更应如此。因此,我们必须在语教学中强化美育功能,发挥美育功能,让中学语教学美起来!  相似文献   

15.
审美教育的目的,是使社会成员能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以全面发展,使其能真 正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积极改造客观世界,并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而审美教 育,就是要通过人的审美实践,“生产”出懂得美的规律,并能自由创造美的“主体” 以丰富人的本质。审美教育就是不断以美的形象、美的情感,陶养人的情操,净化 人的心灵,使其成为会欣赏美、积极创造美的崭新主体。  相似文献   

16.
刘建华 《考试周刊》2010,(13):53-54
什么是美育?“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又称为美感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趣味,并按照美的规律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学校中的美育是形成年轻一代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7.
吴晓枫 《成才之路》2012,(19):18-I0013
教育的宗旨是育人,育真、善、美的新人。要让人们在立美、审美的活动中,由美导善、入真。美育的中介、主导作用能使规律的掌握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相结合,音乐的立美和审美对这个功能体现得更加集中和充分。人类在音乐立美、审美活动中,可把握创造性的关键,提高创造性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美的规律就是实践-创造的自由法则。美的规律首先是在人类的物质生产之中形成的创造性自由法则,也就是物质生产之中生产者按照自然界的“物种尺度”和“人的尺度”来进行的创造性自由程度。从物质生产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到话语生产的自由创造,人类的实践活动逐步扩展到精神领域,形成了符号创造的自由法则,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也由物质的、现实的领域拓展到象征、移情等符号化、非现实的领域,生成了审美符号的创造性自由法则,从而使得人类的实践活动生成为审美活动。从话语实践的自由创造到精神生产的自由创造,人类的实践活动生成了比较纯粹的审美活动———审美意识形态,即文学艺术,审美意识形态的创造性自由法则就是纯粹的“美的规律”。不同形态的实践-创造的自由法则适用于不同形态的审美活动,反之物质性审美活动、符号化审美活动、意识形态审美活动的自由程度又生成不同的“美的规律”,不断推进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逐渐走向人类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他人(社会)、人与自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审美能力是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它可以使一个人的心灵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且最终接受同美的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观念。马克思曾指出:“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作为未来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师范生的审美修养将直接影响下一代少年儿童的审美修养水平。因此,每一个师范生都必须努力加强对自身审美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审美教育就是通过引导人们领悟审美价值从而提高人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一项最宏伟的工程,它决不仅仅是普及美学知识,它的任务是提高人本身的素质。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提高人的审美意识,它包括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审美感情、审美理想、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