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约是2000年吧,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订阅报刊杂志时,突然发现了这样一个杂志:《中国地市报人》!我感到很欣慰:呀!这是自己的杂志,作为一名小报的编辑记者,多少年来就盼望着有这样一本刊物  相似文献   

2.
机遇,对于任何渴望成功的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编辑,也绝不例外。这是因为,编辑策划好选题,需要机遇;编辑发现好作者,需要机遇;编辑推出好作品,也同样需要机遇。对于编辑来说,书内有机遇,机遇在知识中;书外有机遇,机遇在素质里。机遇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机遇有多发性,也有易逝性;机遇有时代性,也有时效性。机遇,速可得,坐可失。  相似文献   

3.
大约是2000年吧,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订阅报刊杂志时,突然发现了这样一个杂志:《中国地市报人》!我感到很欣慰:呀!这是自己的杂志,作为一名小报的编辑记者,多少年来就盼望着有这样一本刊物,一本属于小报编辑记者的“时代杂志”,今天终于看到了这种读物,她开辟了一个专门属于基层新闻工作者的阵地.  相似文献   

4.
现在出版界喊得最响的就是出版创名牌,也就是创出版社的品牌,其实,大家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编辑的品牌问题。一个出版社要想创名牌,必须有一大批优秀图书,而优秀图书是要靠优秀编辑策划、编辑、出版的。编辑品牌的建设和出版社品牌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没有编辑的品牌,一个出版社可能一时偶然能出版几本好书,但不会形成好书的连续性出版,出版社也就难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等之所以成为名牌出版社,就是有那么一批专家级的编辑在做编辑工作。编辑首先要给自己一个科学的专业定位…  相似文献   

5.
随着加入WTO及新的著作权法的出台,出版业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在不断改善的法律环境下,如何避免侵犯他人著作权、如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的问题。本文从编辑职务行为的角度来探讨图书编辑活动与著作权侵权之间的关系。一、编辑行为的属性与责任划分编辑作为图书出版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担负着对所编图书审读把关的职责。如果编辑尽心尽职尽责,既把住了关,又避免了在工作中发生侵权现象,则不会出现著作权侵权问题。倘若编辑没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出版纪律,没有认真把关,甚至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则侵权是不可…  相似文献   

6.
读者关心的是畅销书本身,内容好与坏,装幀简与精。书人则不同,不但要把畅销书找来彻底解剖,还要研究谁制造了畅销书,如何制造畅销书。畅销书的产生千奇百怪,偶然与自然。但据多年书业经验,畅销书的偶然因素更多一些。没有哪个策划人、编辑能够制作出本本畅销的佳作。是谁制造了畅销书?是作者、编辑、策划人、时势共同造就了畅销书。当然,人、出版机制是诸多因素中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燎寒 《出版经济》2004,(11):46-46
最初从事文艺创作时,我一直认为,只要写出好作品,你的作品就会"有水井处就有柳词",就能一夜成名.一个偶然的机遇,我进入<销售与市场>从事编辑工作,从那时起我才知道什么叫做营销,知道好酒也怕巷子深.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编辑老师: 您好!一次阅读贵刊时,我便深深地喜爱上了她。 那次偶然的报名,我便和她结为良缘。经过初赛,又通过复赛,获得推荐者权,又顺利通过了社里复核,取得小记者资格。我在深爱贵刊同时,也十分钦佩编辑老师。您的匠心独运,使刊物办出特色。于是,我内心深处便有一种强烈愿望:希望自己的文章有一天能在您的帮助下变为铅字,为贵刊尽一点微薄之力,也是小记者的职责。我的要求未免太过分,我还是这样做了,相信您不会拒绝一个忠实读者的虔诚的期望,对吗? 此致敬礼 河南正阳一高二(1)施庆伟 编辑的话施庆伟同学: 这里只刊登…  相似文献   

9.
当你的一幅新闻摄影佳作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时;当新闻界的同仁纷纷为你捕捉到这样精彩的瞬间而拍案叫绝时,你会从内心里庆幸:又没错过这个机遇。的确,机遇是摄影记者成功的重要因素。然而,当机遇真地降临你头上的时候,你能迅速地认识它、并能准确地把握住它却是件不容易的事。我想,每一位摄影记者在这个问题上部有自己的苦辣酸甜。下面,我谈谈自己这方面的经历, 一、认识机遇机遇是什么?认识机遇是把握机遇的基础和前提。所谓机遇,是指好的境遇、机会。对摄影记者来说,机遇是指偶然遇到的好题材,好瞬间的机会。机遇往往是难以预料的。事前,记者几乎没有心理准备,而带有很大偶然性的机遇本身又往往具有飘忽不定、稍纵即逝的特点。时不我待是给摄影记者造成极大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1997,(1)
学术论文往往是作者呕心沥血,精雕细刻的结果。作为编辑,在审学术论文稿件时一定要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调动自己的全部智慧投入“战斗”。编辑是文稿的内容的第一位读者。一位好的编辑,应该敏锐发现文稿中闪光的学术价值以及尚存在的问题疏漏之处,准确地进行修改加工,...  相似文献   

11.
书缘随想     
小的时候爱逛书店,那时的书店是不开架的,只能站在柜台外,隔着玻璃看。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的兴趣更浓。细读时,兴许还能发现几处错别字,心里就觉得这书别扭起来,怎么把字印错了呢?甚至偶然会生出将来自己编书可不能有错字的念头,或许正是这种无意的念头,使得今日的我真的成了“编书”的人,编辑真的成了我的职业,与书之缘由此结  相似文献   

12.
服务热线     
获《成绩合格证书》 能否申报主任编辑? 陕西省榆林市《榆林日报》高宏智读者来信说:我今年56岁,从事新闻编辑工作已25年。1988年被评为编辑,1995年被聘为总编辑助理。1999年申报主任编辑时,因学历不高,到地区高职评审委员会未通过。但是我曾于1981年在陕西省教育学院中文系新闻班进修一年,成绩合格;1983年参加了全国新闻系统统一测试(由全国新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组织),获《成绩合格证书》。请问:具有该证书是否具备申报主任编辑的资格? 主持人答:高宏智读者,你好。带着你的问题,我们请教了全国…  相似文献   

13.
1979年12月,我搭乘最后一趟“顶替车”,幸运地从江心小岛兴隆沙被招到县财税局工作。前不久,我在整理文件时偶然发现税务系统换装时的一张合影,凝视着这张照片,我细细地寻找自己在照片中所处的位置,一个个识别着每一位同事,一幕幕往事仿佛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电视新闻编辑能动作用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旭亚 《视听纵横》2006,(2):114-115
新的世纪,电视生存环境所发生的变化令电视新闻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过去占垄断地位的传播格局、单一强势的传播方式等,都在俏然发生变化。电视新闻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这就对目前电视新闻的整个传播运行机制,包括新闻信息采集、编辑制作和传播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打造自己的品牌栏目,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已成为各地电视台新闻节目吸引受众,赢得竞争的重要手段。在这当中,新闻编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1996,(4)
团结苦干玉汝于成今年5月,从四川省首次报纸综合质量评比中传来喜讯,《黔江日报》以94分的成绩,获“一级报纸”称号,排列全省地、市、州党报第一名。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大事,最初是感到偶然,一个创刊仅8年的报社能获如此殊荣,但回顾起来,也体现了偶然中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朱晏 《记者摇篮》2001,(2):45-45
近年来,我国报业飞速发展,作为版面编辑,必须研究掌握报纸版面形式美的发展变化规律,才能在设计版面时紧跟时代审美情趣,设计出的版面人才为大众所喜爱,试分析历届中国新闻奖获状版面,可以大致把握当代报纸版面设计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7.
省局动态     
由技黑厅龙、江黑省龙新江闻省出期版刊局协、会黑举龙办江的省黑科龙江省第八届期刊优秀编辑学论文(著)奖、优秀文章编辑奖暨第五届优秀装帧设计奖评选活动,于2005年12月28日结束。《黑龙江档案》编辑部选送的9篇文章有6篇分别获得优秀编辑一等奖和二等奖。其中伊爱华同志编辑的《档案工作者的历史责任》获一等奖,《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实现全省档案事业跨越式发展》获二等奖;赵慧同志编辑的《“十姐妹放牧班”浩气长存》获一等奖,《陈云同志对建立北满根据地和东北解放战争的贡献》获二等奖;刘秀忠同志编辑的《关于黑龙江省档案行政执法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我每次打定主意去买某样东西,十有八九无功而返。然而,之后总是要在买其他东西时或者上下班的路上,偶然发现它。才知道,自己其实是一直惦记着,下意识在寻找,偶然无非是必然的另一张脸。所谓偶遇,其实是天赐良缘。某年暑假,路过书店门口的特价摊,发现“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中的一本,  相似文献   

19.
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许衍刚许衍刚,男,42岁,中共党员,主任编辑。在大众日报工作22年,先后当过记者、编辑、工商部副主任、机动记者组副组长,现任总编助理、总编室主任。他采写、编辑的作品十几次获省以上新闻奖,近几年参与策划、采写的重大报道有多篇获山东省“精品工程”...  相似文献   

20.
大凡吃上“爬格子”这碗饭的人,恐怕没有喜欢退稿的。有时偶然碰到一次退稿,并附有编辑的“亲笔信”,便如获“至宝”,拜读再一。 笔者就曾有过这样一次幸遇。今年元月中旬,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