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解放以来我国报业结构演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报纸全部属于国家所有。报业结构总体上为宝塔状, 上面是中央报纸, 其覆盖下有两个报纸系列: 条式———省级、地方级、县级报纸, 块式———部委级、局级、企业级报纸。这种报业结构是我国计划经济条块分布状况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突出表现是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由中央报纸与省委机关报占主导地位的报业体系变成了中央、省市、地县、部委厅局企业多级多层办报的报业体系; 由单一的党委机关报发展到今天党委机关报与以服务为主的经济类、科技类、教育类报纸, 以休闲为特点的文化类报纸、游乐类报纸、都市报等并存的局面。实际上50 年来, 我国报业结构的演变阶段大致经历了50—70 年代的全国和省级报纸占主导地位的阶段, 80 年代基层报纸大发展的阶段,90 年代城市报纸崛起的阶段三个时期。我国报业的这种变化, 反映了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各项政策促进与社会变化推动的结果, 我国经济模式的变革, 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与事业机构分权, 报业管理政策的调整, 报社企业化管理, 报纸发行渠道的拓展, 报纸读者群的变化等等都促使报业结构的演变向着市场的方向发展, 并逐渐用市场规律来解决报业发展中的一系列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9,(1)
数量大发展,结构趋于完善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全国有报纸186种,结构比较单一,基本上是各级党委机关报。经过20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党委机关报为骨干,兼及经济、文化及各行各业的多层次报业结构。到1990年全国报纸已增至1491种...  相似文献   

3.
新闻文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发展迅速.新闻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我国有报纸2160种.通讯社2家,杂志7900种.广播电台1200座,电视台980座.有线电视台1200座。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报纸增长了10倍.电视台增长了29倍。全国新闻从业人员已达50万。我国目前已形成多层次、多品种、多特色的报业结构。报纸一年的总发行量为260亿份。作为报业一支活跃力量,150家晚报已然崛起。此外.中国还有230家新闻期刊。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后来居上,形成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为中心,以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为…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机关报办起了一些子报和其他一些系列报,社会上也出现了一批面向群众的社会文化生活类报纸。这一类报纸,是新闻改革的产物,也是我国新闻事业在新时期发展的一个标志。近些年来,这些报纸在新闻宣传实践中,特别是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诸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充分肯定党委机关报的子报和其他小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必须看到这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变化举世瞩目,新闻改革的成果令人鼓舞。然而,我们也不应忽视现实情况的另一面——由于社会改革开放的步幅较大,广大读者对报纸(尤其是作为党委机关报的综合性报纸)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加之,多种专业报、企业报的大量涌现,已形成在竞争中接受读者选择的态势,机关报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也明显地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6.
面对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趋势,党委机关报怎样走向报业市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报业竞争中保持“龙头”地位,已引起普遍关注。中国新闻事业走过了50年历程,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机关报迎接报业市场的挑战,开创中国新闻事业的新局面,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报业市场也逐渐形成和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报纸由单纯享受补贴的事业型,转向独立经营的企业型,既是重要的“舆论阵地”,又是重要的“信息产业”。报纸的双重地位属性,报业经营机制的变化,确立了市场主体地位。多…  相似文献   

7.
南国初冬,风和日丽.由中国报业协会主办、广东省报业协会协办的全国报业经营管理经验交流会,于1994年11月8日至11日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包括中央、省、市和企业报120多家报社负责经营管理的社长、总编辑和总经理们,欢聚一堂,交流经验,决心把正在崛起的中国报业经济推上新台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报纸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报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公开发行的报纸有2040多种.去年,全国报纸发行量约为264亿份,比1979年全年发行的131亿份增加近一倍.去年,全国报纸发行额37.7亿元,加上发行经营额和报社多种经营的营业额,全国围绕报业经济活动的营业额约130亿元.报纸结构已从以党委机关报为主,发展成包括机关报、企业报、专业报、行业报、群众团  相似文献   

8.
建国50年来,中国地市报新闻事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地市报纸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从1980年1月到1989年底短短十年时间,全国新发展地市党委机关报约120家,总数达到280多家,到目前全国地市报纸已发展到325家。回顾地市报所走过的50年历程,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地市报新闻事业发展有以下6个方面特色。  相似文献   

9.
九月下旬,国家新闻出版署在青岛举办全国报纸管理工作研讨班,结合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着重探讨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贯彻好《报纸管理暂行规定》,加强对全国报业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管理的问题。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新闻出版部门的负贵干部等40多人参加了研讨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多年间,我国社会主义报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党政机关报为骨干兼顾经济、科学、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多层次多品种结构的报业体系已经形成。这次研讨班上提供的统计材料表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全国只有186种报纸,其中主要是党委机关报;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报纸从数量到品种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1991年6月底,总计达到1534种。其中全国综合性大报14  相似文献   

10.
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地市级党委机关报所办的都市类报纸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成为新的媒体竞争态势下地市级党委机关报生存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走向市场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党历来把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看作是整个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发展。全国解放以后,党根据少数民族人民的需要,除在中央和有关省、市、自治区创办民族语广播外,还创办了十多种文版的80多家省、地、县级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并明确规定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同当地的汉文报纸一样是党委的机关报,强调少数民族文字报纸要为广大少数民族人民服务。1980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座谈会纪要》进  相似文献   

12.
加强子报、小报管理提高宣传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以来,新闻宣传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打好了主动仗,唱响了主旋律,中央肯定,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新闻宣传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在部分党委机关报办的子报和社会文化生活类报纸上。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要研讨如何加强对子报和社会文化生活类报纸的管理,使之更加健康地发展,提高宣传水平,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一、党报的子报和社会文化生活类报纸是党的宣传舆论战线一支新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事业繁荣发展,报纸品种也迅速增加,各…  相似文献   

13.
新闻事业的首要任务,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利益彼此碰撞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委机关报能否真正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社党委的把关状态和把关水平。襄樊日报是中共襄樊市委机关报。笔者担任这家报社的党委书记、社长以来,既注意充分发挥总编辑主管报纸业务的诈用,又注意充分发挥党委一班人的集体智慧,在报纸业务上实施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和舆论把关,做到正确引导“帅”鼓不息.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由于党委把住了新闻事业“第一关”——报纸导向关.襄樊日报在实施正确舆论引导上力度大.声…  相似文献   

14.
邢彦辉 《青年记者》2006,(24):23-24
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主办的2006年“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评选的“国内都市类报纸竞争力监测”前20名的报纸,有18家是有党委机关报背景的,只有《北京青年报》和《华商报》是非党委机关报获此殊荣的。面对国内外报业集团的冲击,一些没有党委机关报集团背景的报刊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而《体坛周报》、《华商报》、《北京青年报》、《中国经营报》等媒介的发展之路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这些非党委机关报在与以党委机关报为核心的报业集团竞争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显示出自己的实力,无论是销售量还是知名度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他们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魏先努 《新闻界》2006,(3):36-37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报业开始了产业化进程,报业生态从单一的机关报走向机关报、专业纸、行业报、文摘报、都市报等多种类型报纸并存。在我国的报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体育类报刊报纸蓬勃发展,它们大多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育类报刊的崛起一时成为中国新闻业一道舰丽的风景。“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底,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除港、澳、台)近百家报纸开辟了体育专刊或副刊。全国体育专业性报纸或专项性报纸已有近80种;全国体育期刊也已达200种之多。”  相似文献   

16.
新闻事业的首要任务,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利益彼此碰撞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委机关报能否真正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社党委把关意识和把关水平.《襄樊日报》是中共襄樊市委机关报.笔者担任这家报社的党委书记、社长以来,既注意充分发挥总编辑主管报纸业务的作用,全力支持他们大胆决策、放手工作,又注意充分发挥党委一班人的集体智慧,在报纸业务上实施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和舆论把关,确保了重大战役报道思想点子到位,日常新闻宣传政策纪律到位,“三会两课”活动分析总结到位,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由于党委把住了报纸导向关,襄樊日报在实施正确舆论引导上力度大,声势强,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机关报,是党委的喉舌,是传播校内信息的主要载体。因为种种原因,一段时间以来,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校报未能像社会报纸那样,实现快速发展。新形势下,高校校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高校校报认识到,只有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更加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师生员工的精神需要。徐州师范大学校报在此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广东报业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国15家报业集团,其中4家在广东。广东省的报业现已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形成了一个以报业集团为龙头、以党委机关报为核心,各个门类品种比较丰富齐全、能适应各阶层读者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精神需求的报纸结构。广东报业的发展壮大,是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社会...  相似文献   

19.
林青 《当代传播》2001,(4):11-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党委机关报的性质是通过市场的行为来体现的,我们的任务是通过市场的手段来完成的,我们支撑党委机关报正常运作与发展壮大的财力也必须依靠市场经营来获取。所以,为党委机关报找准市场定位,是经营好党委机关报的关键。改革开放,尤其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党委机关报在报业市场竞争中的实践,以及市场学的理论都告诉我们,作为执政党喉舌,必须密切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报道活动的机关报,最有读者的地方、最有效果的宣传阵地、最能获取经济效益的市场,就在集中了各界精英的主流社会。由于党委机关报的性质、任务和主流社会读者的需求,决定了我们办报必须走主流权威媒体的路子,而且必须正确认识竞争,有效防止僵化说教和降低格调两种错误倾向,不断深化改革,提高报纸质量,同时积极主动、有的放矢地开拓市场,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地发挥党委机关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办好省市自治区党报,许多省、市、自治区党报的老总有丰富的经验,也有许多新的见解和思路。我是抱着虚心向同志们学习的态度前来参加会议的。希望通过彼此的交流,取得一些共识,进一步推动党报各项工作的发展,不断开创党报工作的新局面。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党报的优势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迅猛发展,除中央和省、地、市、县党委机关报外,出现了众多的专业报、产业报、晚报、都市报、晨报等,目前全国共有公开出版的报纸2053家。在报业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党报确实面临各种挑战,也出现一些困难。特别是有些地方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