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近年来由于大量农村土地被征收征用,农民的土地权益屡遭侵害而引发的上访事件不断增加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更好的保护农民权益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在征用的公共目的、征地补偿标准和征用程序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制定独立的土地征用法,依法保障农民的合法土地产权并探索新的土地供给模式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在征用的公共目的、征地补偿标准和征用程序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制定独立的土地征用法,依法保障农民的合法土地产权并探索新的土地供给模式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建立农用土地征用的市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地过程中,农村土地所有权人的缺失、土地权能的残缺、补偿标准的偏低和建设用地的巨大潜在收益,产生了种种问题,问题的出现集中表明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明显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建立农用土地征用的市场机制,确立农民对农用土地产权的主体地位,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安置失地农民,调整土地增殖税以调节农村土地收益。  相似文献   

5.
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效地解决农村土地权属纠纷,化解农村的社会矛盾,依法确认农民土地归属权利,强化农民尤其是全社会的土地物权意识,有助于在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农业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保障农民利益。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过程,是进一步查清宗地的权属、面积、用途、空间位置及建立土地登记簿的过程;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将农民与土地物权紧密的联系起来,可进一步激发农民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积极性,加快农村土地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依法确认和保障农民的土地物权,进而通过深化改革,还权赋能,最终形成产权明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流转顺畅、分配合理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为不动产统一登记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公共利益下的土地征用补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目前我国土地征用的制度性缺陷及在征地过程中由于公共利益范围界定不清及征地的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民的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同时提出我国的征地制度改革要以维护农民利益,保护耕地为基本出发点,明确征地范围,完善征地程序,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以公共利益征用土地产生的利益真正为民所用,加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7.
党国英 《华夏星火》2008,(11):40-41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曾在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上表示,我国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还存在五大矛盾和问题,其中包括"农民土地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护,低价征收征用农民土地、补偿不到位等问题较突出,征地纠纷频繁发生"。土地制度多元化值得推崇国家三令五申要保护农民的土地利益,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为什么在一些地方农民土地权益仍屡屡遭受侵犯?我们自然要想到制度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有9亿多是农民,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必须切实保障好农民的基本权益,农民的问题实质就是土地的问题。文章以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土地确权工作的为例,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方法进行分析介绍,最终构建的数据库对政府部门管理农村土地,解决农民土地纠纷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具有"人口多土地少"的特点.农村土地制度的不断日益完善成为了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保证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性、高效性、有序性地流转,在最大程度上杜绝了土地资源浪费,对农村土地流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在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民增收,保障了农民的更多权益.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农民生产和生存的源泉,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在我国,农村用地占到全国土地资源的80%,农用地的归属和利用关系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用地向郊区,郊区向农村发展,农民的土地被大量征用,出现大量关于农村土地被征用而无补偿的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同时一些少数政府单位打着合法征地的幌子占用农耕地,用以牟利,相关的补偿却不完整,致使多种社会问题出现。因此,以当前热点话题"农用征地补偿"为主题,提出我国目前农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补偿问题,吸取西方补偿制度的先进理念,总结几点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征用行政补偿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在统筹城乡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权利体系突破"二权结构"形成了"三权分置"结构,实现"第二轮土地改革"。虽然政策支持了新权利布局,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机制仍然不太清晰,因此对其研究尤为必要,具有重大价值。从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角度出发,本文对土地经营权进行总结分析其必然性和可行性,再对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机制提出几点设想。从改革思路、具体措施入手,以实现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全面的法律保护,更好地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和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仍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土地流转尚未形成统一的运行机制。流转程序的不规范、组织结构的混乱、政府定位不准确、国家文化教育投入不足、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土地流转市场的不健全、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因素都导致了农民权益受到侵害。文章以环境视角为切入点,着重分析农村土地流转运行机制,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大量农民成为失地农民,城中村的土地问题及土地政策总是成为城中村村民及管理者关注的焦点。对城中村土地管理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城中村土地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历史表明:农村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本,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自然供给无弹性,因此它对于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我国农业、农民和农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土地配置方式(本课题所研究的农村土地配置方式是指农村土地的各项产权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分配与再分配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农业、农村以及农民三个问题是有关社会经济全局发展的重要问题。农村土地管理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有效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其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农村土地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不规范的土地流转和土地征用行为等。为此,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土地管理进行强化与提高。  相似文献   

16.
胡建 《未来与发展》2023,(6):101-106
农村土地抵押的创制动因在于实现土地权利的资本化,“三权分置”下农村土地权利抵押亟待设置土地银行作为抵押权人,以解决抵押物流动变现、金融风险管控和农民土地财产权益保障等难题。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银行,性质上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以土地抵押贷款为核心业务,组织架构上可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主体设置相应机构。抵押权运行时,土地权利主体通过农村土地银行设定抵押融资贷款,抵押权变现处置则由土地权利收储与市场交易平台将土地权利予以市场化流转,以确保抵押权实现。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的需要,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将不可避免。但由于征用制度不健全,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尚有诸多问题急待解决。只有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允许农村集体土地在一定条件下进入一级市场流通,规范征用程序,提高补偿金,并使安置方式多元化,才能更好的维护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土地政策与农民增收的相关性,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是当前"三农"问题的焦点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当前征地过程中农民权益受到侵害这一现状出发,分析了农民土地权益受侵害的原因,从而从法律的完善、政府角色的定位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村土地承包期限内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允许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在现实中是具有可行性的,本文首先通过论证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可以转让的用益物权.提出土地这一无形资产进行评估的可能性,从而肯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的正当性,接着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进行法律制度构建,一方面保障合理流转的出资者的权利,明晰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农民能通过正规的企业机制分享到土地的收益.另一方面则要规范流转中的作价制度的程序和内容,促进和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新模武探索,积极推进土地集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的法治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