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业务》在去年第十二期和今年第三期上登了洪克同志的《略谈报纸上的插图照片》和《报纸照片运用形式的多样性》二文。对这两篇文章的某些观点,我有不同的看法,现将我的肤浅见解发表在这里。第一,洪克同志在这两篇文章中,对什么是报纸插图照片有了较详细的阐述。他认为,凡是报纸上的绘画和照片,从广义上来说,都称之为插图。  相似文献   

2.
南京路上大店家不卖大雪糕,于是有人摇头了,据说还“愤愤责问”:这是怎么回事? 答复来了,大雪糕仓库里有的是:南京路上卖大雪糕的中小商店,合作商贩和个体户也有的是,是不是大店家里不卖雪糕就一定要“愤愤”呢?笔者以为大可不必! 消费是多层次的,经营买卖为什么不可以分层次?“喜来临”卖双球冰咖啡、“翠文斋”卖蛋卷冰  相似文献   

3.
《夜话》在报纸上连续发表,而对于报纸方面的事情却几乎一点也不曾谈起,这是什么原故!难道你对于这一方面的事情不感兴趣吗? 熟悉的朋友向我提出了这样的责难,不禁使我哑然失笑。这有什么可说的呢?好了,现在刚好有一封读者来信,要我谈谈林白水之死,这一下总算有机会谈到新闻方面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4.
对于一张报纸来说,头版的重要性足不言而喻的。 《纽约时报》前总编辑雷恩斯蜕:“我日常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决定每一天报纸的头版新闻,特别是头条新闻。这件事很有挑战性,要把它做好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5.
近几天,上海气温高达三十多摄氏度。记者到南京路国营商店的冷饮柜台寻觅大雪糕,发现它已经失踪了。许多顾客愤愤责问:这是怎么回事? 6月17日,记者走进南京路东的“大丰食品商店”,这家有七八间门面的商店冷饮柜上,醒目地写着出售四角多一块的冰砖、紫雪糕,五角多的软罐头桔子水、冰淇淋,就是不卖一角五分的大雪糕。许多顾客只好买冰砖吃。记者又到“泰康食品商店”、“三阳南货店”、“泰昌食品商店”、“上海儿童食品店”。这些拥有好几个冰柜的大店也都只卖中冰砖、冰淇淋。许多顾客气愤地问:大夏天,国营店为什么不卖雪糕、棒冰? 跑了二、三十家食品店,记者总算在“新建酒店”  相似文献   

6.
作为地、市、县报纸,要办出特色,受到读者的欢迎,这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作为读者,认为地、市、县报在以下几方面要加强: 一、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的同时,应刊登一定篇幅的经济信息和横向联系的指导性文章。河北的《邢台日报》、浙江温州的《买卖新闻》报,这两张报纸我觉得办得很有特色,起到了引导  相似文献   

7.
一事情发生在几年之前:某个国家政变了,新政权取代了旧政权。可是,在政变后的第三天,我们的一家报纸对政变还没有报道,却把旧政权被推翻前的活动作为新闻登载了。最近,读了《新闻战线》第四期《新闻别解》这篇文章,我很自然地想起了这件旧事。这样的“过时新闻”发表在我们的报纸上,当然是极为个别的现象。不过,新闻不新,在我们新闻工作中确实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当前国际形势动乱迭起,不少国际事件  相似文献   

8.
本刊第六期发麦了《当前报纸工作中的一些問题》一文以后,引起許多讀者的注意,认为这篇文章提出了当前报纸工作中的一些重要問题。对改进工作很有启发和帮助,同时,也有一些同志对其中的某些問题提出了不同看法。现把几位同志的意见发表在这里。  相似文献   

9.
偶尔在报上读到这样一段文字:一家美国公司驻中国的总裁认为,如果《华尔街日报》发表一篇文章批评中国的某一件事,那么在中国的媒体上发表一篇反驳文章是没有多大效果的。因为大部分外国人不读中国报纸,即使是中国出版的英文报纸也不怎么读。  相似文献   

10.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迎来了《编辑之友》创刊25周年。这对于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的人来说,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这不仅是因为该刊是发表编辑工作研究、编辑理论研究成果的园地,还因为该刊25年来已经  相似文献   

11.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报纸,又是党用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最尖锐的武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长征中,在报纸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件关系重大的事。现在,为使这方面的工作能够做好,本刊特重新刊登中共中央一九五○年四月十九日作出并于四月二十二日发表的《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中央的这个决定,曾经在一段长时间内,推动了全国报纸刊物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开展。今天,重温这个决定,宣传和贯彻这一决定的精神,仍会对我们党的整个新闻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历史上看,如何在报纸上正确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个仍待继续解决的问题。人民群众热切期望报纸上的批评能够展开,报纸编辑部对于发表批评稿件还有着不少问题,不少党委在正确领导报纸开展批评方面也常常遇到困难。在过去的报纸批评中,有的促进了工作,起了好的作用;也有一些不恰当的批评,起了不好的作用。现在,需要从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上,总结过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经验和教训,以利于今后的工作。为此,本刊这期还发表了《怎样在报纸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一文,作为大家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和问题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1989年1月16日,美国《纽约时报》刊载了该报驻中国首席记者克利斯多夫写的关于上海《世界经济导报》的一篇评述文章。《纽约时报》有一个独立的电讯服务网,美国有360多家报纸采用它的消息,因此这篇文章也被美国报纸所广泛刊登,而且都用了不同的大标题。美国最大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也立即将此文转载。这篇文章表述了西方驻中国外交官和新闻记者对中国报纸的一些看法,有一定的代表性。这里谨将全文加以译载,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闻战线》去年第七期刊登了阮礼录同志的文章《“野人”的报道失实》,11月14日人民日报《科学园地》副刊又发表了彭祝平同志的文章《猴是怎样“变”人的?》。这两篇文章对“野人”事件起了很好的正本清源作用。也许有同志说,事情过去了这么久,要搞清楚不难,但当初报道时不出错就不容易做到了。我们报纸最早报道了这一事件,但并没有出现差错。这是由于在开始报道时,我们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去年年底,北京广播学院广告学系主任黄升民教授在《现代传播》上对电视界风起云涌的改版热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把改版比做今天人们对住房的装修:“从前,有房子就不错,顶多刷刷白灰,现在,钥匙一拿,第一件事情就是装修。无论  相似文献   

15.
张玮  范瑞 《历史档案》2007,(1):108-114
"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对日"和""战""守"问题一时成为中国朝野乃至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心问题,而报纸作为当时舆论界最重要的载体立即对之作出回应并就此发表自己的主张与看法.是时,中国享有盛誉的南北两大舆论媒体天津《大公报》与上海《申报》表现尤甚,两报对事变的反应几乎主导了中国整个舆论界乃至社会界.不过,两报虽同属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报纸,而在中日和战问题上之主张与看法却不尽相同.因此,本文选取能够集中反映两报思想主张和政治倾向的时论或社论进行考察与比较.  相似文献   

16.
在去年的《新闻业务》第十二期和今年第二期上,发表了几篇有关报纸插图照片问题的文章。它们对报祗插图照片都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见解,这是一种很好的讨论。无疑,这种讨论将会增强我们对报纸照片报道的探求和研究的兴趣。为了进一步探寻什么叫作报纸插图照片,和它在报纸照片报道中的性质、作用、类别、地位,促使报  相似文献   

17.
1999年11月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王朔的文章《我看金庸》,这篇3000余字的专稿对金庸先生的小说作了锋芒毕露的抨击。1999年11月2日,成都一家报纸又以《王朔:金庸太臭》为题在显要位置转载了王朔的文章。同日,国内多家报纸也以不同的标题转载或摘登了王朔文章。王朔与金庸,这两位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均有影响的作家一下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人民日报》在1984年就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发表评论员文章,强调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是件大事。如今,《计量法》已从今年7月1日在全国实施。报纸应该带头按规定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但是我们从最近一段时间的几家中央级大  相似文献   

19.
沈平 《今传媒》2003,(5):25-26
电视剧《走向共和》对近代史上众多的历史人物进行了新的诠释,其中李鸿章一改过去的“卖国贼”形象,被塑造成“忧国忧民、忍辱负重的忠臣。许多报纸刊登文章,对此发表了不同看法,认为这是“矫枉过正”,是替卖国贼翻案。5月9日、5月14日,《西安晚报》、《陕西广播电视报》不甘寂寞,分别刊登《〈走向共和〉编剧:愿为创作的李鸿章负责》、《〈走向共和〉不以道德论英  相似文献   

20.
目前,新闻界对我国报纸等新闻媒介是否具有商品性、市场性,如果有,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个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本刊特开辟专栏讨论,本期发表唐跃培同志的论文《试论报纸的市场性》及一篇资料,希望引起读者关注,来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