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岛崎藤村是日本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他对我国的创造社作家有着很深的影响,许多创造社作家的作品中都能看到岛崎藤村作品风格的影子。文章所阐述的就是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岛崎藤村对我国创造社作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陶晶孙是前期创造社自我小说流派中的重要作家,他的自我小说在艺术风格上明显地苟同于其他创造社的作家,有着日本文化的“原汁原味”,而且对新感觉派的技巧运用也是炉火纯青。  相似文献   

3.
周全平是创造社的"小伙计",在文学史册上也几近被埋没,但不能否定,周全平的确是一个用特殊创作方式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家。他经历坎坷,起初是创造社的重要成员,后被排挤,加入左翼,最后落寞于文坛。他的小说风格不同于创造社的其他成员,很少有浪漫感伤的情绪,更多的是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残酷现实的揭露,同时以时间编码来阐释生命在历史变幻中的厚重感,以此来关照人的生存状态和对命运的抗争。  相似文献   

4.
王独清作为创造社的成员之一,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他最初提倡浪漫主义,后来又推崇象征主义。《再谈诗》表现了他艺术思想的转变和对新诗的主张。他流露着创造社的感伤情绪,提倡“音”“色”交融的音画时尚,注重诗人素养的提高,在新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也留下了一些缺憾。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是创造社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是中国创造社台柱,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他的自叙传小说中,细致入微地、赤裸裸地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以抒情的笔调表现“弱国子民”的自惭与对性爱的渴求,于悲观中渗透颓废、感伤,从而描写主人公的压抑和病态心理,他以这种病态美的形象在中国文坛上呈现出十分独特的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创造社的主要发起人之一;著名短篇小说《沉沦》直至一九三二年的最后一篇小说《出奔》为止,他在早期的作品中,细致入微地,赤裸裸地展示出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呈现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的小说创作到今天仍有较广泛地读者。创造社诸作家有一共同艺术思想那就是主张从主观出发,发扬个性,强调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7.
创造社的宗旨是"为艺术而艺术"。唯美主义在中国的译介过程中,创造社起了先导性的作用。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积极译介英国颓废派文人道生的作品;田汉翻译的《莎乐美》在当时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他执导的《莎乐美》在上海和南京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中,创造社由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转向是非常简明、突兀的。实际上,创造社并非是高度统一的,在创造社内部始终存在着差异性,而正是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使得创造社成员的"转向"显得相当艰难。在革命文学的提倡过程中,创造社内部始终充满着对话。这些关于革命文学的对话,"转向"过程中的游移与艰难,在《创造周报》、《洪水》、《创造月刊》等创造社前期与中期刊物中有着鲜明的表现。正视创造社内部的这种差异性与"转向"过程的复杂性,我们才能了解革命文学提倡过程中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9.
创造社在大革命失败后,实现了“方向转换”,开始了所谓创造社第三期(即后期)的革命文学活动。后期创造社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可以说学术界至今存在着较大的误解。笔者想结合创造社“方向转换”的历史过程,着重就这个问题作些探索,以就正于学术界。创造社“方向转换”的核心表现在对文学本质的认识上,即对前期创造社文学的“自我表现”的主张的否定。“自我表现”是前期创造社浪漫主义文艺观的核心。如果说,前期创造社在某些具体的文艺问题上,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的话,那么在文  相似文献   

10.
《嘉应学院学报》2017,(9):62-67
《创造日》与《创造季刊》《创造周报》一起,形成了前期创造社刊物"三足鼎立"之势。如果说《创造季刊》是前期创造社开创一个文艺时代的起点,《创造周报》是前期创造社进入鼎盛时期的标志,那么《创造日》的停刊则是前期创造社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细究《创造日》的编辑理念、社内定位及其刊载作品可知,它不仅承载着前期创造社同人的"文学梦",还为创造社成员提供了新的话语空间。《创造日》对研究前期创造社的文学活动和了解当时的文学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创造社对西方“世纪末”颓废文艺的译介贯穿了其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并经历了一个由隐而显再到消退的抛物线式的发展轨迹,对创造社同人文学思想及其创作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颓废文艺译介的消退与作为文学社团的创造社的同步结束,显示了颓废文艺译介性在创造社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这个以小说闻名于世的“五四”新文学巨匠,离开我们己经三十七年了。至今人们提起这个名字,仍然忘不了他是当时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一位主要发起人,而且是在小说创作方面成为前期创造社浪漫主义倾向的代表,在二、三十年代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流派。尽管三十多年来,人们对其作品和人品的评价仍然是仁者见仁,  相似文献   

13.
历史让泰东书局与创造社产生了合作的契合点。创造社借力泰东书局在新文坛上夺得了文学话语权,泰东书局依托创造社几个刊物和“丛书”获得了生机。但各自的价值标准又让双方分道扬镰。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文学社团研究,多注重文学本身的研究,而忽视了人的因素。《寻找归宿的流浪者——创造社研究》采用新的视角,专题考证创造社人员的变动轨迹,为展现创造社的丰富性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并取得了厚重的收获。  相似文献   

15.
后期创造社是中国最早系统性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重要社团,但其主力成员大都修习哲学和社会学专业出身,而并非专门的文学家。学界对后期创造社革命文学理论的认识,仍基本来源于他们的文学理论文章,而对他们同期所创作的数量不少的哲学论文缺少关注。事实上,对后期创造社的文学思想以及他们深度介人的“革命文学”论争,如果不能辅之以考察他们在其他领域的理论作品,就不能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论文集中于后期创造社所重点提倡的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理论展开考察,辨析了后期创造社实践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内含的逻辑缺陷。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创造社的主要发起人之一;著名短篇小说《沉沦》直至一九三二年的最后一篇小说《出奔》为止,他在早期的作品中,细致入微地,赤裸裸地展示  相似文献   

17.
浅析日本大正文学界对前期创造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文学界对创造社曾产生过深刻影响,但这种影响不仅是日本某作家或某文学流派对他们具体而微的影响,也不是只简单充当了西方文学与创造社之间的中介角色,创造社主要成员留学于日本大正时代,而大正文学界给予他们最重要的影响,表现在他们文学观与创作倾向的形成过程中所得到的引导,支持和经验借鉴,他们弃实学译文学是“文化主义”思潮盛行的大正社会文化背景之产物,而大正文学界的一些具体实践,如唯美主义文学,私小说和新浪漫主义,在他们具有唯美倾向的浪漫主义文学观以及早期的小说他作方式的形成过程中,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编辑史上,郁达夫应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作为文学家,郁达夫对现代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作为编辑家,郁达夫对现代编辑事业也同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发起成立创造社,主编《创造季刊》,到远赴南洋主编《华侨周报》,他一生的主要活动,除了文学就是编辑事业。但是,对这样一位五四文化巨人,我们对他的研究还是仅仅限于文学,他的编辑活动,他对现代编辑事业的贡献,至今尚未见有专文论及。本文将就其发起成立创造社,主编各种期刊,撰写有关编辑的文章,以及上述这些活动对推进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对宣传抗战救国所起的积极作用诸方面,研究其对现代编辑事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日本风景书写是深入认识创造社作家身份观念的全新窗口。一方面,创造社作家赋予了日本风景强烈的政治涵义,通过对日本风景的鄙弃来抒发自己的政治怨愤情绪,弥救饱受戕害的国族身份;另一方面,创造社作家也在日本风景背后发现了优异的日本文化精神,因而日本风景变得优美迷人,此时的日本风景书写则指向了对日本文化精神的颂扬,以及对自我家国的审视批判。文化风景与政治风景是创造社作家笔下的两副日本风景面孔,它们分别与作家主体的文化自我与政治自我紧密相关。两副风景的交缠,使得创造社作家陷入了双重自我的纠葛之中。  相似文献   

20.
创造社"转向"是学界关注但又很少涉足的研究领域.创造社成员特有的原逻辑创造性思维方式,是其"转向"的内在根本原因.非常规性和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善于突破旧有体系的限制,而注重体验的原始逻辑思维又使创造社对于革命文学有了接受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