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桩不可忽略的小事张赫玲我们的报刊在稿件安排停当后,是否应该给作者寄用稿通知单,让他在看到报刊以前,先来个“早知道”?报刊出版后是否应该立即给作者寄样报样刊,满足其先睹为快的“心理需求”?回答无疑是肯定的。因为这是报刊编者充分尊重作者的表现,利于在编...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我们就认识了这两个字:“长征”,或者说知道了七个字“二万五千里长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这一代人读到了数量可观的有关长征的文学作品,知道了红军怎样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应该说,我们是读着这些作品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有个企业的领导告诉我一件事:“前不久因为怠慢了一个记者,被他抓住了一次花费稍多的招待会登了批评稿,弄得沸沸扬扬,好像我们是这方面的老手。其实仅在本地,我们就是出了名的‘抠门儿’。”我不知道那个记者写批评稿的原因是否因为被怠慢,即便是真的,我看只要写得真实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就批评稿而言,主要看真实与否,有没有普遍意义,而不是看被批评者是  相似文献   

4.
有个企业的领导告诉我一件事:“前不久因为怠慢了一个记者,被他抓住了一次花费稍多的招待会登了批评稿,弄得沸沸扬扬,好像我们是这方面的老手。其实仅在本地,我们就是出了名的‘抠门儿’。”我不知道那个记者写批评稿的原因是否因为被怠慢,即便是真的,我看只要写得真实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就批评稿而言,主要看真实与否,有没有普遍意义,而不是看被批评者是  相似文献   

5.
发表新闻稿件,署上大名,属于常识.这是记者对读者忠诚,对文章负责的表现.也便于读者了解大作出自谁手,满足芸芸众生的好奇心.更可以增加文章的信任度,让人读了放心,知道这不是凭空乱造.所以,我们看到的新闻稿件一般都有“本报记者×××”或“通讯员×××”的标识,好像商品都有商标一样.令人奇怪的是,不知从何时起,冠冕堂皇的记者先生竟变得羞羞答答,像地下工作者似地在新闻稿件中用起了化名甚或匿名,留下“本报记者”四个字让你请详.  相似文献   

6.
《出版史料》2005,(3):84-84
我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我们这个班号称“秀才班”,是培养“笔杆子”的。大家经常议论做学问写文章的艰辛。有的教员和学员还引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的,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个阶段、三种境界,来说明这种艰辛有时也是一种乐趣,以激励自己和别人。王国维讲的这三种境界,在文史界知道的人很多,可以说被引用得很多很滥了。但在其他界好像知道的人要少一些。王国维讲要经历的是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思是,在起步阶段,好像冒着寒冷的西风伫立于高处远眺,展望着美好的未来,但心中还是空…  相似文献   

7.
《信息系统工程》2004,(11):26-26
“断点重起”(英文为CheckPoint)实际上是高性能计算机群应具备的一项功能。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对“断点重起”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些应用领域对CheckPoint的功能要求不高.甚至可以作为一个附属功能.但气象部门的业务特点决定.CheckPoint功能应该是高性能机群的基本功能.尽管我们也知道国内IT厂家在这方面的技术能力还较弱。”  相似文献   

8.
题目在哪里     
给报刊写稿,或写新闻报道,或写文章评论,都得有个题目。就是说,写稿首先总会遇到一个写什么的问题。而初学写作的人,往往不知道题目在哪里。从前有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给一个秀才出了个文章的题目,秀才三天三夜没写出来,苦得要命。他老婆说:“你写文章好像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要痛苦。”秀才说:“你们女人生孩子,肚子里还有一个孩子,我肚子里却是什么也没有。”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写文章必须有东西,如果脑子里空空,谈何文章报道,谈何题目?  相似文献   

9.
李发斌 《新闻传播》2005,(10):62-62
有人说,电视是门遗憾艺术。常能听到同行们说这样的话:“新闻事件素材不错,被采访对象是一位有素养的人,访谈话语应该是很精彩的,但到了镜头前他们却好像变了一个人,灯光一打,摄像机一转动,表情也不自然了,说话也结巴了,甚至谈话答非所问了。”  相似文献   

10.
童真·童趣,辨是非──推荐《小狗狗在当大市长》谢清风张天翼曾说过,“只要不是一个洋娃娃,是一个真的人,在真的世界上过活,就要知道一些真的道理,”童话不应该回避生活,更不应该粉饰生活,而应该真实地反映生活,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告诉孩子们应...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报道中,学会准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多学习、揣摩优秀作品的语言,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诚然是帮助自己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好办法。但是,也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学习语言,即认识和分析新闻稿中容易出现的语病,懂得一点“不应该那么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挑挑新闻稿里的语病,研究一下“不应该那么写”,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报刊用语中常出现一些经不起推敲的“热门…  相似文献   

12.
杨玉辰 《军事记者》2008,(10):71-72
初学新闻采写,失败在所难免,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依旧懵懵懂懂,找不到其原因何在,同样的错误下次仍然照出不误,这就不能不想点办法了。我们寻思:初学写作者从教材上学习新闻采写时,往往只从理论上知道“应该怎样写”,却很难从实践上懂得“不应该怎样写”。于是,对自己稿件中的问题也就容易陷人“灯下黑”,更拿不准稿件不被采用的关键在哪里了。  相似文献   

13.
老子真的和我们同在吗?老子真的和我们现代生活有关吗?老子在哪儿呢?这个问题我曾经做过一个小测试。一次我到苏州玄妙观去,看到三个天真活泼的孩子,非常可爱.都是小学生。我就问他们:“你们知道老子吗?”一个男孩说:“知道,老子就是我爸!”另一个男孩说:“老子不就是玄妙观当中那个道士的雕像吗?”  相似文献   

14.
拥抱新世纪     
当20世纪的最后一缕阳光消逝在世界的西方,我们已经在迫不急待地迎接新世纪的曙光了! 跨进新世纪的门槛,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无限希冀与梦想。21世纪将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一个和着“纳米”“基因”“生物芯片”主旋律的时代,一个充斥着“e化”、“CRM”、“ERP”、“SCM”和“3G”等新名词,让人们放飞想象力的新世纪!  相似文献   

15.
向贤彪 《军事记者》2002,(11):59-60
读《刘墉文集》,看到“三个筛子”的故事,原文照录———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个人不解地问。“第一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的吗?”“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现在你再用第二个筛子去审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还应该是善意的”。那人踌躇地说:“不,刚好相反……”哲人又打断了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我再问你,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是重要的吗?”“并…  相似文献   

16.
几千年来,我们的文化形成了“劳心者治理,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等观念。过去的科学时代,读书是为了做官,到今天,也好像只有脑力劳动者才是人才,这种观念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在教育和就业上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1994年1月《海宁日报》复刊,每周出一个副刊,一个整版。我们给副刊取名“海宁潮”,是因为海宁处于钱塘江北岸,钱塘大潮在这里形成最美的“一线潮”。有了这么一个“本土化”的名字,毋庸置疑,这个副刊所反映的内容也应该是“本土化”的。提到本土化,我们马上想到海宁最有代表性的人文资源——潮文化、灯文化和名人文化。在讨论专版设计方案时,我们认为,这三大文化是海宁的“独家”资源.且富有乡土色彩,应该成为《海宁日报》副刊的主要色彩。  相似文献   

18.
学英语也不学骂人的话,我只认识其中一个“sexy”(性感)。 我不知道是谁,到现在都不知道。我只知道是《成报》独家报道的,头版头条,他们应该知道吧! 我在赛场上争冠军,但没有必要在生活中做个特别强的人,我可以让自己活得开心点。我不会在乎这个,在乎那个。  相似文献   

19.
从2000年起,客户管理系统(CRM)便不停地被大大小小的媒体爆炒,“CRM年”的字样也不时见诸报端。时问,CRM这个在1997年由美国人Gartner Group提出的理念,已被视作企业营销的“法宝”。据Aberdeen Group的调查表明,当令发达尉家中有93%的公司的CEO都认为,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成功和更具有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像CISCO、DELL、HP、EMC、ORACLE、AMAZON等国际知名的公刮早已全面启动了CRM,美国近两年在这一产业的增长幅度更是达到了400%。  相似文献   

20.
“改进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的呼声已经喊了很多年。抱怨声也一直回响在各种场合,各个层面,大家抱怨:尽是些会议报道;办报也头痛:我们有什么办法,哪一个会议不报道也不行。会议报道似乎成了党报的包袱,好像只有各级党政部门搬了“山”,填了“会海”,党报才能讲可读性,才能办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