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框架理论为分析报纸的报道模式及倾向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文章分析了《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在研究时段内报道雅安地震的新闻框架,从框架的主题设定、素材呈现和具体文本生产三个层面比较了两报地震报道的异同,指出前者坚持的是"形象框架"而后者采用"情感框架",二者的结合能够为受众建构一个相对完整的关于雅安地震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刘明超 《今传媒》2012,(3):119-120
本文以《民立报》对"汉口惨案"的19篇报道为例,观察《民立报》深度报道特点。第一时间关注事件各方反应,精心选择、组织新闻事实,巧妙利用细节、对比手法、人物对话,以及机智的新闻标题和生动的新闻语言展现新闻事件,从而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只有客观真实的《民立报》,才能洞悉清末的社会现状,启迪民众。  相似文献   

3.
2月21日,台湾首家网络原生报《明日报》(编者注:“网络原生报”即没有传统媒体作为“母体”的网络媒体)正式宣布停刊。中午时分,网站原首页撤消,改为《谢谢网友,<明日报>再见!》的声明。 《明日报》关站无疑是2月网络媒体界最重大的事件。它成为台湾各类媒体报道评论的重点,甚至成为当天的头条新闻。《<明日报>落日》、《<明日报>走进昨天》、《<明日报>不再有明日》……睹如此类的标题撞击着人们的眼球。内地的一些媒体在2月20日晚即从台湾网站上获悉《明日报》第二天关站的报道,如上海文新报业集团当即向《明日报》求证(2000年8月21日,上海《新民晚报》借助《明日报》的电子报发送平台ePost发行简、繁体电子报,成为首家以电子邮件形式通过台湾网络发行的祖国内地新闻媒体)。新  相似文献   

4.
薛晓薇 《新闻世界》2014,(6):229-230
本文从《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对波士顿爆炸案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结合报道文本进行话语分析,通过对两大媒体报道的主题、基调、内容、态度等方面的差异,观察两报在报道框架以及风险传播机制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中国青年报》和《华盛顿邮报》两份报纸对韩亚空难事件的报道分析,主要采用内容分析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总结两报在该事件报道中的异同点及原因。我国媒体在对此类事故的报道中还有一定的向国外媒体借鉴的空间,使中国的传统纸媒具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高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两会"不仅是中国政治生活的重头戏,也是所有媒体的报道的重头戏。本文以《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为例,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两报对"两会"报道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台湾《民生报》停刊及其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岁末,台湾又一家名报《民生报》停刊了。近年,台湾岛内报纸接二连三停刊,《民生报》只是台湾2006年中5家停刊的报纸之一。《民生报》本为台湾联合报系的主力报纸之一,素以民生、体育、影剧消息为报道主体,俗称“吃喝玩乐”报。它的停刊,折射了台湾报界的发展变化,情势不比  相似文献   

8.
对于重大突发事件,各国及各媒体所采用的报道框架均有不同,本文以"3·8马航失踪事件"为例,着重分析《中国日报》及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在事件发生后一周内的信息源、报道框架及新闻基调的使用,发现两者报道主要以正面基调为主,当中《中国日报》较多采用政府信息源,并积极关注事件进展,而《新海峡时报》则以评论及人情味框架为主,反映了其避重就轻的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9.
《联合报》与《中国时报》关于李登辉访美报道的比较研究刘燕南对重大事件的聚焦和透视,是媒体干预生活、反映舆情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媒体自身素质和倾向的一次大曝光。《联合报》与《中国时报》是执台湾报业之牛耳的两大民营报纸,发行量雄踞岛内各报之首。以两报为龙...  相似文献   

10.
林锦 《今传媒》2012,(11):41-43
框架分析是媒介效果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以剖析新闻的文本框架和受众框架的建构和互动。本文从框架分析的视角出发,对VOA、CNN以及《纽约时报》这三家美国媒体的网络报道中,对我国"7·23"动车事件在事发半年内的报道议题与报道方式进行分析,探析美国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对我国官方媒体形象、新媒体形象以及事件受害者形象的呈现。  相似文献   

11.
赵娜 《东南传播》2013,(4):37-39
媒体对突发性事件展开报道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心绪。本文选取陕西两份具有代表性的报纸《陕西日报》和《华商报》为文本,以两报对陕西境内发生的"延安8·26特大交通事故"的报道为例,进而研究党报、都市报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不同媒体表现。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得出党报、都市报在突发报道中策略各异,彰显其各自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多种不足。  相似文献   

12.
《足球报》和《体坛周报》是我国著名的专业体育报纸。两报的欧洲冠军联赛报道各具特色。本文以两报2011年2月16日至2011年6月3日的欧洲冠军联赛报道为研究对象,从报道内容和版面设计的角度对比分析两报的欧洲冠军联赛报道。  相似文献   

13.
崔力文  彭文轩 《东南传播》2010,(12):131-133
本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的评论进行分析,探讨在此次危机性事件中两报评论所表现的特色,生动说明评论在地震报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凸显评论的价值与意义,并思考其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框架理论和质化的内容分析法,以《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底期间关于"钓鱼岛"事件的新闻报道为样本,对两份报纸在相关报道中的框架运用和中国形象呈现进行了差异对比分析,进而深入考查了地缘政治冲突报道中干扰英美大报建构第三方主权国家形象的政治文化因子。本文认为,同处欧美媒介体系的两份大报在钓鱼岛冲突报道中呈现中国形象的离散性,应该归因于英美两国原生社会结构和文化语境对媒体为施加的限制性和构成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余迎  刘文君 《新闻世界》2011,(7):147-148
本文从《申报》和《大公报》对"卢沟桥事变"的报道,结合它们的办报理念,比较两报在报道形式和报道内容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选取《光明日报》和《新京报》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报道为样本,以梵·迪克新闻话语分析理论中的新闻图式为解析框架,探索两报新闻图式诸要素的特征。研究发现,影响图式内容偏向最大的因素是口头反应因素,其次是背景因素及结论因素。同时,研究还表明《新京报》的党报血缘与《光明日报》报道图式忽略细节的处理方式,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齐飞 《新闻世界》2009,(4):74-75
本文选取《自由时报》和《中国时报》两家具有代表性的台湾报纸,对其北京奥运报道做内容分析,以期对两家报纸奥运报道的不同点作出简单梳理,并从中一窥台湾报纸对北京奥运报道的着眼点及其报道特点。  相似文献   

18.
雷红英 《新闻世界》2010,(9):114-116
《楚天都市报》、《湖北日报》于2010年2月21日至5月1日对武汉市黄陂区的"信义兄弟"进行了大量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本文试图运用框架理论,从报道数量、报道版面、报道体裁、报道方式等方面对两报的"信义兄弟"新闻文本群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别选取了《人民日报》和《中国环境报》对沱江水污染事件、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和厦门PX事件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具体探讨我国突发环境新闻报道观念的变革。本文借鉴了媒介环境学的理论视角,运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媒体突发环境事件报道的主题、消息来源、报道对象、报道框架及理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覃广华 《新闻世界》2013,(7):245-247
【摘要】本文从框架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比了新加坡《联合早报网》和香港《凤凰网》对2012年香港特首选举的报道,发现在报道内容、主题和观点上,两个网站采取了不同的报道框架。《联合早报网》使用了国际框架、人情趣味框架和倾向性框架,《凤凰网》则采取了本土框架、汇报式框架和中立的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