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周悟拿 《高中生之友》2013,(Z4):29-30,28
这个夏天,我沉浸在孤独里面。朋友们都在外面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隐匿在这城市的楼群中。我习惯在上午上网,在这大好时光,好友名单里那些熟悉的头像只会是灰暗。期末考试。领成绩单。学农。在这些程序运行时,我们一直在笑,一直在闹,真的不是强作欢颜。关于离别,我们心照不宣。在接近期考的那一段时间里,老师发下来许多试卷给我们做练习。每次一拿到试卷我总习惯性地在左边写下姓名班级,然后惆怅地想,以后便不能在自己  相似文献   

2.
【精彩段落】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相似文献   

3.
转身     
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不可能了。在广场,在车站,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相似文献   

4.
熄灯号音     
白昼过去,太阳消逝,在湖面,在山间,在天际。一切平安,放心入眠!上帝在身边。  相似文献   

5.
等下个季节     
如果有人问我喜欢哪个季节,我会回答说:"我喜欢下个季节,我也在等下个季节。因为,春天我在等待夏天,夏天我在等待秋天,秋天我在等待冬天,冬天我在等待春天。"在春暖花开的春天里,我在等待着夏天。因为春天感觉不新鲜,想在绿叶如荫  相似文献   

6.
杨川 《神州学人》2011,(9):17-18
2007年,我在四川高考。2008年,我在四川高考。2009年,我还在四川高考。2010年,我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2011年,我在印度尼西亚加查玛达大学留学。这就是我这几年经历的关键词,在  相似文献   

7.
一间清雅的书屋。一架漫芳的藏书。心在这里是宁静而纯洁的,又是豪放而不羁的。心,可以在草原上奔驰;心,可以在蓝天里翱翔;心,可以在大海里漂游。山川、天地,在这里尽收眼底。  相似文献   

8.
雨点的话     
下雨了,下雨了!这些小家伙站在高高的云端上,一个接着一个地往下蹦。在树叶上蹦跳,在花枝上滑滑梯,在莲叶上跳舞,在木瓜上敲鼓……整个世界成了他们的游乐场。这个游乐场不管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不管是在早晨还是在夜里,都能听见小雨点激动的欢呼声,或小声的悄悄话。你听,都半夜了,他们还在屋檐上不停地讲话。  相似文献   

9.
胡适他爹胡铁花,在江西翻船,不死。在俄罗斯大雪迷路,不死。在黑龙江五常跟胡子火拼,不死。在海南三亚遇瘴气,不死……在台湾得了脚气,死啦!  相似文献   

10.
时间又溜走了两年多,而我却浑然不知。进入初中后,我该怎样生活,依然很迷茫。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在笑,有的人在哭,有的人在叹息,有的人在奋进。只是我,在笑靥停止、泪痕干涸时,收获的只是平淡。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只是上学,回家,吃饭,睡觉,总是比别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知识。我对任何事情都变得不再感兴趣,不管时  相似文献   

11.
活埋     
在南京,在大屠杀纪念馆,一个巨大的头颅,一张巨大的嘴,在呐喊。呐喊声,在无涯的时间和空间,凝固了。一个被日本兵活埋的中国人,一个人,喊出了一个民族的痛。被埋在泥土下的躯体,在反抗,在挣扎,在竭尽全力爆发。血气上涌,眼眶通红,生命在呐喊声中,变得轻盈、飘逸。远离灵魂。  相似文献   

12.
古今汉语的词序比较固定,从古到今没有很大变化,基本相同。一般而言,主谓结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述宾结构述语在前,宾语在后。述补结构述语在前,补语在后。偏正结构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但是在古代汉语中,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时也有语序颠倒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宾语前置。  相似文献   

13.
我·鱼·水     
鱼,生活在精致的鱼缸里。我,生活在冰冷的建筑里。鱼,本应在溪水中嬉戏,却因我的自私,只能徘徊在狭小的空间里。我,本应在欢声笑语中成长,却因为母亲的严厉,只能埋头于数不清的习题里。鱼说:你看不见我在哭泣,因为我在水里。有时,我觉得自己很残忍,明知道被"囚禁"的滋味很痛苦,却一再逗弄水缸中的鱼,让它重复我的遭遇。  相似文献   

14.
风吹过,蓓蕾在摇曳中绽放;雨下过,蓓蕾在润泽中绽放。看,一朵淡雅的小花儿正展开羽翼,在风中飞舞,在丛中微笑。她孕育在教育的土壤中,绽放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这就是我眼中的徐岩。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研究     
[主持人的话]自1952年离开大陆以后,张爱玲再次出现在读书界,在台湾是在1950年代,在香港是在1970年代,在大陆是在1990年代。记得读大学时,我绝对不知道张爱玲,我以为我的老师也不知道张爱玲。  相似文献   

16.
转身     
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相似文献   

17.
我在共和国的教育园地耕耘,不觉有了53个年头。那是19000多天的日子,学生每天在进步,我也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我也在发展。我在不断地"进步"、"发  相似文献   

18.
江行的晨暮     
美在任何的地方,即使是古老的城外,一个轮船码头的上面。等船,在划子上,在暮秋夜里九点钟的时候,有一点冷的风。天与江,都暗了;不过,仔细的看去,江水还浮着黄色。中间所横着的一条深黑,那是江的南岸。在众星的点缀里,长庚星闪耀得像一盏较远的电灯。一条水银色的光带晃动在江水之上。看得见一盏红色的渔灯。岸上的房屋是一排黑的轮廓。一条趸船在四五丈以外的地点。模糊的电灯,平时令人不快的,在这时候,在这条趸船上,反而,不仅是悦目,简直是美了。在它的光围下面,聚集着有一些人形的轮廓。不过,并听不见人声,像这条划子上这样。  相似文献   

19.
卢卫平 《教学随笔》2008,(11):20-21
每一棵树都在奔跑。树叶在风雨里奔跑,枝丫在天空中奔跑,树根在大地深处奔跑。一个诗人能听见树奔跑的声音,在这声音里,有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动。一只老花猫在追一只小老鼠,追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在国民党一大时宣布“本人原为第三国际共产党员。”他实际上负有共产国际在中国的代理人角色。在北方直接和苏联驻华大使联系。李大钊在中共党内,在国共合作中,在吴佩孚、冯玉祥与苏俄的联系中,李大钊是苏俄和共产国际的代理身份。当时苏俄对在中国建立红色政权投入很大,包括军事援助。苏俄最早任命的5个元帅,其中两个被派往中国,加仑将军是其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