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泉映月》一课中有这么一句:“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课堂上有学生提问:“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学生中没有人做出反应,显然,他们对这个词不理解或一下子无法表达对这个词的理解。我是这样引领学生学习感悟“饱经风霜”一词的:师:你们觉得能用“饱经风霜”来形容我吗?  相似文献   

2.
教材所编选的一些课文远离学生生活背景,教师如何将生活与文本有效"嫁接"呢? [片段1]: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饱经风霜"一词的教学 师:学到这儿,我突然想到还有一个词没有讲(指小黑板),就是"饱经风霜".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人"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人才30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  相似文献   

3.
当学生们读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他听 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时,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刚说完,有个同学接口说:"是形容一个人老呗!"其他的同学听了,好像有不同的意见,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前两天,我让同学们写了"猜猜他是谁"--描写人物外貌,同学们非常感兴趣,而且写得很成功。这次,何不用这个成语再来练习描写人物的外貌呢?于是,我没急着解释这个成语,而是引导学生:"你在生活中见过饱经风霜的人吗?怎样从外貌上看出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呢?"这一问又掀起了议论高潮。  相似文献   

4.
教材所编选的一些课文远离学生生活背景,教师如何将生活与文本有效"嫁接"呢?   [片段1]: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饱经风霜"一词的教学   师:学到这儿,我突然想到还有一个词没有讲(指小黑板),就是"饱经风霜".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人"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人才30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   ……  相似文献   

5.
“理解”一词,在我们的教育表达中是十分常用的。比如老师对学生说:“你理解了吗?”“你是如何理解‘人是文化的载体’这个命题的?”“你理解起来有  相似文献   

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个成语叫"饱经风霜".这是用来描写鲁迅救助的那位车夫的。在教这个词时,比较普通的做法是让学生读几遍,然后问:"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查字典,很快就能答出:"饱经风霜就是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为了加强记忆,一些教师还会再请一两个学生回答,被点到的学生同样也能对答如流。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这一课时,是这样处理的: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受教学目标等因素的规范和学生学习状态的制约,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周期性和个性色彩。在课堂教学这个系统中,教师行为是学生行为的先导,主导着师生对教育资源的利用,而教师教学行为的落脚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不同的教学理念支配着不同的教学行为,而不同的教学行为则会产生迥异的教学效果。请看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对于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饱经风霜”一词,下列两位教师有不同的教法。教法一:(请学生课前查字典,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师“:饱经风霜”的意思是什么?生:形容经历了很多困苦和磨难。…  相似文献   

8.
对于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饱经风霜”一词,下列两位教师有不同的教法: 教法一: (请学生课前查字典,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柳燕妮 《现代语文》2006,(1):124-125
在现代汉语里"执著"一词常常被写作"执着",它们是同一个常用词,仅文字形式有别.对这个词的理解,以及书写,人们常常有疑惑.本文对此做一讨论.  相似文献   

10.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怎样摆脱机械讲解、生硬灌输、僵化记忆的误区,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灵动起来、丰富起来?笔者结合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学课例,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一联系生活,让词语“活”起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饱经风霜”一词教学片断:(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先指导学生理解了其他的词语,但巧妙地埋下了伏笔)师:学到这儿,我突然想到,还有一个词没有讲,就是“饱经风霜”。现实生活中,你们见过饱经风霜的脸吗?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下来。我给大家开个头“:…  相似文献   

11.
我采用以下办法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一、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今天我喂鸡》中有“争先恐后”一词,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我让学生想象小鸡出窝一刹那的情景.学生对这个词确实理解了,我又引导他们用这个词进行口头造句.这样既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焉德才 《现代语文》2007,(10):100-101
一、引言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词汇教学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孤立主义"教学传统的影响下,"就词论词"式的教学模式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这导致了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只限于浅层次理解,无法透彻理解和掌握词的确切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语文教师让学生用"差"字组词.结果,有很多学生写出了"差生"这个词.翻阅汉语词典,也查不到这个词,这件事情让这位教师非常惊叹.这个故事说明:"后进生"的说法虽不符合教育理论,但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的确存在"后进生"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4.
高中英语中近义词的辨析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这一难点不突破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因此,有必要对某些易错的词进行辨别.下面笔者撷取几组常见的近义词举例辨析.第一组:result in和result from.辨析:两词都有"导致"的意思,但用法上有差别.result in意为"结果为……,  相似文献   

15.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可以撬动地球"。最近笔者观摩了一次赛课活动,有两位参赛教师以"词语"为支点,巧妙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令人拍案叫绝。案例一:苏教版第十册《彭德怀和大黑骡子》。在理解"它融进了北上的滚滚铁流"这句话时,老师这样引导:读读这个词。学生齐读:滚滚铁流。师:读了这个词,  相似文献   

16.
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能读出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能在读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但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并不是"放羊式"地让学生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导"非常重要.只有教师正确地"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会有目的,才会有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教师对作文教学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然而,学生写作空洞、缺乏真感情一直是无法逾越的作文难题。目前应当解决的重要问题是鼓励学生敢于写出自己的文章,从而进一步写好自己的文章。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改革才算真正的成功。一、真正更新观念,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文章或许你会觉得奇怪,更新观念还要用上"真正"一词。事实上,这个词真的很重要,要做到也很难。课改搞得轰轰烈烈,我们总在  相似文献   

18.
“理解”一词,在我们的教育表达中十分常用,比如教师对学生说“你理解了吗”?“你是如何理解‘人是文化的载体’这个命题的”?“你理解起来有什么困难吗”?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并不同于电脑对于信息的加工。人对于事情的理解受制于许多因素。理解并不是某种纯粹的智力活动,而是完整的  相似文献   

19.
妈妈好 "野"     
只要提到"母亲"一词,我们总是将"伟大"、"善良"、"无私"、"奉献"、"母爱"等等光辉而又令人尊敬的字眼联系起来,在我们眼前闪现的,也是一个个任劳任怨、含辛茹苦、饱经风霜的形象。学生们写"母亲"主题的作文,更是要将前面提到的那些词语发挥得淋漓尽致,才算是一篇合格的作文。对于母亲,非得如此才能称得上是母亲吗?对于作文,也非得这样写才能行吗?身为母亲,她在给予了我们生命之后,非得再用辛勤、操劳等付出才配得上这一名称吗?在五月--这个"母亲节"的月份,我们怀着对母亲的敬意和深爱,组了这些"另类妈妈"的文章,这是妈妈应有的本色,因为她们也是"人"。--聂闻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我认为,要让学生拥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并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而有效的词语教学对整篇课文的教学来说,能起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那么,如何使词语教学行之有效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见解。一、理解词语,从"乐"中"说"来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词语,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