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档案》2006,(3):41-41
国家图书馆如今收藏有16000号敦煌遗书.总长度达1万多米,约占世界敦煌遗书总量的三分之一。日前,首批30册通过缩微翻拍的《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2.
国家图书馆馆藏全部16000余件“敦煌遗书”将于明年全部编纂整理完毕,分150册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这是记者6月29日从《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编纂座谈会上了解到的。这项出版工程是在文化部、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和国家图书馆共同努力下历时三年完成的。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其中数以万计写于公元5世纪至11世纪的佛教经卷、历史文献在尘封千年之后再度面世,令举世震惊。此后,“敦煌遗书”历经劫难。其中,外国探险家将大量“敦煌遗书”劫掠海外。直至1910年,当时的清学部才命甘肃学台将劫余经卷解运…  相似文献   

3.
目前,英藏敦煌遗书S.10264被多家书录题名为"失名道书",如四川人民出版社<英藏敦煌文献>将敦煌遗书S.10264定名为"失名道经",并收录于第十二册,归类为"汉文非佛教文献".[1]  相似文献   

4.
“敦煌古藏文文献出版工程”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经典出版工程之一,其主体部分《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献》《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先后被列为“2011—2020年国家古籍出版规划”“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分获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文章回顾了“敦煌古藏文文献出版工程”项目实施的来龙去脉,梳理总结打造这项文化出版精品工程的顶层设计、出版历程、编辑经验及重大意义,全面呈现几代藏学专家、出版人的筚路蓝缕之功。  相似文献   

5.
甘肃人民出版社是敦煌故里最大的一家出版社,自1957年出版了第一本敦煌学著作《敦煌石窟艺术》之后,便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敦煌学的发展为己任,四十年来出版的敦煌类图书达170余种,其中有4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并有10种图书获国家级奖项。出版内容涵盖了敦煌学的方方面面,是国内出版界出版此类图书最多的一家出版社。其中许多高质量的学术论著和研究成果填补了敦煌学研究的空白,代表着敦煌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古人真迹弥足珍贵——敦煌遗书研究文献的出版 敦煌藏经洞遗书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极其珍…  相似文献   

6.
收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编号为S.6074的敦煌遗书,见于多部著录。《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提要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三《敦煌遗书总目索引》,1958到1962年编纂,1962年商务印书馆初版,1983年中华书局重印本。《敦煌遗书总目索引》的出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到现在为止的,世界上唯一的敦煌汉文遗书的总目加索引。世界上研究敦煌学的学者,可以说没有不利用这本书  相似文献   

8.
《俄藏黑水城文献》第5册收录编号为俄A20V的诗词写本两件。俄罗斯汉学家孟列夫1984年在莫斯科出版的《哈拉浩特(黑城)出土汉文遗书叙录》最早著录此写本。敦煌学家柴剑虹先生1991年从前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将其抄录回国,并进行研究。随后张廷杰、汤君两位学者又专门就其中词作进行分析。蔡荣婷教授也曾对该卷的牧牛诗部分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敦煌遗书内容广博,弥足珍贵。1900年首批发现,后历遭劫掠。大批遗书散落海外,分藏在一些国家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敦煌遗书推进了中国和中亚的历史学、考古学、语言文字学、民族学、宗教学、文学、艺术学、方志学、历史地理学和科技史等各个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和特藏书,包括李盛铎木犀轩藏书,原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藏善本书、敦煌遗书、方志及家谱,马隅卿平妖堂藏小说和戏曲。总计2万余种,22万余册。其中善本书1万5千余种,16万余册,数量仅次于北京图书馆,居全国高等院校藏书之首。而李盛铎的木犀轩藏书则是闻名海内外的特藏。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初敦煌遗书的发现,引起各国考古界的注意。之后,大部分敦煌遗书流失到英、法、俄等国。其余部分在解送京师途中,又散失了一些。为搜集这些珍贵的唐代遗物,许多机构和个人想方设法、不惜重金购求。一些人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制作赝本欺世谋利。有些机构收藏的敦煌遗书中,不同程度掺杂着一些赝本。北京图书馆藏的敦煌遗书中,就有这种情况。在一万六千件敦煌遗书中,赝本的数量虽然不多,却直接影响对敦煌遗书的研  相似文献   

12.
《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提起这“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排在首位的当属馆藏16000余件的《敦煌遗书》。尽管仍有几万件遗书散藏在英、法、俄、日等各国,使其尸骨未全,但敦煌所代表的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璀璨夺目足以让国人为之骄傲,世人因之而羡慕。  相似文献   

13.
敦煌藏经洞遗书于1900年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这些丰富的历史文献使后人看到了古代社会的山河旧样、人间万象;看到了历尽沧桑的九州方圆、往昔岁月的阴晴圆缺。甘肃是敦煌的故里,是甘肃这块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敦煌这颗璀璨的文化艺术明珠。作为敦煌故里最大的一家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敦煌学的发展为己任,深入挖掘本地出版资源,揭示敦煌历史的千古之谜、文化珍秘。在几十年的敦煌类图书出版历程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图书对敦煌遗书文献方面的研究做了细致的缀述与诠释。 其中对敦煌遗书进行了综合整理研究的《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文史·遗书编》(上、下),收录了著名敦煌学家周绍良、任继愈等人研究佛经、典籍、科学文化、语言文字、民俗民风、河西史地等方面极有见地的论文43篇。此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对敦煌遗书的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专题研究方面,《敦煌讲唱文学作品选注》是我国第一个敦煌文学作品选注本,填补了宋代以前讲唱文学的空白。由周绍良、颜廷亮著的《敦煌文学》获第四届中国图书奖,另外一本《敦煌文学概论》则在敦煌学的界定、分类、艺术风格等方面提出了新见解,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在对敦煌  相似文献   

14.
一、缘起本世纪初敦煌遗书的发现,为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历史、文学、宗教、哲学、语言文字、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珍贵的资料。由于种种原因,近5万卷敦煌遗书,流散世界各地。为了研究的方便,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相继编制了数十种有关敦煌遗书的目录、提要或索引,其中,以商务印书馆1962年出版的《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以下简称《总目》)最为中外学者所称道。  相似文献   

15.
敦煌石室遗书,卷帙浩繁。其中唐代类书多种,近百年来,有的已受到人们的关注,有的却仍如荆山卞璞,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唐抄本《励忠节钞》残卷,即是其中一颗璀璨的遗珠。一据《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所著录,现藏英国伦敦博物院图书馆的S.1441号、S.1810号以及现藏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的P.2711  相似文献   

16.
敦煌遗书内容广博,弥足珍贵。1900年首批发现,后历遭劫掠。大批遗书散落海外,分藏在一些国家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敦煌遗书对于中国和中亚的历史学、考古学、语言文字学、民族学、宗教学、文学、艺术学、书志学、历史地理学和科技史等各个领域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1900年,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敦煌,看守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篆一个偶然的发现,使得藏经洞进入了世界学术的视野。敦煌遗书的流散,一直是敦煌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年,王道士以及押运人到底使多少敦煌遗书散落民间,又有多少被破坏直至毁灭,研究者一直欲探究竟,但至今没有明确答案。这造成的遗憾是,至今我们仍无法统计藏  相似文献   

18.
依据敦煌遗书索引,查阅已发行的敦煌遗书,概述其中《四分律》的现存情况。《四分律》是律藏代表作之一,其口语性特摘要点非常鲜明,是汉语史研究不可多得的语料。敦煌写本较好地保存了《四分律》原貌,有着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郭图 《图书馆》2001,(6):78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浩如烟海的古籍善本中 ,最璀璨夺目者当推“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是研究中古时期中国、中亚、东亚、南亚的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史、艺术史、科技史、民族史的重要研究资料 ,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文献研究价值。由于敦煌遗书分藏于中、英、法、俄、日等地 ,至今缺乏一个完整的联合目录 ,藏经洞内究竟有多少遗书 ,至今仍无从确切统计。有人推测总数为三、四万至十万件不等。现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16 0 0 0余件 ;英…  相似文献   

20.
一百年前,震惊世界的藏经洞打开了,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一个无尽的宝藏,从此世界上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然敦煌遗书大多为残卷,其中有不少甚至是碎片,因而比定残卷之名成为敦煌学者的首要任务。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绝大多数敦煌残卷已经有了正确的定名。其中以《敦煌劫馀录》(陈垣著)、《伦敦博物馆藏敦煌卷子目录》(英·翟理斯著)、《敦煌遗书总目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