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清代蜀中遂宁张氏家族,是著名的诗歌世家。其家族以科第起家,播声四海,驰名乾嘉诗坛。其家族有诗文流传至今者,多达50余人,一家男女尽能诗,为古今中外诗坛所罕见,人称"清代蜀中第一家"。他们在创作上以诗歌为主,在清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以张问陶为最,被誉为"巴蜀元明清第一大诗人"。文章对清代遂宁张氏家族诗人、诗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清代殊卷集成>嵩申会卷为基本线索,并结合大量的个人传记材料而成,论述了清代八旗科举世家在清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嵩中家族是清代八旗中著名的科举世家,嵩中家族在文化方面的成就是翻经译史,著书立说;在政治方面的成就是施政利民,廉洁奉公.  相似文献   

3.
清代比较典型的绘画世家有17个家族,主要集中分布于清前、中期的苏南及浙北环太湖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十分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绘画世家的内部构成较多样,一门群从或父子相传者最多.清代绘画世家的家学传统非常丰富,有单一的绘画世家,有善画工书兼长文史的世家.绘画世家的家学内容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往往因时更易,与时代的变化息息相关.丰厚的历史文化沉淀、清前中期的社会环境以及统治者的喜好,是清代绘画世家兴盛的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4.
清代广西上林的张氏家族,家族人数之多,经历时间之长,创作成就之高,堪称清代壮族第一文学家族,其主要成员有张鸿翮、张鸿<慧羽>、张友朱、张滋、张鹏展、张鹏衢、张鹏超、张元鼎等.他们在创作上以诗歌为主,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中以张鹏展最为突出.上林张氏家族的文学创作成就与科举、官位的高低成正比,表现出古雅闲淡的共同风格,擅长五七言短章,不善长篇.其风格的形成与清代上林地区的文化有关,更是张氏家族文化的直接产物.它对壮族文学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佟氏家族是清代前期很有影响的世家大族,承德古迹佟王府即与之有关,该家族以军功起家,位居高官者甚多,史与清皇族数次联姻,几个主要代表人物价养性、佟图赖、佟国维、隆科多均是统治集团中的显赫人物,对时局有着重要影响,至康熙朝乃有"佟半朝"之誉,其家族命运与清王朝兴衰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6.
清代四川遂宁黑柏沟张氏家族,原籍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明洪武二年(1369)迁蜀,卜居遂宁县黑柏沟(今属蓬溪县任隆镇黑柏沟村),至康乾时期达到鼎盛,出现了千古贤相张鹏翮、一代诗豪张问陶,人称"清代蜀中第一家"。但到近代,张氏家族便销声匿迹了。本文对张氏家族兴衰之原因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景星出身松江望族,其家族历宋元明清科第不绝,尤以清代仕宦最为显赫。张氏家族素以仁义礼信之风为乡人所爱重,于学问一途亦有专治者,所与交游、姻亲皆时之名流巨族,遂构成了庞大的关系网络,对本族文化及功名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张氏家族守气节、尚义善、弘诗文、修德业的文化性格对张景星读书治学、修身处世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略论六朝时期吴郡张氏的家学与家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时期的世家大族各有其家风与家学。吴郡张氏作为江东土著文化世族的代表,自汉代以来,特别在孙吴时期形成了重视文化的门风,其代表人物多清秀、飘逸、善言辞,而不重实务。在学术文化上,张氏虽出自儒学,但自两晋之际始其子弟普遍接受玄学新风的熏习,是江东世族中玄化最充分的家族,这大大提升了张氏的社会地位。但究其根本,其习儒之基因尚在,治理经术之道未绝,从而维系其宗族内部的团结,使之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9.
明中叶后,随着胶东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繁荣,青岛地区的文化教育逐步发展,文化人口众多,至清代已成为经济文化教育的发达之地。新兴的文化家族也大量涌现,主要集中在即墨、胶州两地,较早的有平度官氏、即墨蓝氏、杨氏、黄氏等,兴起于明中叶,一直绵延至清代。明末清初兴起的文化世家有诸城丁氏、即墨周氏、胶州高氏、法氏等,清前期出现了即墨郭氏,清后期出现了胶州柯氏等。诸世家重视教育,诗书传家、积学力行,在政治、文学、书画、史学等领域留下了大量著述,对当地的文化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青岛地区文化的兴盛和发达。  相似文献   

10.
赫舍里氏是满洲"著姓"之一。有清一代,都英额地方的赫舍里氏涌现出重要的文化世家、人物,其代表为希福、额尔德尼"巴克什"家族。他们凭借语言、文学等优势,在绥服蒙古、创立满文、编纂典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清初政治文化建设功绩尤著。赫舍里氏的发展显示了清初统治者重视政治文化建设,以及满洲文化的特色与兼容性。而该家族的衰落,也正是皇权与世家大族之间力量失衡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土地契约是我们今天研究古代土地买卖及土地价格的最直接史料。束鹿县(今河北省辛集市)张氏家族保存的清代地契,清楚地勾勒出了一个家族在清代土地买卖的实际状况,而土地价格的波动受着社会动荡、土地肥瘠、土地区位与用途、年景好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清代蜀中遂宁黑柏沟张氏家族是一支兴盛时间长达两百年左右,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有重要影响的大家望族,人称"清代蜀中第一家"。张鹏翮是清代蜀人中官位最显赫、名声最响亮、政绩最优异的人物;张问陶是清代乾嘉诗坛大家,不单是清代蜀中诗冠,也是清代第一流的诗人和著名诗学理论家,为性灵派后期的主将和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3.
On "Zhang's Family Tree In Suining" Printed in the times of Public of China   总被引:108,自引:0,他引:108  
蜀中遂宁张氏家族,从明代至今,先后修谱7次.民国本《遂宁张氏族谱》尤为突出,内容丰富,价值颇大,是研究清代名人张鹏翮、张问陶的第一手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清代文学世家及其家学考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代比较典型的49个文学世家,大都出现于清前、中期,主要集中分布于环太湖的苏南、浙北及皖东南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十分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文学世家的家学传统非常丰富,有的文学世家以诗文著称,还有一些文学世家善画工书、兼遂经史.清代文学世家与文学流派的关系密切,学派具有鲜明的"家族化"学术特征.清代文学世家的兴盛,与清前、中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有直接关系.统治者的喜好对于文学的发展及文学世家的形成也产生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蜀中遂宁张氏家族,从明代至今,先后修谱7次。民国本《遂宁张氏族谱》尤为突出,内容丰富,价值颇大,是研究清代名人张鹏翮、张问陶的第一手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6.
在清代江南家族文化发达的大背景下,江南常州地区产生了"贫门母教"和"闺房唱和"两个传统。本文以孕育了张惠言、张琦兄弟的常州大南门张氏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屡代父祖早逝、家贫如洗的情况下,如何依靠母教保证了家族文化精神的传承发扬,并研究母教与女学如何相互作用,造就出张琦一门数代"人各有集"、"家集积尺"的女性作家群体。本文试图以张氏家族的微观研究展现清代常州母教、女学的一般样貌,并试图从家族文化的角度来解释这一女性文化、教育成就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古时期世家多依靠其文化、政治优势维系着家族地位,发展壮大。蜀郡何氏从西汉入仕之初便有深厚的儒学背景,治《孟氏易》专今文经学,何武更是一度位列三公。时至东汉,在图谶盛行的时代背景下,何氏家学师巴蜀杨氏,逐步由易及谶,也善经纬,并在刘备称帝前后发挥了重要的政治作用。魏晋之际玄学突破传统经学,渐成为世家大族热衷之显学,而在蜀地今文经学式微,蜀郡何氏逐步淡出了文化学术中心。几经时局变故打击,加之何氏渐生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之门风,使得家族在政治仕途舞台上身影渐少。蜀郡何氏家族特别的历史轨迹,终未能如庐江、东海何氏开枝散叶于南朝,却消失于中古郡望之列,也是此一时期诸多没落家族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8.
清代中期蒙古族家族文学与文学家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蒙古族家族文学研究一直为学界所冷落。清中期的蒙古族家庭文学因其民族融合进程中的文化地位及文学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清中期出现了法式善、和瑛、博卿额等文学家族,这些家族因为有着很好的文化传承和文学修养,家族多能文之士,文学创作也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9.
文章作者在梁子湖张氏敦义堂家族的发源地张德宝湾发现了清代儒士张殿录的寿匾、楹联,并对题匾书法及相关文史进行初步考证。题匾书法确系清代书法家、学者张裕钊的曾祖张新本墨迹,楹联书法系当地乾隆时期举人余文诵所书,其木刻题匾书法折射出一个家族的文化,也堪称是清代乾隆时期乡村民俗生活的一个缩影。它的发现为研究清代鄂州地域文化提供了实物证据,具有较高的文物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河东薛氏是唐代重要的世家大族,也是文学世家。薛氏家族中,道衡之子薛收、孙薛元超、曾孙薛曜、薛稷及玄孙薛奇童等人,作为家族中的道衡一支,继承先人的文学传统,通过诗文创作、文人唱和和提携后进等方式,取得了群体性文学成就。这使得薛氏家族文学在中古家族文学的研究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