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是一个能反映学生成长过程的档案袋,袋中装有能反映学生学习的文件,如作业、作品等,它通过学生的作业、作品和反思报告,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进步与挫折,反映学习的过程。它的作用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从而更好地掌握各学科知识和技能,并为教师改进教学与进行个别辅导提供重要的反馈信息。学生成长记录有很多种,通常有单一学科领域的成长记录、学科整合领域的成长记录、社会实践活动领域的成长记录和服务于特殊目的(如为艺术院校提供学生作品以证明学生的创作能力)的成长记录等。在单一学科领域的成长记录…  相似文献   

2.
透过黑塞早期作品(<轮下>凄楚哀婉的笔调,我们看到了主人公汉斯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孤独、迷茫、困惑和无助,这是人生无法逾越的一个阶段.外在的力量不能给汉斯正确的指引,内在的力量又过于柔弱,使他未能跨越成长的门槛.本文试从作品的叙事结构出发,从成长的引路人、成长的伙伴、成长的顿悟三个方面,探讨作品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3.
在黄蓓佳的成长叙事作品中,我们闻到了江南旧文人的感伤气息。早期描写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作品中,她采用抒情性的诗化语调来表达如怨如诉、悱恻缠绵的悒郁主观情绪,格调偏重阴柔;在其后的"女性成长心灵史"创作中,她也凭借着"江南文人"的直觉与敏感,细致把握女性主人公的成长心理,于静默中完成对成长悲欢离合的体味,这就是黄蓓佳成长叙事作品中所散发的独特韵味。  相似文献   

4.
以苏青《结婚十年》、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为例,追溯女性成长历史,结合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特定的文化观念,分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思想意蕴,试图解读我国女性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5.
成长是一个复杂而又古老的话题,是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古至今,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涌现出大量的成长小说。《所罗门之歌》是一部典型的黑人成长小说,奶娃情感的成熟和男性意识的觉醒构成了作品的成长主题,同时该作品从以下几个方面凸显了其成长主题:主人公的边缘身份、成长契机和成长象征仪式。  相似文献   

6.
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的作品《嘉莉妹妹》在创作伊始因作品所涉及主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抵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也开始从多角度去解读分析这部作品。本文基于前人对于这部小说的分析,结合成长小说的相关理论,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从成长这一层面分析女主人成长过程。女主人公在文章伊始,对生活充满了期待与恐慌,对于残酷的现实手足无措。在经历一系列生活的试炼与磨练后,嘉莉最终成长为独立的新女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以美术欣赏教学为载体,通过分析职业高中学生特点,从理解作品的内涵上、从品位作品的艺术风格上、从体味艺术家的成长历程中、从追溯作品的源流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陶冶学生思想情操。  相似文献   

8.
“成长如蜕”可以精炼而准确地概括黑塞成长小说的独特艺术个性,其包含三个方面:通过少年人的肉体成长彰显作品及作家的精神思想高度;对“死亡”的热衷和不停地在作品中对其加以涂抹,使文本具有了崇高的悲剧美;因受中国传统儒道思想的深刻影响,其作品中有浓重的中国文化情结。除此之外,对黑塞成长小说艺术个性的分析.也暴露出既有成长小说定义的若干缺陷。  相似文献   

9.
《他们眼望上苍》是左拉.尼尔.赫斯顿的一部经典作品。赫斯顿凭借着独特的女性视角和自身的女性经历,在作品中塑造了女主人公珍妮这一黑人女性形象。本文从成长小说的特点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珍妮从幼年到经历三次婚姻,解读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女性在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的压迫下不断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历程,充分展现了作品中黑人女性成长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程改革以来,注重对学生成长的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终生发展的理念已经为广大教师接受并付诸实践。西安的许多学校都为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记录袋里有目录,有学生的作品。所有作品都依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6个维度58个方面进行搜集整理。这6个维度依次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  相似文献   

11.
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对小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学习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喜好、性格特点、年龄特点、教材特点有选择地指导学生阅读图文并茂的作品,读与自己的成长经历、思想感情相吻合的作品;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选择读一些短小精悍的故事书和古典作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为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红路》是少数民族文学在“十七年”间唯一一部描写知识分子成长为主题的作品,其以内蒙古工业专科学校学生会主席——胡格吉勒吐矛盾复杂的精神成长为主线。然而,他的成长路线相较于一般“知识分子”革命成长叙事的范本,又显现了相当意味的独特性,体现在主人公胡格吉勒吐逐步成长的方式、内容,以及纠缠于其中的爱情叙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迟子建的《北极村童话》《树下》等小说,关注青少年成长中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青少年的叛逆意识与“性早熟”,并着力表现漂泊中与死亡的一次次相遇下的成长,是典型的成长小说。迟子建为成长主人公设置了引路人,作品中有成长小说中常用的漂泊、死亡、性的主题,同时迟子建喜欢赋予人物浪漫的诗人气质,使人物的成长之旅更富于温情、富于诗意。  相似文献   

14.
长篇小说《兄弟》是余华沉寂十年之后推出的作品,与以往作品相比,具有更为广阔的社会学意义。小说延续了其《十八岁出门远行》、《在细雨中呼喊》等作品的成长主题,性意识的觉醒、暴力与死亡的震撼、对成人世界生存法则的熟谙与运用,使主人公在混乱的中国当代背景下懵懵懂懂完成了个体的成长历程。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体现出整整一代中国人的成长,也揭示出这个时代的最大真实。  相似文献   

15.
晴天 《小学生时空》2011,(12):56-56
快乐导读:这是一本为青少年读者倾心打造的经典著作。该丛书中的作品均为获得国际儿童文学知名奖项的优秀佳作。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格调健康、品位出众,是青少年读者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6.
迟子建的《北极村童话》《树下》等小说,关注青少年成长中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青少年的叛逆意识与“性早熟”,并着力表现漂泊中与死亡的一次次相遇下的成长,是典型的成长小说。迟子建为成长主人公设置了引路人,作品中有成长小说中常用的漂泊、死亡、性的主题,同时迟子建喜欢赋予人物浪漫的诗人气质,使人物的成长之旅更富于温情、富于诗意。  相似文献   

17.
当代文学尤其是女性文学的浮出,使得有关女性的个人经验甚至女性成长故事得以充分展现,而迟子建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为这类叙述提供了颇为独特的范例。她笔下的乡镇少女的成长系列与都市女性涉世序列,书写了女性成长轨迹中的创痛与不安、困境和欲望。  相似文献   

18.
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关注儿童成长是刘东创作的一条主线。刘东以对童年的坚守、对儿童成长的关注为支点,并以之独具匠心的情节设置、幽默动感的语言表达、新奇隽永的意象创设,在儿童文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本文通过细读刘东作品,对其独特美学风格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成长故事创编——儿童浓厚的故事情结几年前,以《男生贾里》《我要做好孩子》等作品为代表的成长小说风靡小学校园,尤其受到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热捧。在阅读《男生贾里》后我们  相似文献   

20.
远藤周作是日本作家,成长过程中受到基督教文化的洗礼,作品中充满了对基督文化的思考。而德莱赛生于传统天主教家庭,成长于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变革时期,作品一度受到当时资产阶级的打击。两位作家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但是从创作背景和风格上来看,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本文主要将两位作家的成长背景进行比较,探讨了二者的创作思维和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