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主体间性教育是近几年来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它是我国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新的生长点,是对主体性教育的超越,从交往对话角度解决了主体性教育研究面临的困境,在我国教育理论研究领域正在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主体间性教育是近几年来我国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新的生长点,它从交往对话角度解决了主体性教育研究面临的困境,是对主体性教育的超越,目前在我国教育理论研究领域正在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相当密切亦非常复杂,文章主要针对体育教学中师生间的交互关系进行研究,将目光投射于师生间的交互活动,从而为准确把握师生关系,准确把握体育教学活动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在教育理论领域,对主体性及其教育的探索几乎没有停止过。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课程改革背景下,主体性教育一度成为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研究视角、取向的局限性与研究范式的单一化和老化,使得该课题的研究尤其是应用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困境。因此,当前主体性教育研究的主导范式必须得到改变。从传统的教学论范式到当代的课程论范式,是主体性教育研究转向的一条可行路径,它与目前我国乃至世界教育理论的研究趋向及教育实践发展的背景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近十余年来,主体性教育思想受到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是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焦点与热点。一 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理论研究状况所谓主体性教育,简而言之,是一种以培养、发展、弘扬学生主体性为目的的教育。我国对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研究,最初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1979年,于光远先生提出教育、教学“三体论”。1981年,顾明远先生在《江苏教育》第10期上发表了题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一文。此后,关于学生作为主体的研究日益增多。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发展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教育:我国当代教育实验的主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关于人的主体性问题的研讨,从八十年代由哲学、文学领域发端,进而向教育领域全面辐射,迅速扩展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股研究热潮。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提倡并构建主体性教育,已经作为一个跨世纪的课题提上了教育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主体性教育问题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成为当代教育理论的生动亮点,关于主体性的教育理论、实践研究层出不穷,但是不难发现研究大都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很少涉及教师层面和教师的主体性。在此,本文试就对教师主体性问题进行澄清与探讨。 一、现状分析:现存的似是而非的教师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体、主体性等原哲学概念开始在教育界生根发芽.教育中的主体性研究呈阶段性如火如荼地展开.其相关话题至今未绝于教育理论的论坛。然而经过文献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大陆地区主体性教育的相关文献大多立足于学校教育的视野.对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关注较少.对于家长教育的主体性研究还未见涉及.所以本文就此不足发表拙见。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以来,关于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对世纪的临近,教育改革的重新兴起,主体教育便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大股研究热潮,人们纷纷展开对主体教育的大讨论,现综述如下。’一、主体性、主体性教育和教育的主体性关于主体性。华中师大杨小颔认为,主体性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此观点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及其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理论为依据。此理论认为,人的主体发展要依次经历群集主体、个体主体、类主体三种不可跨越的历史形态。天津教科院张武升认为,主体性是指主体的一切品性,…  相似文献   

9.
教育研究范式转换: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康伟 《教育科学》2006,22(6):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对主体性教育研究的重视,既是教育研究的一大理论收获,也对教育实践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但是,主体性教育研究背后的主客二元对立哲学基础,使主体性教育面临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局限,即用“学生是主体”的理论指导“学生是客体”的实践。笔者明确提出对象的二分法(对象包括主体与客体两部分)、主体性二分法(主体性包括客-主体性与主-主体性两部分),对主体性教育理论进行分析扬弃,确立主体间性教育在主体教育研究中的本体地位,认为主体间性教育就是主体间主体性和理解性平等共在的指导性学习。  相似文献   

10.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的因素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突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世界之间的联系正在进一步被揭示。因此,我国教育理论界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地关注,提出并构建主体性教育理论。它的存在和发展“不是企图否定原有的教育理论,而是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教育理论,深化教育改革,期望能探索出一条使我国的教育理论更科学、更具有实践性、更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路子。”  相似文献   

11.
梁青 《广西教育》2005,(1A):82-83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界对主体教育理论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在普通教育领域,主体教育理论已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也应该积极地关注这一教育理论——关注“幼儿园‘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建构,关注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该如何贯彻这一代表时代发展潮流的教育思想。但近年来,我们在对幼儿园的一些领导和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她们在如何理解“幼儿园‘主体性教育’理论”和如何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正确落实“主体性教育”思想方面还存在不少模糊的认识,以致阻碍了“主体性教育”思想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真正落实。现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倡导主体性德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德育是近年来我国兴起的以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倡导主体性德育,实践“三个代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品质,也是德育理论创新和德育实践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谈主体性班级教育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主体性教育思想概述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界对教育的主体性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讨论。从研究的范围上来看,其研究主要从以下五个维度来展开:第一,从研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到研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第二,从研究学生的主体性到研究教师的主体性以及研究教师主体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第三,研究教育管理的主体性;第四,研究整个教育系统的主体性;第五,从理论研究到实验研究,再从实验研究到理论研究,注重两者的结合。研究范围是如此广泛,研究内容是如此深入,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研究热潮从客观上是对现代教育的一种呼…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教育研究——我国当代教育实验的热点话题,引起了我省教育科研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激励了我省不少致力于教育改革的探索者的积极参与,本刊也特辟了“主体性教学研究” 的栏目,刊发了大量的主体性教学研究的文章、课例,促进了我省主体性教育研究的发展。最近,记者抓住“全国主体教育第五届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的良机,带着什么是现代教学观,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体现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策略有哪些等问题,走访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 国家重点课题《现代教学论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负责人、北…  相似文献   

15.
论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深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90年代初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对主体性教育的理论研究逐渐受到广泛的重视,并取得了许多的理论成果;在北京、天津、安阳、长沙等地有些学校还开展了主体性教育的实验研究。但现在许多学者都感到主体性教育的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高原期。笔者认为,要深化主体性教育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反思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主体性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历了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活动的主体性从教学论层面纵深到本体论;从义务论、能力论意义上的教育系统主体性回归到权利论等几个转变。为深化研究,须进一步从当前的知识状况,个体的自我意识及自主权等角度出发,夯实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哲学、心理学、尤其是法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7.
金中 《四川教育》2001,(8):34-35
主体性教育研究--我国当代教育实验的热点话题,引起了我省教育科研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激励了我省不少致力于教育改革的探索者的积极参与,本刊也特辟了“主体性教学研究“的栏目,刊发了大量的主体性教学研究的文章、课例,促进了我省主体性教育研究的发展.最近,记者抓住“全国主体教育第五届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的良机,带着什么是现代教学观,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体现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策略有哪些等问题,走访了全围教育科学规划“九五“国家重点课题&;lt;现代教学论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gt;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教育研究:2001年的进展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学新 《教育科学》2002,18(6):8-13
主体性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一个热点。2001年,学者们围绕这一主题,在教育主客体关系、主体性与主体性教育、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主体性教育的目标及其实施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人的"主体性"问题成为教育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学校德育改革中,主体性德育初见端倪并日趋发展,已引起德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当前,教育系统正在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5·31"重要讲话精神,用讲话精神指导德育工作,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推进德育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0.
课堂生生互动的类型、意义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核心,更加注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知识单向传递,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主要表现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两种形式.师生互动是目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中都予以较多关注的互动形式,但对于建立在师生互动基础上的、更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生生互动的研究和关注却比较少,因而,加强对课堂生生互动的研究和探讨,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推动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