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纳西族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民族,他们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保存于纳西族中一种多神的宗教——东巴教而得名.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内容丰富,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载体,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文化层次和侧面来认识东巴文化.本文试图从纳西族文化中的灵魂观念这一方面对东巴文化作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宗教与旅游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由于丽江地理原因、历史原因造成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并存;在全国是罕见的。特别是纳西族在吸收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道教基础创立的东巴教是全国唯一的;丽江的多元文化,纳西族的多元宗教形成许多名胜古迹,这些景点成为宗教旅游资源,在旅游中有一定价值,为发展旅游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丽江纳西族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语言、宗教、礼仪、饮食、服饰、民俗、节日、建筑、医学、体育、艺术等。文章从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着手,论述了对纳西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旨在通过对纳西族文化的探索和研究,让生活在丽江这片土地上的儿童,在接受主流文化教育的同时,仍然能传承和保留自己的民族文化,认同自己的民族身份,使幼儿园的多元文化课程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丽江纳西族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语言、宗教、礼仪、饮食、服饰、民俗、节日、建筑、医学、体育、艺术等。文章从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着手,论述了对纳西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旨在通过对纳西族文化的探索和研究,让生活在丽江这片土地上的儿童,在接受主流文化教育的同时,仍然能传承和保留自己的民族文化,认同自己的民族身份,使幼儿园的多元文化课程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纳西族伦理思想引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纳西族作为一个富于道德情感和道德传统的民族.在其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形成并发展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新中国建立前,由于各地区纳西族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其伦理思想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文章分别就纳西族文学艺术、恋爱婚姻家庭、社会日常生活、宗教和政治道德中的伦理思想进行了概述.这些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既是纳西族文化和人民生活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其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习俗中有着重要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中华民族伦理思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民族民居建筑由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历史有关.明代以来,纳西族地区形成了三种不同功能的民居建筑:一种是民间木楞房为主的民居建筑;另一种是官署、地方公共场所的楼房建筑;第三种是为宗教服务的寺庙建筑.从分布特征看,明代以来纳西族民居以木楞房为主体;从建筑风格看,纳西族民居建筑以干栏式为主体;从布局艺术角度看,纳西族民居建筑表现出亲近自然的特点;从装饰艺术角度看,室内外的装修和陈设都体现了纳西族的传统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58):194-196
云南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同时也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丽江是当今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区,纳西族文化作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其独特的纳西族文化以深厚的精神底蕴和丰富多彩的相貌,描绘了整个纳西族的人文历史和纳西人所创造的灿烂文明。本文从云南纳西族文化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与思考,对丽江纳西族文化如何与时俱进的应用与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思索与探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丽江多元经济以及多元文化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纳西族心灵与精神变迁史的纳西族传统民间音乐面临发展机遇也面临危机。在现代传播环境中,要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如规范旅游消费市场,对现代科技化的传播媒介进行有效的整合)和音乐教育(如在幼儿教育、高等教育阶段开设纳西民乐课程等)加强对纳西族传统民间音乐传承的保护,同时,通过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举办纳西族传统民间音乐节、设立音乐博物馆以及人才培养基地等措施使纳西族传统民间音乐在现代化潮流中找到最为有效的传承和保护途径,以更好的推动纳西族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纳西族农村幼儿园为基地传承纳西文化面临的问题:(1)优秀的纳西文化包括其载体纳西语面临濒危的窘境;(2)学前教育是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纳西文化传承的奠基期,而纳西族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教师出身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多,教师年龄偏大,学前教育的观念落后,知识和能力较欠缺。教师们人手少,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幼儿园附设在小学,教育、教学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严重地"小学化;"幼儿园继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的作用薄弱。相关对策包含:争取各方支持,统一思想;通过园本培训,提升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开发园本课程,以项目中心点带动其他纳西族农村幼儿园共同地切实传承和创新纳西文化。  相似文献   

10.
作为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东巴古籍文献 ,是云南丽江地区纳西族的一种古代文化 ,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 ,东巴教系原始宗教。东巴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东巴教与纳西社会的建造及与纳西社会的维系关系 ;东巴教与世俗化生活及其合理化价值 ;活态的东巴文化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意义 ;丽江的民间遗产与文化环保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生态环境恶化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反思。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危机,这不仅仅是技术和物质层面的思考,更是人类精神层面的课题。在生态环境脆弱的青藏高原,藏族以其朴素的宗教自然观和伦理观践行着环保工作。研究这种宗教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地处白龙江流域的宕昌县藏族在服饰、民居、语言和信仰等方面均与其它地区藏族有明显区别,他们保留了一些古羌文化习俗,同时也深受汉文化影响,具有典型的"边缘性"特征,该地区长时间复杂的民族交往历史和封闭、险恶的自然环境是宕昌县藏族文化"边缘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藏区作为一个热点宗教旅游区,宗教在当地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藏传佛教既作为一种人文旅游资源,又对整个藏区旅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藏传佛教文化的讲解中,导游必须全面掌握藏传佛教的文化内涵,灵活运用导游讲解的技巧,满足游客心理上对藏传佛教神秘性的探奇。  相似文献   

14.
乌江流域土家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宗教信仰并吸收了以儒释道为主体的汉文化的许多元素。我们根据物质与意识相互关系理论分析认为,土家族的宗教信仰中蕴含了自然生态理念,即天地人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认可并尊重自然物的内在价值,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强调人的特殊价值和主体性地位,等等。这些观念对于我们研究乌江流域的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藏族的审美观已经成为现代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从藏族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两方面对藏族审美文化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四川藏区牧民定居后的体育文化生活进行整理、分析。主要结论:牧民定居,体现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化从分散到集中的变化,是推动藏区体育文化发展的活性因子。研究藏区牧民定居后的体育文化生活,从封闭到开放、单一到多元一体、随意到规范、内到外,宗教体育从神秘走向世俗之变,既是对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也是牧民群众自尊和自我实现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7.
藏传佛教文化的传承路径及当代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社会全民信教以及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的同一性特点,决定了藏传佛教文化的传承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的:一种是包括家庭宗教经验和寺院学习的宗教教育,另一种是以强调习俗、禁忌为主的宗教礼仪规则。宗教教育与宗教礼仪在继承藏传佛教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同时,还将蕴含在其文化中的道德伦理观念传扬下去。当代社会,藏传佛教文化如何适应现代化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藏族头饰文化丰富多姿,是藏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头饰文化的表象,我们可以窥见原始宗教信仰对其审美情趣的影响。文章试从头饰颜色、材质、头饰与传说及史实、头饰与仪礼4个方面来探寻其中蕴含的原始宗教信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宗教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通过对甘南藏族自治州宗教旅游资源的梳理,提出以发挥宗教旅游资源优势为主导,同时开发自然风景游、民族民俗风情游等旅游项目,共同构筑甘南藏族自治州综合性旅游市场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藏族民间谚语的形成,无疑和藏民族的生存环境、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独特的民族性。解读藏族谚语中展现出的民俗因素,能够更好地挖掘谚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使我们深化对藏族社会生活的认识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