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周洁 《武当》2011,(10):36-38
对话背景2010年10月21日,一位神秘嘉宾出现在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上。她叫吕杰荣,中国"现代镖局"掌门人,北京武道口功夫健身俱乐部总经理,北京武道口高级保镖俱乐部总经理,中国商界领袖俱乐部总经理,北京拳行天下搏击俱乐部总经理,北京龙翔世安全防范技术(镖警)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北京尚武中天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2.
万胜拳简介     
陈智生 《武当》2009,(1):10-11
一、源流 万胜拳是一个古老的拳种,由明末清初全真道长艾莲池和弟子胜英在万松山西霞观创编。胜英当时是南北十三省镖局总镖头,中国第一部武侠小说《三侠剑》就是根据胜英保镖故事改编而成。万胜拳是师徒二人根据多年实战经验创编而成。后取万松山的“万”字和胜英的“胜”字取名为“万胜拳”。  相似文献   

3.
相传梅花拳创始子孙武子,历史悠久。民国以后,河北冀州梅花拳名师曹振谱飘泊到开封,收徒授艺,成了梅花拳在中州大地发展的一支。 曹振谱是冀州城南大罗村人,跟大孔村孔继祥学武术。清朝末年,孔继祥到北京开万顺镖局,曹振谱又跟班学艺,勤学苦练,枪、刀、拳、棍无一不精。后来孔继祥病故,曹振谱继承师业,为镖局镖头。因他武艺高强,  相似文献   

4.
李继晟 《武当》2006,(2):55-55
据曾在昌茂镖局当过多年镖师的杨万清先生讲述,光绪年间, 京畿一带有多家镖局,昌茂镖局算是最大的一家。这一行当订有多种严规,镖师不仅要武艺高强,人品端方,还要善于言谈,能说会道,有铺保或是可靠的保证人才能录用。走镖前,保方与被保方要写“文书”,明文规定,丢镖需如数赔偿。昌茂镖局走的多是去承德一带的口外镖,那里有许多皇庄要把皇室“王爷”们的地租押运回来。地租有  相似文献   

5.
明清以降的镖局发展为理解地域武术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镖局的产生是悠久地域武风的客观体现,镖师四海行镖积极促进了地域武术的交融。镖行"春点"从江湖视角揭示了地域民间结社组织的习武活动以及传统武术的大众本色,镖局中的形意拳现象与太极拳发展路径折射着地域武术拳种的时代载体信息。坚忍勇毅、诚信敬业的传统镖局精神不仅反映出地域武术与乡贤文化的有机关联,同时也是支撑中国武术持续发展的文化血脉和内在底色。  相似文献   

6.
提起武术大师霍元甲,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实在当年的上海"精武体育会"里,还有一位与霍元甲同样名声赫赫的武林英豪,他的名字叫蔡桂勤。蔡桂勤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拳师,精通多种拳术与器械,尤以华拳最为精湛。年轻时任苏州锦源镖局镖头,后来到上海开设西庆镖局,任总镖头。常走山西、陕西、宁夏一线,威震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7.
宋温暖 《精武》2005,(12):24-24
宋国宾先生,生于1882年,卒于1960年,享年78岁,河南省周口市德化街人。其父精于金银打造技术,开了两个银匠炉,在当时社会中也称得上富裕家庭。“穷文富武”,在那荒乱之年,为了防身健体,老人都支持孩子们习文练武。先生自幼嗜武如命,1894年,十二岁的宋国宾由父母送至万胜镖局,拜总镖头杨少同先生为师学习少林派拳械、十趟弹腿等。在镖局期间,他又得到各门各派高手指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押镖奇缘     
王春华 《武当》2012,(5):60-62
"张之强"和"吴一武"两家镖局是世交。张镖主有个儿子名叫张开志,不仅武艺超群,而且一表人才。吴镖主有个女儿。两位镖主一高兴,便为两个孩子订下这门娃娃亲。吴镖主的女儿吴约兰不仅相貌平平,而且是个侏儒,张开志对这门亲事自然是满肚子的不高兴。一天傍晚,张镖主将张开志叫到跟前,说有批货让他押到襄阳去,等押完这趟镖回来,就替他把亲事办了。  相似文献   

9.
镖局是清朝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行业,它的产生、发展、鼎盛、衰落直至消失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需求息息相关。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武术走出封闭的家族传播和乡间传播,同时,镖局的产生还促进了不同武术流派的融合。镖局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影响了武术传播:(1)在城市开设镖局开设了武术传播的新形式;(2)镖局开业时的"亮镖"是一种很好的传播手段;(3)镖局内镖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促进了武术的传播和融合;(4)走镖过程中打出的"名号"对武术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附记 至于韩师的师传.曾听师傅讲过,他从少年即喜欢武艺,最早拜师徐老道(先出家后还俗)及梅姓师傅等人,习秘宗拳(主要是燕表靠打)、佛汉拳、太祖拳、盘龙棍、流星锤、绳镖、三节棍、夜行刀诸技,拳术后来以秘宗门为主,曾一度任县秘宗拳协会会长,器械尤精五虎坐门枪.  相似文献   

11.
张凯 《武当》2006,(7):50-50
上世纪二十年代,全国各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各地的银行与商号,往来运货及汇款也不安全。因此,镖行盛行于世。有的镖局为客户押运货物,有的护送贵重财物,也有的派镖师在银行商号“坐池子”(护院)。镖局业甚是兴隆。  相似文献   

12.
郭树璞 《武当》2008,(5):9-11
镖拳是过去冷兵器年代,随身带有暗器的拳术。据我的启蒙师父郭晋武所言,此拳源自道门,但具体传承脉络已不详。此拳套路短小精悍、古朴,手法严密,简洁明快,开合有致,给人以神光四射,意境非凡感觉。  相似文献   

13.
张凯 《武当》2005,(1):37-38
京都会友镖局攻防实战法,是三皇炮捶拳第四代传人神拳宋老迈(宋迈伦)所创造的夫子三拱手和十二炮秘传绝技中的部分内容。虽然夫子三拱手以搓掌放打为主,但其内涵极为丰富,其中包括:肩肘腕手,胯膝足趾,四肢八节皆可为用。再如十二炮虽是以拳法为主,但在实战中变化多端。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详细考证了公议拳的历史源流与衍传的基础上,从文化内涵和功法体系两方面分析、整理公议拳的理论、风格特点和练功方法,为山西公议拳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1前言公议拳是我国优秀传统拳种,发源于山西榆次,其雏形是公立拳,是由明末清初十三省总镖头胜英与张茂龙、黄三太、杨香。  相似文献   

15.
笑傲江湖     
五人纵马回城,将到镖局,远远望见大门外人把照耀,聚集多人。林震南心中一动,催马上前。好几人说道:"总镖头回来啦!"林震南纵身下马,只见妻子王夫人铁青着脸,道:"你瞧!哼,人家这么欺上门来啦。"只见地下横着两段旗杆,两面锦旗,正是镖局子门前的大旗,连着半截旗杆,被人弄倒在地。旗杆断截处甚是平整,显是以宝刀利剑一下子就即砍断。王夫人身边未带兵刃,从丈夫腰间抽出长剑,嗤嗤两声响,将两面锦旗沿着旗杆割了下来,控成一团,进了大门。林震南吩咐道:"崔镖头,把这两根半截旗杆索性都砍了!哼,要挑了福威镖局,可没这么…  相似文献   

16.
张凯 《精武》2004,(12):5-7
响当当的三皇炮捶拳与京都会友镖局 三皇炮捶拳历史久远。从现有文字记载和文物来看,最早传授三皇炮捶的人,是河北冀县的乔三秀。乔三秀传子乔鹤龄,乔鹤龄传宋迈伦、于连登、张文彩、王双奎。清道光年间,宋迈伦曾挟技独闯京城,到清廷的神机  相似文献   

17.
张凯 《武当》2000,(9):35-37
三皇炮捶拳实战技法,是北京会友镖局历代镖师在长期走镖过程中,通过实践与实战总结出来,形成系统的技术精华。也是功夫、力量与技术技巧相结合的精品。尤其在炮捶门第四代宋迈伦与第五代于鑑时期,形成了宋于两大派系之后,更突出了三皇炮捶拳本身的实用特点。  相似文献   

18.
王书文 《精武》2002,(3):40-41
我的恩师卢嵩高,是河南周口人,回族。他自幼习武,十多岁时就拜心意门第七代名师袁凤仪为师。他聪慧、果敢、好学并肯于吃苦,在明师指点下,26岁时已是武艺超群,被河南周口万胜镖局聘为镖师。他押镖去过河北、山东、四川等地。  相似文献   

19.
王书文 《精武》2003,(2):40-41
我的恩师卢嵩高,是河南周口人,回族。他自幼习武,十多岁时就拜心意门第七代名师袁风仪为师。他聪慧、果敢、好学并肯于吃苦,在明师指点下,26岁时已是武艺超群,被河南周口万胜镖局聘为镖师。他押镖去过河北、山东、四川等地。  相似文献   

20.
李存义(1847~1921),河北深州人。自幼习武,先习长短拳,后从刘奇兰习形意拳,是刘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后又从董海川习八卦掌,被公认为是董海川八大弟子之一。 李曾从行伍,做到把总之职。后辞职还乡,创立镖局,走镖南北数省,因技高义重,善雪片刀,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