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中是一次攀登,高三是最后的冲刺,高考是巅峰的挑战。我以为,单就两天的血战来讲,高考更是一场心理较量。走过考场的人都知道,分数总是很依赖发挥,每个垂头丧气从考场出来的考生从来都会后悔临场的发挥;当所有的知识都倾于一注的时候,他只愿他能顺利答出自己已然消化的内容。而高考的高度,也就在于它那可以令你大脑短路的氛围——它是国家教育部导演的,也是每个考生、家长、老师乃至整个社  相似文献   

2.
在某地,每到高考时节,都有人会想起王老师。此事还得从2000年说起。王老师是一个小县城中学的教师,是当地惟一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人,教的班升学率总是名列前茅。在这一年高考前夕,他带的高三班以及他的女儿都在积极备考的时候,他突然发病住院,经查是肝癌晚期。  相似文献   

3.
在某地,每到高考时节,都有人会想起王老师。此事还得从2000年说起。王老师是一个小县城中学的教师,是当地惟一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人,教的班升学率总是名列前茅。在这一年高考前夕,他带的高三班以及他的女儿都在积极备考的时候,他突然发病住院,经查是肝癌晚期。  相似文献   

4.
在某地,每到高考时节,都会有人想起王老师。此事还得从2000年说起。王老师是一个小县城中学的教师,是当地唯一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人,他教的班升学率总是名列前茅。在这一年高考前夕,他带的高三班以及他的女儿都在积极备考的时候,他突然发病住院,经查是肝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考试,他叮嘱家人不许把他的病情告诉女儿和同学们,让他们安心考试,这个秘密一直被保守着。直至高考结束揭密时,他已离开人间13天,然而学生们对他的死反应都很平静,甚至有点平淡。仿佛他不是一个与自己朝夕相处了三年,为他们呕心沥血至死的老师,而是在路边随意碰到的一场丧事的陌生主角。  相似文献   

5.
原谅过去     
<正>我有一个有趣的发现,不肯原谅过去的人,似乎都是那些现在日子过得不好的人。高中一个学理的男同学,高考前突然爱上了音乐。因为他要报的专业只招文科生,所以,老师们百般劝阻都没有改变他的心意——当年放弃高考,第二年以复读生的身份进入下一届文科班。  相似文献   

6.
一年一度的高考不仅考验着学生,同样也是一场对老师的考核。在考场外,父母在烈日下期盼着自己的子女能考上理想中的大学,老师也同样祝福着学生们考出优异的成绩,不同的是,家长的心目中只有自己的孩子,而老师却关心着所有的学生。记者在高考期间与老师们一起度过了焦灼的三天,记录了——6月7日,高考第一天,早上6︰00,在某私立中学任教的王岗老师就起床了,为了工作他一直住校。王老师是三年前从一所重点中学转到这所私立中学任教的,他说私立学校的升学成绩直接左右着招生人数,自己的压力很大。今年57岁的王老师已经带了二十几年的毕业班,今天…  相似文献   

7.
心态是一个人命运的控制塔。消极的心态是失败、疾病与痛苦的源头; 而积极的心态则是成功、健康与快乐的保证。几乎所有高考成功者,都能找到心态良好的原因;几乎每一个高考失败者,也都能找到心态不好的原因。在竞争激烈的高考大环境中,要么是你驾驭心态,要么是心态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师。在遵从自然法则的前提下,心态决定一切,心态决定命运。作为一名考生,成功地驾驭好自己的心态是获得高考成功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  相似文献   

8.
瞌睡者     
参考译文老师非常生气,因为总有一个人在他上课时打瞌睡。一天,正当坐在前排的那个人又在瞌睡时,老师决定要好好教育他一下,让他不要再在上课时睡觉。于是他低声对学生们说:“想去天堂的人,都请站起来吧。”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当然,除了那个打瞌睡的人。在低声说过“请坐!”后,老师高声喊道:“想下地狱的人请站起来!”  相似文献   

9.
亲爱的高三学子:你们好!我是西南政法大学的严文强老师。作为26年前参加高考的过来人,我特别理解你们此刻的心情.说实话,马上高考了,你们可能会有一种"泰山压顶""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沉重压力,这是正常的。对所有高中生来讲,高考都具有特殊意义。从你进入高三的第一天起,老师、家长、同学,甚至亲朋好友都一直在强调高考的重要性、时间的紧迫性、成功的必要性。无论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还是课上课下的言谈举止,都共同指向高考。在这种气氛中,不管是谁,都自然会产生紧  相似文献   

10.
小林,老师特别能理解你的烦恼,老师也曾年轻过,也是从那个年龄段过来的。青春花季,每个人都渴望过得绚丽多姿、丰富多彩,每个人都曾有懵懵懂懂的情感和对梦想的追求。谁也不愿意整日淹没在茫茫的题海中,可是面对高考的压力,我们无奈! 小林,请不要埋怨你的老师。面对这一切,他可能有更多的无可奈何,他当然也希望你们能有亮丽的青春,可他更希望你们有不悔的将来。请理解他的苦心……  相似文献   

11.
在2000年高考中,我班有一位同学格外引人注目,他以660分的成绩名列我校文科第7名,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录取。谁都没料到这位成绩一直居中等水平的同学能考出如此优异的成绩,而作为班主任的我,却懂得他的成功究竟是怎么来的。全班同学中,这位小江绝不属于那种能引起老师特别关注的学生,他既不拔尖,也不差,通常情况下老师是比较容易忽略的。他,个头不高,入学成绩并不理想,高中两年来成绩在班上也是居中,其他方面的表现也是马马虎虎。惟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性格。他颇有个性,凡事总有自己的一套说法和做法,对班级事务不太…  相似文献   

12.
李俊和 《求学》2001,(1):28-29
学习一种语言,犹如爬坡过关隘,选择好一条捷径.越过关口就是一马平川。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捷径。如何冲越高考这一关呢?北京四中一直有着“北大清华预科”的美誉,我们特邀其高级英语教师、高考指导专家李俊和老师就2001年高考英语冲关作方向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高考结束后,即将升人高三的王小明同学手执’97高考试题、答案、评分标准编汇一书,找他的化学老师,师生两人围绕化学试卷的31题进行了一番对话.现将对话辑录如下(以下用生、师代表学生和老师)生:老师,一提到高考,我们这些明年将要参加考试的学生总认为试题深奥,可是统观’97化学试卷除未学的以外,基本都是似曾相识的题目.师:这几年高考化学试题非常注重教材,可谓是源于教材,注重“双基”,强调能力.31题内容来自高一所学部分,但在解答上对考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求考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且须有清晰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4.
2001年,名播遐迩的湖北省黄冈中学高考再创新高:568名应届高中毕业生中,除37人被保送外,600分以上的193人,过重点线的389人,过本科线的485人,过省线的521人。黄冈中学何以能取得如此喜人的成绩?我们近日采访了黄冈中学2001届高三年级主任谢洪浠老师。50多岁的谢老师当了多年的高三把关教师,谈到黄冈中学2001年高考取得的优异成绩时,他  相似文献   

15.
才子老许     
正老许是大家公认的才子。师专中文系毕业后便来到乡村初中,落地生根二十年,从当初青涩的毛头小伙到现如今已早生华发人近中年。一贯穿戴不讲究的老许不可貌相,他肚里有货,才气过人,让毕业多少年的学生仍能对这个语文老师念念不忘。老许当初高考失利,本来作为班上冲刺一本的头号种子选手,最后却落入一所师专学习中文。这个意外叫他大半个学期都像只霜打的茄子,蔫儿吧唧提不起精神来。到后来虽说不再整天痛苦纠结了,但却不怎么上课,大部分时间都躲在宿舍看书。老许打小就爱看书。高中三年白天黑夜地备战高考,在那枯燥至极的书山题  相似文献   

16.
乐兵 《江西教育》2006,(11):44-44
半年前,我对文新这孩子几乎要绝望了,全班就他一个人总是不完成作业。发现这一情况后,我曾找文新的前任老师谈,所有的老师都表示既痛心又无奈,因为,从未见过他完整地写过一次作业。  相似文献   

17.
秘招     
11月2日晴爱默生(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初中的马力诺老师在30年春风化雨之后,决定要退休了。同事们给他开了一个欢送茶会。马力诺老师除了在爱默生上的初中很有名之外,在学区里也小有名气。大家都知道他学识丰富,教学认真,又为人风趣。而最让其他老师印象深刻的是他那让所有学生都愿意参与的能力。参观过他教学的人都说,每次他问问题,全班学生都会争相举手抢着要回答。参加茶会的人不少,大家都上前去与马力诺老师握手致意。轮到刚教完第一年的新手史密斯老师时,他问马力诺老师:"你是怎么让你的学生都能热心参与的?"这是一个大家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霎时,老师们的眼光都转向马力诺老师。只见马力诺老师微笑着说:"也没什么。我就是在每学年一开始,告诉学生们在我问问题时,每个人都要举手。"  相似文献   

18.
"复读可不是低分考生和发挥失常考生的‘救命稻草’。"河南文科第一名马冰一的班主任李露明老师说,据他任教30多年的经验,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选择复读,一般而言,高考成绩过高或过低的考生,复读的效果都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选择题一直是高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试卷中占有相当的权重.学生对选择题的解答成功与否始终对他的高考数学成绩高低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这一点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清楚的.但长期以来师生往往在解选择题的方法和技巧上下功夫.而实际上,高考的选择题的源头是什么?下面笔者就结合200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数学(理科卷)中的选择题部分,从统计选择题在高中教材中内容的分布入手,转变一种角度来看选择题.若能对2008届师生有点滴的作用,那将是笔者最大的心愿.  相似文献   

20.
在与郑老师交流时,编者提及现在高三学子的压力很大。出乎意料的是,郑老师说有压力是一件好事,于是他将自己的高考经历简单口述给编者。听罢后,感慨万千,于是邀请郑老师成文,希借此文来共勉所有高三考生:把压力转成前进的动力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