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非法行医罪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我国新刑法典产生,该法典新设了非法行医罪。另一方面,因为种种原因,我国当前非法行医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屡禁不止,严重破坏了我国正常的医疗管理秩序,也严重侵犯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及时有效的打击非法行医的犯罪活动成了当务之急。但对于非法行医罪的认定,在理论上还有不足,故本文尝试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非法行医罪的主体、客体以及其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刑法修正案(七)》在刑法第253条增设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两款罪侵犯的客体为公民个人信息的管理秩序和他人的合法权益,犯罪对象为公民的个人信息.第一款罪主体为特殊主体,第二款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出售、非法提供个人信息或非法获取.前罪的行为方式主要包括出售、违规披露、非法利用等;后罪行为方式包括窃取、收买等.两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  相似文献   

3.
《刑法修正案(五)》第1条新增了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罪。本文在论述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罪的司法认定和处罚问题。  相似文献   

4.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行为。从司法实务要求的视角出发,如何认定该罪客观方面是一个司法难点。因此,进一步完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客观方面,明确界定本罪之成立范围,已成为司法实践中正确认定此类犯罪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5.
叶亚杰 《天中学刊》2010,25(4):34-37
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客体是公民的个人信息权;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或单位;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相似文献   

6.
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是个被理论界忽视的罪名,然而,该罪在司法实务方面存在许多疑难问题,如本罪的行为对象、实行行为、主观方面、罪数等问题,以及如何认定"情节严重".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究,期望对司法实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新刑诉法"),这是自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以来,第二次对刑事诉讼法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修改。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内容涉及大量有关证据制度的条文,特别对非法证据排除和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予以明确规定。现围绕修正案主要集中讨论证据制度方面的问题,在肯定其保障人权和完善法治方面的重大进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探讨和寻求完善的方法和途径。第一部分介绍不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论述其进步性及局限性;第二部分论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尤其是围绕其与两个证据规定之间的关系论述非法证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非法证据的证明标准,排除合理怀疑与结论唯一两种理论的对比以及非法证据在量刑程序中是否具有证据能力的问题;第三部分论述我国证人出庭问题的法理基础、证人出庭难的问题与危害,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第336条规定的非法行医罪,是现实生活中多发且具有较重社会危害性的犯罪.但是由于刑法对非法行医罪规定的较为笼统,不易判定.以至于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发生漏判、错判等问题.本文从非法行医罪的主体、客观行为、主观方面、司法认定等司法实践中不易判定的问题展开论述,以期更清晰地判断非法行医罪,维护法律权威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是指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行为。该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的罪名,用于解决1979年刑法制定后日益增多的非间谍人员为境外非间谍机构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的行为。本罪易于同其他涉及国家秘密的犯罪混淆,本文试图分析本罪与间谍罪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校连续发现一些淫秽书刊的手抄本在学生中广泛流传。从流传情况看,大部分是后进学生,也有极少数表现好的学生。这些淫秽书刊对青少年的腐蚀极大。凡是看过的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腐蚀:有的精神萎靡,生活散漫,纪律松弛,无心学习,成绩下降,  相似文献   

11.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是刑法修正案(二)对刑法第342条的非法占用耕地罪的修正,该修正案对保护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在司法适用中较难认定的犯罪对象和客观方面;理性思考了本罪罪名不能准确反映反映犯罪的本质特征,犯罪的结果情节规定欠明确,仅有本罪不足以对直接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给予有效的刑事惩罚。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刑法设立的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在打击文物犯罪、防止文物流失境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司法实践中该罪的犯罪对象、受赠人与买受人、刑罚三个方面不足与缺陷也逐渐显露,鉴于此,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完善:把犯罪对象扩大至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罪名修改为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文物罪;将本罪中的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的买受人、受赠人修改为“外国人或单位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境外的人或单位”;提高该罪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13.
有关科技期刊出版的法律法规规范了科技期刊出版行为的准则和必要程序,明确了出版管理的职责,为依法进行出版活动和出版管理提供了依据,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标准,这是国家对科技书刊及其编者提出的明确要求.云南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在编排加工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通过调查分析以期实现科技期刊的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明确假他人专利罪的犯罪构成,对于正确适用该罪起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对就假冒他人专利罪犯罪构成的四个方面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假冒他人专利罪客观方面的表现,对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同一般专利侵权行为、骗取他人专利行为、冒充专利行为、伪造专利证书行为以及其他涉及专利的欺骗行为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15.
自1997年刑法修订增设侵占罪后,有关该罪行为构成要件的认识一直难以统一,影响了司法实践中对一些案件的正确认定.根据该罪的设立目的以及对外国刑法关于侵占犯罪立法的借鉴,在结合主客观事实进行综合判断基础上,侵占罪的客观行为应由持有、非法占为己有以及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还三个要件构成.建议将刑法第270条第二款侵占遗忘物、埋藏物罪修改为侵占脱离物罪,并相对于第一款普通侵占罪处以较轻的刑罚,以求罪责刑均衡.  相似文献   

16.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规定对打击举证困难的毒品犯罪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认定非法持有毒品罪时,司法机关应该根据该罪设立的目的,从客观主义立场出发,注重结果无价值,以正确解决在对象认识错误情况下处理毒品犯罪的有关问题。同时,司法机关也要严格把关,正确地将该罪与运输毒品罪、窝藏毒品罪等区别开来,以实现保障人权与惩罚犯罪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音像和电子制品不容黄毒周源1994年秋季“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开展后,书刊市场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淫秽色情和非法出版物大幅度减少,书刊出版物市场较为平稳,并且出现活跃和繁荣景象,人民群众相对比较满意。但是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市场的问题却突出起来,不...  相似文献   

18.
1997年修正《刑法》时新增了组织淫秽表演罪,但条文规定简单,没有配套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出台。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罪名出现了内涵过窄、被调整对象僵化等问题。有些新的形式如"裸聊"、"群拍"等是否属于淫秽表演成为难题,与行政法规的衔接、共同犯罪中组织者地位如何确定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明确。在分析组织淫秽表演罪的立法初衷和现存缺陷后,要解决现有的尴尬,应该一方面扩大"淫秽表演罪"的内涵,另一方面对本罪名进行扩张与重构。  相似文献   

19.
P2P网络集资的现有模式可分为传统中介平台模式与"异化"模式。分析P2P网络集资本身的互联网特性与司法实践中的案例可知,"异化"模式因易引发P2P网络集资无法发展,应被纳入刑法规制范围,传统中介平台模式虽受法律保护,但其模式下的P2P网络集资仍具有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刑事风险。因此,应立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现有刑法规定,以适当提高该罪入罪数额门槛与细化该罪出罪条款来避免刑法过度介入P2P网络集资的发展,为P2P网络集资以及互联网金融提供相对宽松的生存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20.
97《刑法》新增了组织淫秽表演罪这一罪名,但法律规定相对简单,也没有对应司法解释出台。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罪名出现了内涵过窄,调整对象僵化的局面。淫秽表演的定义如何、是否应该扩张,组织者地位如何确定等定罪量刑的关键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明确。在分析组织淫秽表演罪的立法初衷和现存缺陷后,应该一方面扩大"表演"内涵,另一方面进行罪名的扩张与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