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设计思路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来理解文本,采用“以述促读”的方式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朗读、体会富兰克林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1 教学理念 把重教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把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初中学生的学习己由小学的依赖型转向独立型,已经具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课前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获得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把重教师传授转向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重要方式,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上.识字上,先由学生自主认字,自己想办法记字,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识记情况进行指导,让学生有学习主人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朗读上,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感受到小燕子的进步,学习通过仔细观察去认识事物特征;不论是识字还是朗读,都注重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整个设计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由扶到放,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语言迁移运用,从而完成了由书本语言到自我语言的读书内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一、争议之一:感情过“度”课堂进行到教师引领学生品读“英雄泪”环节,学习《水龙吟》的一位同学自主赏析“把吴钩看了,无人会,登临意”,从“遍”“无人会”中品读出了辛弃疾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无人赏识的悲慨。教师补充“看了”一词的品读。品赏之后,请这位学生朗读。遗憾的是学生朗读的“味”儿不够,教师就来点示范朗读,帮助学生感悟。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这一要求,结合农村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本课设计试图突出预设,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注重提升朗读、感悟的层次。[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课设计者让学生在丰富的感受和体验中,与文中人物情感进行交汇,在想、说、写中内化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中一是要以“发愤”为主线,贯彻教学全程;二是以感情朗读为抓手,读中悟“愤”,品“愤”促读,引导学生逐步走进司马迁的内心,并在不拘形式的朗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2、学生在学习兴趣上会显示出不同的差异:有的学生喜欢朗读,有的学生喜欢数学,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自然,有的喜欢体育等等。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有各异,因此在课程学习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张扬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 1.反复诵读,逐层递进,读中领悟 中心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本文设计了多种朗读训练形式:“自由读”——画下最能触动心灵的句段;“品味读”——抓住关键词想开去;“教师引读”;“丰富人物提示语,揣摩人物内心读”;“指名读”——听听哪儿读得最动情等,使学生在感悟朗读中逐步领悟文章中心。  相似文献   

9.
赵治花 《考试周刊》2012,(61):45-46
一、设计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导我们要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中产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以编韵文促朗读为主线,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阅读中去,学习语言,感悟文本内涵。教师抓朗读训练时,通过读悟、指点、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编韵文时由扶到放,自主探究,一方面使自己的主导作用发挥在知识的传授中,另一方面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从社会需要、教育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三维角度出发,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为目标,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原则,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使学生朝着“学会生存、学会锻炼、学会合作、学会创造”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研究英语模仿朗读训练现状的基础上,以心理语言学、建构主义学习和自主学习为理论指导,通过实践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模仿朗读训练”的新模式:进入情景→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模仿朗读→交流反馈→自我检测,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建构“感知文体—模仿朗读—评价检测”的模仿朗读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模仿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设计意图 1.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善 这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第一课时,是实践二期课改中研究性学习的很好材料,可以落实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提倡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的理念,教与学的重心不只是获取知识,而是转到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以研究的态度和方式去认真观察、分析数学现象,提出新的问题,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引导学生自觉探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以朗读为主来设计一篇课文的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张老师知难而进,设计得相当不错。总结起来,张文有三个优点:1.教学与自评相结合。五个教学环节的自评把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的优点明白地点出来,方便读者阅读理解。2.重视读的方式的多样性。老是单一的读法,学生肯定觉得没劲张老师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在读的方法多样化上下了不少功夫。他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朗读方法,求新求趣,看来效果还不错。3.《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家都感到“自主、合作”好弄,“探究”难办。张老师的“读后总结”根据学生、课文的实际,设计探究创新教学,“探究”的分寸把握得好给我们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开健 《广西教育》2010,(7):47-49
五、倾听学生的朗读倾听学生的朗读,要听其发音是否准确,吐字是否清晰,基调是否正确,停顿是否合适,能否根据作品内容读出逻辑重音等,这些反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语言素养、思想感情。学生的感情朗读,更是教师倾听的重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以“语文”教师的耳朵来倾听。【例五】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片段  相似文献   

15.
车明霞 《考试周刊》2010,(20):62-62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新《语文课程标准》也崇尚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反对教师替代的繁琐分析。但在实际教学中,朗读训练很容易被忽略。而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又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朗读、熟读、默读、背诵,学生使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有效地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本课设计,用简笔画、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教学设计试图通过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以点带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什么不同的小动物把荷叶当成不同的事物?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自主、合作、探究”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 ,在合作中学习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 ,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 ,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 ,又互为促进。一、以自学为主体 大量增加主动学习分量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 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虽然各学段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关于使用“普通话”的要求却有明显的区别。第一学段是“学习用”,第二学段是“用”,而第三学段是“能用”。这不但对使用普通话朗读课文的熟练程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朗读指导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使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老师要适当加大“教”的比例,重点  相似文献   

19.
一、揭示课题,直入重点1.学生自读自悟,自主理解各段的意思。2.点击课件第二自然段,重点介绍世纪宝鼎的样子。(1)轻声读一读,同桌合作学习,用“先写鼎的……再写鼎的……然后写鼎的……最后写……”说一段话。(2)作者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的,“象征”是什么意思?(3)“堪称”又怎样理解?为什么说宝鼎“堪称宏伟杰作”?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以上三个问题,同桌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指名回答并点评。4.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找到了语感,表情朗读得好。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越读越好,教师给予鼓励。5.感情朗读达到高潮,教师小结:(配乐)是啊,整个宝…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充分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应重引导,少讲解;重指点,少分析;让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得到提升,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