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果溯因教《项链》,即在大体了解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人物和情节的“结果”入手,仔细研读课文,通过思考和讨论,去追溯人物性格的“成因”和情节发展的逻辑。一、大体了解小说的情节让学生自读课文,给课文各部分(课文已按空行分成7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小标题可以根据主要情节或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或其他因素来拟就。例如:主要情节路瓦栽夫人的心理(1)梦寐以求悲哀与梦想(2)天赐良机懊恼与希望(3)欣喜若狂忧愁与惊喜(4)乐极生悲陶醉与惊恐(5)债台高筑愁苦与担心(6)十年艰辛懂得与回想(7)久别重逢感慨与得意二、理解…  相似文献   

2.
一、初读,编拟小标题 初读的任务是:①简介董存天瑞;②学习生字,联系课文理解“震撼、旱河、迸射、暗堡”等词语;③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编拟小标题。重点放在第③点。可先让学生默读,然后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分为几段?如果学生分段有困难,也可分两步进行:先让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相似文献   

3.
学校要举行一次教研活动,一位青年教师把<鲸>这篇课文作为上观摩课的内容.课备好以后,他让我去昕他试讲. 第一次试讲时.这位老师的教学思路大体是这样的:揭题,从分析形声字"鲸"入手,导入新课;然后播放大量鲸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鲸的庞大;接着师生合作概括课文七个自然段的小标题;最后创设情境,练习写话、说话.  相似文献   

4.
【教例简述】这是长沙彭复旦老师的一个教例(见《中学语文教学》90.1.P_(28))。教材分析:课文在形式上最明显的特点是将全部材料分成十一个部分,每个部分配有以时间为对象的标题,这些小标题均没有概括本部分的具体内容。教学设想:根据上述分析,可引导学生通过自拟小标题的活动牵动对课文的阅读分析。教学步骤: 1.预习课文。教师模仿传统的章回小说的标题形式,拟出第一部分的小标题: 平陆告急求良药,红线一根连北京。  相似文献   

5.
一、整体认知,初步理解全文教学伊始,教师就应通过让学生说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了解学生在预习中对课文的概括认识程度,使他们形成对课文的整体性认识。这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培养其有联系有全局的认识事物的方法,而且学生有了对课文的整体性认识。这...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说过: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教师。好的板书设计能把课文思路清晰地提示出来,因此,引导学生设计板书既能达到理解课文摸清思路的目的,又便于检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设计板书的能力,我们根据不同类型课文归纳为:调整、补析、设计。1.调整。将教师设计讲读课文板书的“草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调整。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说出自己预拟板书中的某个字词或小标题,往往反反复复  相似文献   

7.
郑志刚  孙萍 《中国教师》2011,(10):60-61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认读生字,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出词感(词语的感觉)。3.根据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分清段落,尝试用小标题概括段意。【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第九册     
14鲸[题旨说明] 1.第一题,紧扣“抓住事物特点写”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提出了理解上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课文是从那几方面讲鲸的特点的?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各自然段内容的理解,归纳出课文讲了鲸的哪些方面的特点;二是要在弄清讲了几个方面的特点以后,深入理解课文,明白每一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出来。在组织对该题的训练中,要把训练的目的指向对学生进行理解、概括、表达能力的训练。 2.第二题,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说明中列举数字的方法,丰富学生表达的方法。练习中,可采用“画——读——议”的顺序进…  相似文献   

9.
何伦忠 《四川教育》2001,(11):38-39
14鲸 [题旨说明) 1.第一题,紧扣"抓住事物特点写"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提出了理解上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课文是从那几方面讲鲸的特点的?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各自然段内容的理解,归纳出课文讲了鲸的哪些方面的特点;二是要在弄清讲了几个方面的特点以后,深入理解课文,明白每一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出来.在组织对该题的训练中,要把训练的目的指向对学生进行理解、概括、表达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概括主要内容、拟写小标题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它能帮助学生理清文本思路,整体把握"文意""文脉",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基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从儿童成长出发,开掘编列小标题的意义和价值,探索概括小标题的基本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23个生率、29个新词,继续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开始练习概括中心思想,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3.练习给段落加小标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及片断。4在读懂课文的同时,受到关心别人无私奉献的思想的熏陶和教育。二、本单元的教学构想1本单元内容是进行关心别人、无私奉献思想教育的,要把前八名人现代人普通人形成内容的整体。2必须以“怎样读懂一篇课文”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为基础来“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初知概括中心思想的一般格式和不同的方…  相似文献   

12.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言,教学时,要遵循“以学定教”准则。有位青年教师执教《孔子学琴》,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扫清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课文写孔子学琴一共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你用小标题概括出来。”这个问题直指课文的内容和结构,意在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注重文本的整体性,这是“以学定教”的着力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申清丽 《天中学刊》2001,16(Z1):123-124
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推理、概括等手段,才能迅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要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师可从日常的课文阅读教学抓起,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手段、方法阅读课文,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训练默读文章和概括课文要点的能力。  2.了解本文借用诗歌、神话传说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初步掌握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理解作者由对天文现象的介绍而引起的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初步了解有关的天文知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训练学生默读文章的能力,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训练学生概括课文要点的能力:文章介绍了哪些天文知识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  3.让学生掌握科学小品文的特征,了解有关的说明方法,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的特…  相似文献   

15.
整体认识课文是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一种表现,是学生思维灵敏性的反映,对于学生将其认识能力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大纲要求:“讲解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的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教给学生整体认识课文的方法。 1、综合段意认识课文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然后将各段段意综合起来,就可整体地认识课文。比如,在小语八册《西门豹》的预习中,  相似文献   

16.
教时 :三课时。教具 :投影仪。 录音机。教学形式 :将学生分成六组 ,每组六人 ,进行讨论合作学习。教学要求 :1 .通过理解课文 ,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 ,为别人想得多 ,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2 .进行概括中心思想的初步训练。3.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 ,并说出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关系。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介绍鲁迅 ,初读课文 ,理清层次 ,学习课文第一、二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介绍鲁迅及作者。二、各小组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读音 ,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相似文献   

17.
我们要引导小学生以"词语"为抓手,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对语言文字进行"舍弃、重组并去粗取精,转化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这样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才能得到提升。一、抓住关键词语,把握主要内容理解课文首先要"把握"全文,力求在心中对课文形成整体印象,能概括课文的基本大意或主要情节。在学生初读课文、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引导学生运用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对  相似文献   

18.
注重学法指导,变讲堂为学堂,可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一、因势利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法和学法犹如一对孪生子,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好的教学会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为此,教学中要改革教法,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可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的3—8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主要写什么?再让学生细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分几层写的?然后让学生找出重点语句品味、体会先遣部队严守纪律、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最后,再让学生用三读法自学3—8自然段,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课复习四法一、图表卡片法。即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每一课的知识体系绘成图表并制成小卡片,以帮助他们理解、记忆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旨在让学生通过概括,从整体上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并绘制成简...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的前三部分。   教学目的要求:   1.理清课文大致脉络,给课文加小标题。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时代背景”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深受人们的爱戴及鲁迅先生爱憎分明、关心青少年成长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默读“导读”,了解本组教材的特点   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组课文。请同学们默读“导读”,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以谈本训练组有哪些课文组成,写的是哪方面的内容,也可以谈训练重点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