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码产品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随之而来的是人们不断追求更多便捷的享受。十年前,手机仅仅作为一个通讯设备出现在人们面前,但是在网络全球化的今天,手棚俨然成为个人的“超级计算机”。品种多样的手机,纷乱复杂的程序软件,不断改变着人们对手机的态度,也不断催生人们的好奇心。手机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速度也越来越快,中学生使用手机在慢慢变为一种常态化的现象。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文明使用手机,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学生打手机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几乎随处可见。手机普及率的提高也带来不少新的问题,在职业学校尤其突出,中职生究竟该不该使用手机?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广西教育》2013,(28):28-28
近日,武汉市武昌某高中将没收的学生手机用铁锤砸毁,并设立“手机尸体展示台”进行展示,尽管事后校方表示“砸手机是为了让学生更专心地学习”,但此事还是引发不小的争议。其实,如今手机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品,在中小学校园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现在不是争议“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的问题,而是应该讨论“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以及“如何管理学生在学校中使用”手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已作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通讯手段,越来越多人已经离不开它了,而且相当一部分的中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手机,甚至有些学生已经玩手机成“瘾”。如何合理利用手机,已成为摆在班主任面前的任务,已经担任多年班主任的我,同样也面临这一问题。对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让手机成为提升班级管理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手机一族”。学生配备手机,确实方便了与家长、同学之间的联系,但由于手机功能的拓展以及学生的自控能力薄弱,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弊端已显得十分突出,对学生使用手机进行有效管理,已成为学校、家长和社会迫在眉睫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提出近年来,中学生拥有手机已不再是个别现象,中学生带手机的趋势正逐渐蔓延,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了“手机一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手机在方便联络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校的管理、以及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在中学校园里,由手机引发的种种问题也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如何对待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成为学校德育在信息时代下的研究新课题。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全校学生为调查总体,每个年级随机抽2个班级学生,向他们发放调查表,无记名方式,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作答…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中学生拥有手机已不再是个别现象,中学生带手机的趋势正逐渐蔓延,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了“手机一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手机在方便联络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校的管理、以及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在中学校园里,由手机引发的种种问题也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手机在中小学生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给“校园手机”立规矩的呼声也时有出现。不久前,上海一中学正式下达了手机“封杀令”,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论。记者在济南几所中小学中了解到,小学高年级里手机“小贵族”约占一成,而部分重点中学带手机的学生占到1/3多。记者还了解到,“没有手机老土”的观点在中学生中也颇有市场。追求时尚,满足虚荣是中学生买手机的一个动因。采访中,绝大多数老师对学生持有手机表示反对。“不提倡学生带手机,也不禁止,但上课时决不允许打开。”某中学教导处一位老师说,现在很多学生拿手机并不是作为通讯工具来…  相似文献   

9.
《小读者》2012,(4):68-69
手机作为沟通工具,早已成为一种普通商品,但就像当初的电脑“入侵”学生群体一样,手机,也因为其日渐强大的功能以及转播鱼龙混杂的内容,让家长和老师担心不已。那么,手机是否应带入中小学校园?学生是否有必要配手机?现在.随着手机的低龄化使用,手机已成为学校的一个矛盾焦点。各学校对此持什么态度?学生和家长如何看待此事?新学期开学一个多月了,这些话题再度成为焦点—  相似文献   

10.
潘璋荣 《班主任》2014,(2):42-43
学生“沉迷”手机阅读会导致很多问题,但在此暂不讨论“沉迷”问题,因为仅仅关于“手机阅读”的好与坏,一线教师和家长的看法就多种多样,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我个人认为,学生经常用手机来阅读是好是坏,是该提倡还是应适度限制,本身就是一个崭新课题,教师和社会,特别是教育研究部门,首先应对“手机阅读”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考察与研究,然后才能采取适宜的措施。重点应研究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笔者在对大中学生调查采访时发现,学生中持有手机者几乎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曾在一些大中学校颇为时髦的“有事CALL(呼)我”已正在被“有事给我打手机(发短信)”所取代。手机普及到学生中,一方面反映了现代通讯科技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对教育教学的负面影响。怎样正确对待这一问题呢? 带手机上学不安全 这包括三个方面:1.手机是贵重物品,学生带手机上学很容易惹事。上体育课或搞其他活动时丢失或损坏,给老师和学生增加不必要的麻烦;一些不法分子见手机起意,专抢学生手机,有的还伤了学…  相似文献   

12.
《小读者》2013,(3):60-60
为了让学生少逃课,日本的神奈川工科大学采用了一种叫“手机学生证”的防逃课系统,非常有效地阻止了学生逃课。手机学生证是什么所谓手机学生证,是指将学生的所有信息都输入手机中,手机再与学校电子网络系统联结。这样,学生只要拿着手机,  相似文献   

13.
手机消费成为中小学生新的消费项目,由此也出现了由手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中学生携带手机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弊端,从整体结果来看,允许中学生携带手机到校弊远大于利,必须对校园手机进行有效管理.要把禁止学生带手机到校明确列入校规校纪,使之成为对中学生的一种管理契约.同时学校对学生的手机管理必须注意为学生的必要通讯提供条件、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并予以宣讲贯彻、注重教育的方法与技巧、对违规手机的处理要做到程序公正等策略.  相似文献   

14.
《四川教育》2014,(5):5-5
对于现代人而言,手机随身带差不多已经成了大家的基本共识.近两年,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以破竹之势覆盖了市场,丰富的娱乐和社交网络平台,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手机依赖症中的一员.“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和你在一起,而你却在埋头刷手机.”“找到wifi,就像找到了组织.”各种调侃令人哑然.三月以来,国内多所大学纷纷开始倡导“无手机课堂”:在上课之前,将手机调成静音;放在指定区域,以期达到促使学生们集中精力认真听课的目的.学生把矛头指向了手机,将其看做是“离间”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关系、影响学习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5.
徐华银 《成才之路》2013,(34):18-1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现代通讯工具的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品”,追求时尚的中职学生也不能置身其外,人手一机已成为许多中职校的普遍现象。手机虽给中职学生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不正确地使用也会给其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让学生健康成长,已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是信息化时代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如同只有让孩子下水才能学会游泳,手机的使用管理也是一样,必须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如何正确地对待它,让它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工具。我个人认为,不应该把手机视为“洪水猛兽”,一味地采取“围追堵截”的办法,“一刀切”地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学校,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往往还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7.
詹迪威 《班主任》2014,(2):47-48
据“知情人”报料,近期班里不少学生沉迷手机阅读不能自拔。于是,一轮关于沉迷手机有害论的“狂轰滥炸”开始了。在抓了几个“现行”、收缴了几个“警惕性不高”学生的手机、约谈了几个“老朋友”后,情况依然没改变多少。相反,学生的警惕性更高了,使用手机更隐蔽了,甚至有学生将寝室卫生间窗户用厚布蒙上通宵“夜读”!带着身心俱疲的挫败感,我上网、看杂志,了解别人是怎么做的。终于,“同伴教育”四个字让我眼前一亮。我决定——让手机阅读“热”起来。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手机已进入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学生课堂上“玩手机”,极大地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面对学生课堂玩手机,教师该如何有效管理,这是值得思考与研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管理模式更加人性化,加强学生事务服务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一站式”学生综合事务服务大厅正是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结合当下高校大力推进学生事务平台的建设,分析手机媒体在学生事务服务方面的优势.结合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使用提出了基于手机媒体的学生事务平台的发展方向,并从目标用户研究和需求分析与应用系统设计两个方面提出了设计基于手机媒体的学生综合事务服务平台的思路,使“90后”大学生享有更加快捷、便利、贴心的成长成才服务.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手机价格的下降,手机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越来越多的学生也成了“手机一族”。中学生使用手机这个问题在社会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纵观正反两方的观点,我们不难看出,反对者的依据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学习。无可否认,上课时间有部分学生使用手机发短信、玩游戏、上网。即使上课时间不使用,也有部分学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想着盼着等课间打手机、发短信。甚至上课时不时响起的手机铃声,阻碍了教学进度,破坏老师上课的情绪。更有甚者,用手机来考试传答案作弊。虽然一些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